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导弹为何不能作为装甲部队的主战兵器?

吴伟亚


这个想法不错,当年极度痴迷导弹的赫鲁晓夫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搞出了导弹坦克“150工程”。


“150工程”放弃了坦克一贯的火炮,直接采用穿甲能力达到500毫米的“龙”式导弹作为主要武器,底盘则直接采用当时新锐的T55底盘。

嗯,五对负重轮没毛病,同学们就当这又是个59改好了。

“龙”式导弹在当时也属于非常先进的导弹,具备半主动制导能力,威力巨大, 采用了光电复合火控系统,按理说对付坦克小菜一碟。

一辆导弹坦克能装载15枚“龙式”,苏联人还嫌不科幻、无逼格,专门还设计了一台“自动装导弹机”,每次导弹射完,便可以从车内自动装填上一枚。装弹机内直接填了12枚“龙式”,理论上一辆150工程可以快速怼死15辆敌方坦克。

在那个还在讲究两百多毫米穿深,把1000米外击穿敌车正面200mm装甲当大戏看的年代,更远距离精确打击并破甲500毫米的150工程无疑是“神器”。1964年这种导弹坦克通过库宾卡的测试并成功下线时,赫鲁晓夫愉悦的高呼:“坦克在它面前木得未来!绝对木得!”

结果,赫鲁晓夫喊完这句话没一个月就下台了,军队迅速的抛弃了150工程,因为在试用过程中他们都觉得很别扭,这不是仅仅是可靠性太低的问题,导弹的成本也决定了这是一种会把爹坑成穷光蛋的东西。

上图.苏联还发展了T64平台的“287工程”,装备9M115导弹,结果还不如150工程

最关键的是,苏军熟悉的那些大师级的坦克战术,居然没有一种能适用于导弹坦克,导弹结合坦克的性质决定了这不是一种冲锋的武器,按照优势特性排演下来,它们的行为居然更接近坦克歼击车,甚至苏军的“钢铁洪流”都面临改换套路的风险。

上图.1961年的T-10坦克底盘的“282工程”火箭坦克

很快,在赫鲁晓夫时代过去以后,苏联人迅速摈弃了导弹坦克,开发了新的火炮坦克。坦克的定义也得到了明确的诠释:它们并不是导弹载具平台,而是摆在最前沿的直射火力,它们成规模时具备强硬的突击能力,呈单车时则可形成从点到面的支持力。

换句话说,人们需要的不是一种单纯的反坦克工具,坦克也从来不是以反坦克这一单纯目的而生的。

同期西方也设计过一些挂载导弹的坦克,比如法国人50年代就尝试在坦克两侧挂载导弹,最后也发现不靠谱而作罢。美军则开发了M551“谢里登”坦克,试图将“橡树棍”炮射导弹作为专用武器,它同样具备1500米外破甲500毫米的能耐,而且美军生产了1500多辆谢里登,并将其投入了越南战场。

结果呢?这种号称“能洞穿任何苏式坦克”的导弹轻坦,成了“士兵们个个都说好,坦克成员们都说不好”的尬物。弹炮结合的炮管在发射常规弹药时出现可燃药筒残渣阻塞的问题不说,在实战上其防护力差的特点也暴露无遗,真个面对面遇到敌方坦克,导弹也并不能起到特别突出的作用。

上图.“橡树棍”炮射导弹

谢里登的炮射导弹倒是给了人们许多启迪,真个说起来谢里登不算失败,失败的是它被美国人按欧洲战场的要求设计,然后又投送到亚洲战场的做法,以及当年还不太成熟的发射系统。

现代先进坦克吸取了炮射导弹的经验,纷纷开发出这一功能,实现了炮弹的经济性与导弹的攻击能力的双结合,也使坦克兼顾了直射火力平台与导弹歼敌两方面,更加丰富了作战能。但总的来说炮射导弹的使用仍存在种种争议。

不过,单纯的以导弹为主的坦克还是有的,以色列的“野人”坦克就是个例子,这款坦克采用M48底盘加“长钉”导弹改造而来,能在20-30公里的距离上歼敌,只要把导弹发射器升起来,就是一个恐怖的杀戮平台。

对了,“野人”的炮管大家别当真,那是猪鼻子插葱,只起到一个迷惑的作用。以色列人为了自家的导弹坦克不被针对,能长久的发挥“狙击手”的能耐,故意保守了这个秘密很多年。

上图.能扛战术导弹打核弹的法国AMX-30“冥王星”,你觉得它算不算主战兵器?

