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书籍有哪些?

炫腹需要努力


下面几个网站

都是我经常光顾

感觉超级好玩的中医典籍网站

内容海量丰富

画面精美到无以复加

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名家医著

都可以提供下载或者在线浏览

不但满足各种装叉

更重要的是查找各种资料超级方便

总有一个可以让你看到高潮

01.书格

网址:https://shuge.org/

简介:

书格(Shuge.org)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在线古籍图书馆。

对于古籍的整理归类和免费提供下载,书籍主要以高清彩色影像版本PDF格式,大部分书籍书籍单页宽度在1400像素以上。

书籍刊行年代有从宋元珍本,明清善本到近代刊本。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哲学、外文、史学、地理、医学等等。

(可点击放大观看)

所藏中医书籍(部分)书目

新刊黄帝内经·灵枢

后有丹波元坚跋

先醒斋笔记

此《先醒斋笔记》由明代丁元荐辑。丁元荐于万历年间与名医缪希雍相交,常议论医药,互相切磋。曾取缪氏之医案及医药论说,刻成此书。

医说

宋代张杲著,内容收集南宋以前多种文史著作及医籍中有关医学人物、典故、传说、轶事、方药、疗法等文献而撰成。此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景岳全书

明代中医学家张介宾(字景岳)撰。此本大致为清康熙四十九年会稽鲁超刊订本。

幼幼新书

南宋刘昉等辑撰的一部中医儿科类书,此为明万历十四年古吴陈氏刊本。

本草品汇精要

明孝宗时期太医院刘文泰等奉敕编绘,于明弘治十八年定稿,是明代唯一的官修本草。此本大致是明弘治十八年(或为清代)精抄彩绘本。

御纂医宗金鉴

清乾隆帝敕命吴谦(宫廷御医)等编纂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此为清乾隆七年武英殿刻本。

魏氏家藏方

此《魏氏家藏方》由宋代魏岘编撰。

本草纲目

此《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撰,是中国历史上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此为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成龙刻本,世界范围内现仅存六本。2011年金陵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伤科补要

此《伤科补要》共四卷,作者钱秀昌,以伤科闻名。钱文彦,字秀昌,号松溪,上海人。少时攻读医书,然未获心传。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偶折左臂,得时医杨雨苍治愈,遂受业从学。后得接骨入骱之法及秘传治伤之方,又参以《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第治多应手而愈。

新锲药性会元

明代医家梅得春编集、陆可行考订。此本大致为明万历23年(1595)序刊本。

重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陈师文等)编写,此为明崇祯十年(1637)朱葵、袁元熙重刻本。

全婴要览

此《全婴要览》共两卷,由闵道扬撰。此书主要讲述了小儿医学诊断和治疗。其内容杂采诸家之说汇编而成,既包括医学观点,也包括江湖医术。此(孤本)为明隆庆六年(1572)再版。

新刻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

王文洁撰。这是一部突出药物炮制内容的综合性本草著作,载药768种(分为草、木、果、米谷、菜、人、金玉、石、水、兽、禽、虫、鱼等部)附图774幅。此为明万历10年陈氏积善堂刊本。

黄帝内经灵枢经

南宋医学家史崧取其家藏之《灵枢》九卷,参照诸古书,加以校释而成。此为明嘉靖时期刊本,书后有文化9年(1813)丹波元胤的跋文。

证治本草

由安徽桐城人陆之柷撰写,书中依照类别分别探讨了疾病、疗法、处方。还介绍了多种植物、菜果、谷物、禽兽、昆虫、鱼类、金石的药物疗效。

运气易览

是明代新安医家汪机对于运气学说的系统认识和理论总结。此本分为上下册,大致为清末的一个钞本。

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此本应为元代刻本。北宋医官王惟一奉旨編修。分別介绍手、足经络图像、针灸避忌之法、详述十二经络每一流注孔穴、各部穴位,並按四季五行所属之针刺俱有呼吸法等等。

十四经穴歌

此清代钞本。书末还附有四幅图:普照图、反照图、内照图及观音密呪图。

脉经

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明万历29年(1601)新安吴勉学翻刻宋板。

伤寒论

此本《和家氏伤寒论》是和气朝臣嗣成于贞和2年(1346年)根据康平本钞本。此1854年再钞本现藏于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

