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一般都是什么人在用“消费券”?

武汉通


简单点讲,疫情期间,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当然同时也减少了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消费。零售,交通,服务等等,相关企业前一个季度的成交额都跌入历史以来的低谷,自然各中小企业的资金流陷入困境。如果,企业因此倒闭,很多人将面临失业,这将进一步导致消费减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政府就需要出政策来刺激消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补贴的方式来刺激消费,而发消费券就是一直补贴方式。消费券的发放当然可以直接通过政府向市民发放,也可以通过企事业单位向员工发放。


行走台风


消费券的发放方式(对象),一般都是“定向”的比较多,其实说是定向,其实就是相当于面对全社会。

国内疫情大体得到控制后,为刺激经济回暖,3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了19项政策举措,旨在引导各阶层人士,积极参与到经济市场中。

《意见》下发后,截至目前为止,目前全国共有约40个省市地区、各大数字支付、电商平台联手,投放数十亿金额消费券了。

网络搜到列表如下:

从各地具体做法来看,这种消费券基本是对全体居民发放的。

如南京市,通过网上摇号方式公开发放;杭州市针对餐饮、购物等领域的600万线下商户;湖南省通过工会组织发放……等。

各大网络“钱包商”,支付宝、银联、腾讯、京东、网易(网易严选APP)也在自己的注册用户中大面积发放消费券。

就连业务领域不是那么广的美团、苏宁易购也参与到了消费券发放队伍当中.

尽管每个发放主体的方式方法不同,但基本都是全部面对“可搜索到资料”客户的,也就是说面向全社会发放的。

消费券的刺激实现了短期促进消费的效果

这种做法,在疫情刚刚得以初步控制,市场还稍显冷清的时刻,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自消费券发放以来,广大居民的消费热情确实被提高了。

本来已经憋了不少时候,已经不小的消费需求和欲望了,在此基础上,还有“可直接抵钱的消费券”可以领,当然大家都喜欢了。

根据支付宝披露的数据,3月27日8时,杭州第一批消费券在支付宝开放领取。截至29日16时,仅仅两天半时间,就已拉动消费4.53亿元。

来自商务部的资讯也显示,重点监测的1000家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2月中旬增长5.6%,其中,家电、手机环比分别增长11.1%和11.7%。

消费券目的是“哪里需要补哪里”,并非长久策略

毫无疑问,消费券发放的目的,并不是“救穷”,而是要将市场以最快的速度“激活”。

自我修复完善后稳定的市场,才是健康的,因此消费券发放主要是针对“哪里需要补哪里”,起到的主要是“催化剂”作用。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商家也好用户也好,不宜过分以此为盈利的目的,也不宜“以为便宜而超能力过度消费”,更要防止不良人士“利用消费券套利”情况的出现。


檀纸间


现在支付宝只对杭州发了消费券。现在应该都是杭州人在用


股民萱萱聊股票期货


前段时间,南京市向市民发放了一些面值一百块钱的消费券,我比较幸运的中了一张餐饮类的。这个券必须是到店消费才能使用,而且是一次性消费150元以上才能抵扣,3月31日是最后使用期限。

我只是普通的上班族,工资水平也很一般,对于中奖也是很开心的。当然,消费券的抽奖活动是公开公平的,面向全体南京市民。据我了解,身边的大多数中奖者,都已经把这个券花掉了,当然,仅限于餐饮类的,其他类型的大家貌似不是很感冒[捂脸][捂脸][捂脸]

为了支持餐饮行业,我特地开车十几公里,去了某商场,买了200块钱的小龙虾,然后花了6块钱买了两个打包盒,带回家吃了,全程戴口罩。商场里人非常少,餐饮门店更是门可罗雀,座位基本都是空的。非常时期,大家都怕聚集在一起,可以理解。

我的理解是,这个消费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服务行业的现金流,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当然,我更希望政府直接向群众发现金,据说,国外已经有国家开始这么做了,比起消费券,这个政策的效果应该会更好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9a1234d2c774063a7e9cb520bfc2ea4\

国信Peter


消费券是专用券的一种,为实现经济政策的工具之一。当经济不景气导致民间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政府或者企业发放给人民消费券,作为人民未来消费时的支付凭证,期待借由增加民众的购买力与消费欲望的方式以振兴消费活动,甚而进一步带动生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考虑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投资项目申报、审批有时滞,发挥消费“即时见效”的优势,是应对疫情的有效手段,也能从终端激活物流链条,更是“疫后重建”的抓手。

  消费政策,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消费回补”,即把因疫情延后或消失的存量,尽可能补回来;二是“潜力释放”,侧重于增量,即通过“疫后重建”,促进新兴消费、软性消费、隐性消费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的实物消费,分为必选消费和耐用消费,以粮油食品、日用品为代表的必选消费,支出刚性,短期难以被刺激,以往刺激消费的重点在汽车和地产等耐用消费上。

 除了地产、汽车这类大宗消费外,针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业内普遍认为,春节或一季度是这些行业最旺的季节,这个消费时段过去了,今年难以回补。

  最典型的就是电影、旅游、餐饮、交通等。对于这类行业,现金储备有限,员工工资支出大,日常运营完全依托于店铺的流水滚动。前期,这些领域的消费基本按下“暂停键”。未来,渐进恢复常态的过程中,除了供给端舒缓“资金链”外,迫切需要在需求侧启动“消费回补”的纾困措施,让现金流循环起来。笔者认为,限定用途,拉动特定行业的“消费券”,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也是有效的手段。

  而且,这类“消费券”由财政背书,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等途径,以虚拟现金的形式,低成本地发放给广大群众,特别是受疫情冲击的中低收入居民。而且,还可以限定用途,比如日用品“消费券”,促进零售行业消费;餐饮“消费券”,促进连锁餐饮消费;电影“消费券”,让消失的电影“春节档”复归。这样,救助政策精准落地,还加大了民生托底保障的力度。

  为提振消费内需,成都和杭州都曾发放过“消费券”。以杭州市为例,2009年春节前后,市、区两级财政各出资5000 万元,建立1亿元的“消费券”专项资金,“消费券”面向企业退休人员、特困户、残疾人和在校中小学生等人群,受益对象132万人。

  据悉,这批消费券的面值为20元,使用期3个月,过了使用期,消费券的适用范围就会大大缩小,3个月内可在100家店使用,过期后,只能在20家店使用。消费券使用范围很广,包括文化娱乐、交通、体育、购买本地产家电、旅游产品等五大类。对于市民来说,多数日用品价格不太高,“消费券”降低了购买门槛,自然消费大规模释放;而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消化春节前储备的库存,增加营业收入,顺畅现金流,上下游也就循环起来了。

  当下,基于疫情控制的考虑,人群集聚不受鼓励,甚至会受到控制,再加上百姓外出的情绪较低,餐饮、零售、线下教育、娱乐等复工有一个过程。不过,百姓线上消费的习惯已形成,中国也已建起了发达的物流网络。因此,完全可通过发放电子“消费券”,像杭州一样,限定使用领域、使用期限,鼓励网上消费,既降低了人群集聚,还让线下制造和物流这个“先行官”循环起来,打通了“大动脉”,从而为彻底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创造有利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