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魔法》:高潮媲美《玩具总动员4》,但主线剧情过于平淡

《玩具总动员4》创作班底,皮克斯出品——《1/2的魔法》的这几个关键词吸引了我。苦等一段时间后,总算看到了这部2020年的最新动画电影。看完之后,我认为总体并没有什么致命缺点,但确实称不上优秀。要评价《1/2的魔法》的水平,我认为总体比不上《玩具总动员4》,但比《无敌破坏王2》、《变身特工》之类的电影要好一些。

评《1/2的魔法》:高潮媲美《玩具总动员4》,但主线剧情过于平淡

《1/2的魔法》的片名翻译得很奇怪,不过确实挺形象的。电影的世界观是这样的,古代的精灵们擅长魔法,但学习魔法很困难,于是科技的便捷性取代了魔法。渐渐地,这些精灵妖怪们都不会使用魔法了,甚至祖传能力退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角借用魔法与自己死去的父亲相见,可惜魔法施法到一半就停了,结果父亲只有下半身。这就是“1/2魔法”的由来。父亲在主角出生前就去世了,而主角非常渴望父爱,因此主角和哥哥踏上了寻找魔法石的旅程。这是电影的主线剧情。

评《1/2的魔法》:高潮媲美《玩具总动员4》,但主线剧情过于平淡

说实话,《1/2的魔法》大部分剧情都有些平淡普通。造成这种观感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 其一

主角和哥哥寻找魔法石的主线剧情犹如打游戏通关,显得平淡。皮克斯动画大都是大团圆的结局,旅程刚开始,观众就知道结局一定是找到魔法石。既然知道结果,那么这段剧情的看点就应该从其他方面入手。可惜,《1/2的魔法》在处理这部分剧情的时候没有做得很好,电影将重点落在“如何寻找”。

为了讲好“如何寻找魔法石”这段剧情,电影设计了不少困难和挫折。它们包括藏宝图不好得手、汽车没油、警车阻拦、地牢闯关等。同时,电影也增加了“倒计时”这个小技巧,来增加剧情的紧张程度。尽管做了这么多努力,《1/2的魔法》这段剧情依旧显得平淡。

评《1/2的魔法》:高潮媲美《玩具总动员4》,但主线剧情过于平淡

原因很简单,这段剧情没有矛盾冲突的变化。别看寻找魔法石这段剧情的片长很长,但矛盾冲突基本是一样的,就是赶在倒计时结束之前得到魔法石。它们根本就是同一个场景。按照罗伯特·麦基《故事》的场景分析法来看,在这个超大的场景中,主角想要的是魔法石,对抗力量则是各种意外,这些对抗力量(意外)根本不在意主角是否能得到魔法石。这样一看,矛盾冲突不仅没变化,而且也不是很激烈。如果将主角寻找魔法石的各种经历浓缩成片段剪辑,配上音乐,对故事剧情发展也没有很大的影响。

  • 其二

《1/2的魔法》的主线剧情并没有丰富主题,导致剧情比较单薄。对比一下《玩具总动员4》,主角的周末之旅也经历了很多,为了带回叉子玩具跑了很多地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主角见到了不同玩具的人生态度,并引发了不同的矛盾冲突。这些次情节都对电影主题“玩具使命”进行了讨论,丰富了故事的层次,而不仅仅是让主角带回叉子玩具。

评《1/2的魔法》:高潮媲美《玩具总动员4》,但主线剧情过于平淡

如果《1/2的魔法》在主角寻找魔法石的旅程中加入更多的次情节,那效果一定会不一样。倘若将电影主题定义为「父爱对少年的影响」,那么,主线剧情可以加入相关的次情节,探讨有无父爱、不同父爱的影响。倘若将电影主题定义为「少年的成长」,那么电影不妨更加细腻的展示少年成长的每个片段。倘若将电影主题定为「科技对魔法的影响」,那么小精灵、狮蝎等设计则可以更进一步的深入。

整体来看,《1/2的魔法》的次情节不仅没有很好的丰富主题,而且电影主题到底是哪一个也不是很清晰。在《1/2的魔法》中,以上三个主题的相关剧情都有,主题不清晰。

  • 其三

《1/2的魔法》的故事设计稍微有些匠气,尽管完成度较高,但却显得生硬刻意。确实,《1/2的魔法》是一部完成度较高的电影,很多剧情设计得有头有尾。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至少比很多挖坑没填的电影好。不过,不少细节都只是为了剧情需要而设计出来的,看起来像是伏笔,但其实只是前后照应。

