三分之二種茶戶都到縣城買樓了

<table> 三分之二種茶戶都到縣城買樓了

時下是崗坪村民採摘春茶的寶貴時節。黃燁倩 攝

/<table>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燁倩)陽春三月,明前採茶忙。在江門打造省級茶葉產業園的核心區——開平市大沙鎮,茶田之上,處處可見茶農揹著竹簍摘芽採茶。

該鎮的扶貧就業安置基地——江門市天露仙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天露仙源”),早已於2月10日復工復產,公司總經理梁小汕說:“儘管一定程度受到了疫情的衝擊,但我們按照政府要求準時復工,得到了村民的支持。”據悉,該基地帶動72戶村民加入茶葉種植,三分之二的種植戶實現脫貧。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江門採取積極措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和復工復產工作,做到防疫和脫貧兩手抓、兩不誤,不因防控工作而影響了脫貧步伐。當前,該市涉扶貧企業已經100%復工復產。

企業出資承包茶田送給貧困戶

茶山生態茶園復工後,鶴山古勞鎮紅星村的貧困戶明叔每天早早上山幫工採茶,有時候一天最多可以拿到200多元。他在茶園裡還擁有1畝茶田,每年可為他帶來5600元的收入。

這畝茶田是當地企業承包下來,送給貧困戶的。去年,鶴山創新“百企扶百村”——“公司+茶園+扶貧戶”模式,聯動社會資源,開展精準幫扶。由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東古調味食品有限公司、雅圖高新、國機南聯等21家企業及黨支部出資126萬元認領21畝茶田,以“產業幫扶”的方式支持古勞全鎮21名精準扶貧對象投身種茶行業。其間,幫扶對象可到茶園學習、培訓和務工。

“每年有固定收入,還可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生活不用愁了。”作為茶山人,明叔調侃自己唯一掌握的本領就是種茶。茶山生態茶園項目的開展,復興了500多年的鶴山植茶製茶產業,帶動了周邊山村逐漸擺脫落後的面貌。茶山周邊很多像明叔這樣的村民便是其中的受益者。

古勞鎮委書記謝文清告訴記者,雖然疫情一定程度影響了行業,但立足於優質名茶品種的種植基礎,茶山生態園項目的前景依然十分看好,未來計劃打造一個集觀光旅遊、體驗茶文化、生產、品茶、民宿體驗為一體的經濟組織,帶動更多村民就業,共享經濟發展紅利。

茶葉銷量逐步回升

受疫情影響,天露仙源的茶葉銷售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滯銷,令人發愁。作為“公司+農戶+基地”的實施主體,天露仙源承包了崗坪村大部分茶葉的收購、加工與銷售。

崗坪村位於大沙鎮天露山的半山腰,曾是有名的貧困村。近幾年來,藉著“雙培雙帶、茶鄉先鋒”基層黨建工程,崗坪村發掘了優質茶葉有機種植的產業優勢,村民走上了小康之路。

村黨支部書記梁富文是“逆流”回鄉的90後大學生,同時也是該村茶葉種植的黨員先鋒。2013年,畢業回鄉種茶的梁富文與時任村黨支部書記梁夥榮重振茶葉種植的想法一拍即合,藉助“雙培雙帶、茶鄉先鋒”基層黨建工程,帶動72戶村民加入茶葉種植行業。

時下,江門文旅企業正在有序復工復產,市民旅遊消費熱情恢復,崗坪村的遊客多了起來,茶葉銷量逐漸回升。“這幾年來,崗坪村的有機茶葉種植技術越來越成熟,平均每畝茶田可為村民帶來約2萬元的年收入。現在有三分之二的種植戶脫貧增收,都到縣城裡買樓了!”梁小汕說。

在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技術指導及監製下,天露仙源目前研製生產出“天露仙源”“大沙紅”“崗坪茶”等茶葉品牌,當地產出的普通茶葉可賣到200元/斤,質量上乘的賣到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一斤。

大沙團鎮委書記何逸邵介紹,該鎮當前利用拆舊復墾相關政策,開展扶貧茶園項目。項目由鎮補助茶園發展前期的日常經營費用、開平市大沙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指導和茶葉銷售渠道,引導扶貧戶參與茶園管理,茶園收成後收益歸貧困戶所有,未來可發展為長效的扶貧產業。現在,大沙鎮已開發扶貧茶園8個,涉及種植面積70餘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