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隨筆(一):【中國哲學】達則實務,惑則高遠

截止目前,國學漫讀共發佈了多篇與《黃帝內經》

(以下簡稱《內經》)相關的文章,如:“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內經》之天文、曆法、節氣”、”《內經》之【天人合一】哲學觀”、“從《內經》看”醫、道同源“等文章,直至本期的“《內經》之【五臟五行】及經方應用”,使抽象、高深的,“天人合一”、“五行陰陽”等理論,逐漸與介紹藥物形態、性味的《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等相結合後,即能夠應用於中醫日常的診療治病中。

前期發佈的讀書沙龍,藥王孫思邈《千金方》選讀(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等養生保健思想,從根源上亦來自《黃帝內經》。

中國哲學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達則實務,惑則高遠”,在沒有明白其基本道理之前,覺得不可思議,難以理解,一旦掌握其理論根源之後,就會發現其實踐應用的價值

其實不僅中醫是這樣,道家思想,如《道德經》、《莊子》,都包含有實踐實證的內容,只不過對於一般人來說,這些理論過於深邃,難以掌握,所以更談不上修證。

國學隨筆(一):【中國哲學】達則實務,惑則高遠

作為中國哲學內容最深奧,典籍如汪洋、被世人宗教化的佛學,也包含了實踐實證的內容。以”開悟在楞嚴“的《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為例:

國學隨筆(一):【中國哲學】達則實務,惑則高遠

國學隨筆(一):【中國哲學】達則實務,惑則高遠

當然,對於不同的人來說,由於自身資質、所處社會環境的不同,也不建議全部學習。借用《黃帝內經》中的一句話:

餘聞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其非人,慢洩天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