“野人”与其说是“坦克”,不如说是插着坦克管子的“导弹平台”,它无非是依靠M48的地盘身板,扛起了一副导弹发射器罢了,这也是苏联人当年所做的事儿。如今这种坦克底盘的导弹发射器其实并不罕见,但人们更青睐灵活机动的装甲车底盘或轮式载具。

其实原因很简单,轻型载具灵活机动的能力更适合发扬导弹的特性,它们平时作为坦克部队的“搭档”或部队作战体系中的一员,也能更好的增进全体战力。


王司徒军武百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不复杂,大体是这几点:

第一,坦克并不是只用来打坦克的。

很多朋友看多了电影,认为坦克就是用来打爆敌人坦克的。

其实不是这样。

实战中,坦克打击目标是非常多的,包括:敌人坦克、装甲车、其他各种车辆、火炮、各种工事、敌人有生力量(士兵)等等。

正常来说,坦克战比较常见,但只占坦克打击目标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不等。

而反坦克导弹无论是否攻顶,无论什么制导方式,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远超过坦克炮穿甲弹和榴弹的价格。

我国1枚“红箭-12”导弹的造价,高达数十万元人民币。按照99式坦克携带41发炮弹来推算,40发导弹就要高达上千万人民币之巨。而俄国倾销的T90坦克单价在400万美元左右,也不过2000万人民币。

坦克一次作战,将携带弹药打完是很正常的,那就等于一次差不多就打掉一辆T90坦克,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谁这么有钱。

比如打击一辆价值几万元的卡车,难道也要发射反坦克导弹吗?

第二,导弹的作战效率有限。

很多人觉得导弹很厉害,其实也不是这样。

反坦克导弹的作战综合效率,是有限的。

其一,反坦克导弹是容易被干扰的。

除了目前光纤导弹以外,基本所有导弹的制导方式都可能被干扰。

一旦被干扰了,反坦克导弹就成为废物。

相反,火炮的炮弹不会受到干扰的影响。

其二,导弹未必能够击毁坦克。

目前反坦克导弹主要采用破甲弹,但新一代坦克对于破甲弹是有很多种方法的。

比如今天五花八门的主动防御系统,就可以有效对付部分导弹。

不过,任何主动防御系统,难以对付炮弹。

其三,反坦克导弹的反应不行。

导弹的飞行速度较慢,击中目标时间较长。

如果两辆坦克同时发现对方,同时攻击,坦克炮击中对方坦克时,对方的导弹还在空中飞呢。

第三,目前反坦克导弹主要是辅助作用。

相比全天候作战,综合性能高,作战稳定的反坦克炮,反坦克导弹也有自己的优势。

其一就是射程远,其二就是采用攻顶可以击毁任何重型坦克,等等。

所以,目前装甲部队中必然都会有反坦克导弹的配置,作为坦克炮的补充。

比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M1A2坦克附近则是M2步兵战车,后者可以发射“陶”式反坦克导弹。


萨沙



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制导技术也被应用在了反坦克上,也就出现了反坦克导弹,反坦克导弹的射程更远,命中率更高。一时间人们分分议论,为什么坦克不把装备的坦克炮换成导弹,这样不是更好?