评《1/2的魔法》:高潮媲美《玩具总动员4》,但主线剧情过于平淡


电影后期,主角魔法杖被丢到海里,于是他用魔法将扎到皮肤里的木刺变大,化为魔法杖,继续战斗。就这个动作,电影设计了三个细节来前后照应,一个是主角哥哥曾被木刺扎到,一个是主角哥哥高喊“冒险需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还有一个是学习放大魔法。

类似这样的细节有很多。并不是说不好,只是显得刻意。伏笔的设计并不容易,要在第一次出现时赋予一层意义,第二次揭晓伏笔时再赋予另一层意义。而“木刺扎肉”的细节在第一次出现时就没什么意义,删掉也没有影响,只是为了结局时的动作而设计的。包括很多魔法的学习过程,其实都是为了主角最后战斗时能用上。如此一看,《1/2的魔法》的剧情设计就显得生硬刻意了。

  • 其四

人物形象刻画较为普通,主角前后似乎也没什么明显的变化。说实话,看完《1/2的魔法》后,我说不出主角以及其他配角到底是什么形象。看完《玩具总动员4》,我对“宝儿”印象深刻;看完《驯龙高手》,我忘不了御龙飞行的主角;看完《怪兽公司》,我甚至想买个公仔。而《1/2的魔法》到底留下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这却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主角一开始很内向孤独,不自信,有待成长。到了结局,主角变得自信,有了朋友,生活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这种设计在皮克斯动画中颇为常见,但《1/2的魔法》的人物成长过程却没有讲好。一场战斗、能使用魔法、放弃了与父亲相见的唯一机会,这些场景不禁让我疑问,它们体现了主角怎样的成长?我认为这些场景很难体现主角变得自信外向。

评《1/2的魔法》:高潮媲美《玩具总动员4》,但主线剧情过于平淡

聊了一些不足,但这不意味着《1/2的魔法》毫无亮点。相反的,我觉得《1/2的魔法》这三个场景是非常优秀的。在电影最初,主角通过录音带假装和父亲对话。那是一段父亲与母亲的对话,但父亲声音较为清晰,母亲声音则模糊。当父亲说完,主角就假装和父亲说话,对话内容乍一看还挺搭调的。这个场景相当的有创意,独一无二,轻而易举的表现了主角渴望父爱、孤独的境况。对于这一场景,我毫不犹豫的献上掌声。

评《1/2的魔法》:高潮媲美《玩具总动员4》,但主线剧情过于平淡


第二个很特别的场景是,主角冒险一圈,居然回到学校门口。乍一看,主角回到原点,之前的冒险徒劳无功。但很快,电影又引出主角的反思,他觉得自己没和父亲完成愿望清单的内容,但实际他意识到自己和哥哥已经都经历过了。之前自己认为没有拥有的东西,其实自己早已拥有。此时再回头看那个「回到学校门口」的转折,顿时觉得颇为巧妙,是一处很特别的象征,暗示“美好皆已拥有,回到原点即可拥抱美好”。同时,这样的设计也颇具反讽意味,我再一次鼓掌,很棒。

评《1/2的魔法》:高潮媲美《玩具总动员4》,但主线剧情过于平淡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哥哥的形象并没有塑造好。哥哥在电影中就像个中二少年,毫无父亲的感觉,主角之前一直不觉得与哥哥相处的时光很美好,正是因为哥哥无法替代父亲。倘若电影能设计好哥哥的形象,让他更像父亲,那么这一场景的反转会更有力度。

评《1/2的魔法》:高潮媲美《玩具总动员4》,但主线剧情过于平淡

第三个场景则是高潮部分,主角放下执着,将与父亲见面的机会让给哥哥。在父亲病危时,哥哥因为害怕而没去道别,这成了哥哥的遗憾。究竟是自己与素未谋面的父亲说两句话重要,还是让哥哥弥补心中的遗憾,与父亲道别更重要?主角在这两难选择中做出了决定,放下自我的执着,实现了自我成长。这一场景同样具有反讽意味,也称得上独一无二的高潮。不过,电影前期的进展纠葛没有设计好,导致高潮场景的力度有所削减,这同样是一个遗憾。

评《1/2的魔法》:高潮媲美《玩具总动员4》,但主线剧情过于平淡


评《1/2的魔法》:高潮媲美《玩具总动员4》,但主线剧情过于平淡


总的来说,《1/2的魔法》有不少亮点设计,高潮场景的反转、两难选择是非常优秀的,并不输于《玩具总动员4》的高潮。但是,主题不明、剧情相对平淡等不足也较为明显,这是一件颇为遗憾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