黄帝内经素问

此本为明嘉靖二十九年顾从德覆宋刊本

医学源流论

徐大椿撰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

本草图谱

日本本草学家岩崎常正(字灌园)编著。本书出版于江户晚期,被认为是日本首部全面介绍药用植物的图集

野菜谱

王磐撰。作者亲自采访农民,收集能度荒年饥馑的60种野菜的有关资料,整理编成三言歌诀。并说明其采集及食用方法。此本每种野菜均有配图,有万历14年(1586)跋。

绍兴本草图画

《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绍兴本草》《绍兴本草》在国内早已失传,但很早就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现存若干抄本。此本为江户时期写本。

祝由科

《祝由科》或名《秘诀奇书》,为海内外罕见的钞本。其主要内容为命理、术数(内含大量符咒)。

遵生八笺

明代高濂所著。这是一部供闲适消遣、养生玩物的著作,全书共十九卷,依次分为清修妙论、四时调摄、起居安乐、延年却病、饮馔服食、燕闲清赏、灵秘丹药、尘外遐举八笺。此为明万历时期雅尚斋刊本,后还附《菜根谭》(明.洪应明编集)两卷。

金石昆虫草木状

由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及学者文俶绘制。全书共二十七卷(含卷首),含一千三百多幅图,以工笔描绘,粉彩敷色,描绘了一千多种金石昆虫草木(分:金石、虫、兽、禽、草、木、菜、果、米谷等部)。此为明万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彩绘底稿本。

下载方式:

搜索“书格”、登陆首页——点击“所有古籍”——“按兴趣分类”——“中医典籍”——直接下载。


心岸花开


八大经典,灵枢经,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病条辩。

当然还有很多也不错,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脾胃论,寿世保元,辅行诀,兰室秘藏,医学心悟。

中医业界人士,自当博览群书,以取其长。

中医养生爱好者,可读素问,养生修道。

针灸推拿人士,必读灵枢经。

中医研究探索者,要加读黄帝内经太素,这是最早版本的黄帝内经。

总体来说,灵枢经是群经之首,成书最早,素问是用来解释灵枢经的。

灵枢经和素问,合称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圣经。

内经而下,基本都是泛泛皮毛之论,只言术,未及道也。数千年来,实无一人洞悉灵素奥旨。张仲景,扁鹊,华佗亦不过仅懂皮毛小技耳。

然天道轮回,冥冥中自有注定,今世有奇才出焉,自号歧伯天师,曰歧伯重生!将法于往古,验于今来,观于冥冥,通于无穷。必令大道不灭,久而不绝!

歧伯天师书

2017年12月31日


用户50242809127


伤寒论主要根据六经辨证,比如太阳病以桂枝汤、麻黄汤为代表,祛风散寒祛邪为主;少阳病治疗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扶正祛邪、调和寒热等;阳明病以白虎汤、大承气汤为代表,大致可以理解为清热泻火、清腑泻热等;其他有治疗太阴病的理中汤,治疗少阴病的四逆汤等,是以温阳散寒为主;厥阴病以乌梅汤治疗阴阳不相承接、寒热错杂的病症。

伤寒论的经典,在于指明了方向和纲领,理法方药逻辑严密,疗效确凿。在这个纲领之下,后世医家多有发挥,创作了很多方药,称为时方,灵活变通,丰富了伤寒论的内涵。

比如少阳病,病在半表半里之间,有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证候,经典的表现包括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心烦喜呕、不思饮食、胸胁苦满等,治疗以小柴胡汤为主,疗效明显确切。这一类的病症,不在表也不在里,非虚非实,寒热间杂,所以小柴胡汤用柴胡黄芩疏解泻热,用半夏生姜理气散寒,用大枣人参补虚扶正祛邪,甘草调和诸药,总之是以调和法为主。

很多名方,比如柴胡疏肝散、温胆汤、保和丸、越鞠丸等,也都有类似小柴胡汤的组方用药和思维立法,算是对少阳病的完善和补充,这类的方药也多搭配合方加减使用,以更适合错综复杂的证候,更加灵活,但总体还是在少阳病的框架内。

所以说伤寒论是经典,创造了中医体系的框架,如同树干;后世时方,在框架的基础上丰富了内容,如同枝叶。

学习中医,伤寒论是必学的经典,学习时方,也时刻不要忘记伤寒论脱离框架;否则时方浩如烟海,容易迷失方向,茫然不知所措。

以上一点体会,随感而发,可能有不妥之处。


中医养生郑芝环


中医的经典书籍,首推历史上各名家的书籍。


葛宝皮


如果古文不好,先看标准的高教出版社中医学院的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这是两门看家本事,之后再看经络学针灸学,脉诊,就容易的多,这些都看了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再看伤寒论,接着学周易理论准备看黄帝内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