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的主战坦克,都使用的是坦克炮,并没有把反坦克导弹作为主力武器。

所以没有把坦克上的炮换成导弹,这是经过检验后的结果。在坦克上炮比导弹更合适。

我们知道现在的反坦克导弹虽然相对火炮有很多优势,但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反坦克导弹多为专用车载,或者固定支架发射。

有人会说那我把坦克的炮管改成发射导弹的导弹管管,变成炮射导弹不就可以了,你还别说这招早就有人想到了。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就在谢里登坦克上安装了炮射导弹。

注意谢里登的炮管比较粗,这是为了发射导弹

既然都改装了几十年了,而且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那威力肯定杠杠的。但查阅资料可以发现,这种炮射导弹,只在海湾战争期间发射6枚后就再没有使用过。你想有什么武器在发明后,就使用过6次,然后再没有用过,这只能说明这个武器不好用。

怎么个不好用,我们来说明下。

导弹相对于炮弹优势就在于打得远、打得准,但这是在一个静态环境下,也是一个相对的。虽然导弹比炮弹打得远,但在2000米左右的距离内,也是炮弹的射程,而且炮弹的反应速度和发射速度比炮射导弹快,这就是说敌人的炮弹都已经打到你了,而你的导弹有可能还在路上。打得准这个在真实战场环境中,硝烟弥漫,恐怕连敌方在哪里都很难分辨怎么能打得准?

再有就是炮射导弹的威力问题,在相同口径下炮射导弹的威力等同于常规的破甲弹威力,不会比穿甲弹厉害。现在坦克普遍都加装了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这些都使得破甲弹的效能大大降低。你再用一个等同与普通破甲弹的导弹去攻击目标,那不是没有什么效果,白白浪费。而现在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却对于反应装甲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你说是用导弹好还是炮弹好?

再一个就是经济问题,也就是效费比。就算再简单的反坦克导弹,那也是一款制导武器啊,也需要制导装置,也需要加装发动机吧,需要的费用不是一枚炮弹能够比拟的。你用一枚导弹打一辆坦克,打一辆装甲车还能说的过去,那你用来打个碉堡,打一个土木的工事,那你有再多钱也扛不住这样的败家子啊!

还有就是载弹量的问题,反坦克导弹由于需要加装制导装置、发动机等,所以体积比炮弹要打的多,一辆坦克可以装几十发的炮弹,换成导弹就能装个十多发,那不是几下就打完了,打完后不就成了一个只会动的铁壳子了,所以说炮射导弹在持续作战能力上比炮弹差了一大截。

因此反坦克导弹只能作为反装甲作战时的重要补充,却不能取代坦克的火炮。


好奇而已716


主要是因为射程太近!反坦克导弹的有效杀伤射程往往只有几百米,反坦克导弹跟坦克炮的有效杀伤距离差不多,坦克炮弹一般也只能在400~600米距离内击穿坦克(部分反坦克导弹能达到800米),但是区别在于反坦克导弹的最大射程也就这么远,而坦克炮对非装甲目标的射程大多在2公里以上,部分甚至可以达到4~5公里,单单射程上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就比坦克炮射程低得多。

其次是杀伤威力。反坦克导弹会经过各种处理使得其具备强力击穿能力,但是这种击穿往往带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瘫痪坦克,彻底摧毁却很难。以以色列在历次中东战争的战果来看,被反坦克导弹击穿的坦克具有90%的修复性,比如以色列自己用反坦克导弹击毁埃及坦克,却又把埃及坦克修复起来使用,这就是反坦克导弹的尴尬之处。相反坦克炮虽然很难打穿坦克,却可以实现击穿便摧毁,永久无法修复。

最后是造价,一发反坦克导弹造价在5万美元起。而一发坦克炮弹的平均造价则大约只需800~1500美元,一车坦克的炮弹基数加起来都不如一发反坦克导弹的价格。


优己


把导弹作为主要的战斗武器,这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很有市场,而且美国和苏联都是研制成功了一些样车,不过大部分都没有投入使用。
当时,苏联人搞的NT-1坦克,就是使用反坦克导弹作为主要武器,但是苏联自己测试了以后,认为性能不佳。
美国的M-551谢里登,这种坦克现在早已退役,在越南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的主要作用是为空降部队提供了一个装甲平台。这种坦克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那门152两用炮。

导弹的命中率高,而且威力也不小,但是目前来看,导弹的反应速度远远比不上火炮,这是现在导弹还没有克服的瓶颈,在克服这个缺点之前导弹还是无法作为主战兵器的,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钱,导弹的价格还是要比炮弹贵很多。

反坦克导弹目前的最大飞行速度还是在音速以下,一般是200多米每秒,这样一般在坦克的通常交战距离2000-3000米的距离上,导弹飞行的时间需要大约20秒的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坦克还需要为导弹提供制导,在这20秒内,坦克无法攻击其他目标,这样自身的安全反而是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现在把反坦克导弹作为主要武器的一般是轻型装甲车辆。

现在的导弹现在还需要进行全称制导,所谓的发射后不管并不正确,比如美军的地狱火导弹,号称是发射后不管,但是实际上是发射地狱火导弹后,发射导弹的载具可以不管,但是边上必须要有其他的车辆或者直升机提供照射激光,象美军是阿帕奇发射地狱火导弹,发射后阿帕奇可以撤离,但是阿帕奇是和OH-58侦察直升机搭档的,在阿帕奇撤离以后,OH-58还是需要提供照射激光,否则发射的地狱火就无法命中目标。

而坦克炮就没有这个问题了,3000米的交战距离,现在的炮弹只需要飞行2-3秒钟就到了,而且在现代火控系统的指挥下,现在坦克炮的射击精度非常好,在3000米的距离上,坦克发射的穿甲弹的精度比狙击步枪都好。

况且,现在坦克的主要作战对象还是敌方的坦克,虽说这几年的各种战争中,坦克执行的主要任务是支援步兵进行城市攻坚战,对敌方的坦克作战最近的一次还是在将近30年前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所以坦克的反坦克能力好像已经是可以放在第二位了。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美军现在发现很有可能以后还是要准备和敌方的坦克作战,自己的空中优势并不能压制敌方的地面部队,这几年那种在地面部队出动以前,空军就解决了问题的景象是不会再现了。

目前来看,坦克的装甲采用了复合装甲技术,目前的复合装甲技术都是对付破甲弹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对于硬碰硬的穿甲弹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现在各国复合装甲防破甲弹的等效装甲厚度都是在1000毫米以上,但是防穿甲弹都是在500-600毫米左右,而现在的穿甲弹无论是钨芯还是贫铀芯,穿甲深度都是在600毫米以上,可以说现在的坦克装甲是勉强能够挡住穿甲弹的撞击。而破甲弹的穿深一般只能是1000毫米左右,坦克的装甲抵挡破甲弹的攻击相对容易,当然最新式的反坦克导弹的破甲深度也是有1500毫米左右,对于老式的复合装甲也是威力足够的,不过新的复合装甲也是可以有相当于1500毫米左右,只能说是破甲弹勉强可以击穿坦克的主装甲。这样来看,反坦克导弹实际上如果是坦克的主要武器,坦克的作战效能反而会大大下降。
俄国是最喜欢用炮射导弹的。

最后还有就是银子了,一发导弹的价格可是要比炮弹贵的多,原来俄国的一枚炮射导弹的价格相当于20发炮弹,所以当时俄国坦克最多只会配发6发炮射导弹,就是太贵了。


红色手电筒


就目前来看,装甲部队主要作战任务,还是战场机动突击,并没有专门准备装甲集群大会战的专用坦克。现代工业化国家之间,考虑装甲集群会战也不现实,真打到二战那种程度的战争,任何大规模集结都是找死行为,装甲集群行动首先考虑的还是对面战术导弹洗地。即便考虑由装甲集群解决装甲集群,反坦克导弹所需发射平台,也犯不着专门架到坦克上去,拿民用卡车拉上,跟着装甲集群走,差不多了停下来,放完导弹自己先掉头回去都行,光考虑装甲集群对战,反坦克导弹而、三十公里的射程,跟坦克滑膛炮那点射程,里面可以作的文章大了去了!


所以目前来看,装甲部队所面临的战场环境,还是坦克炮功能性更靠谱,成本也更合算,战场上,那种很多临时建立的机枪地堡之类的工事,有的简陋到拿滑膛炮打都觉得亏,还拿反坦克导弹打?现在的反坦克导弹,打那些大国五六十年代留下来的坦克都亏,更别说临时工事了。但是强强对话的话,反坦克导弹战场情况下,大家都瞄准的前提下,受外在因素干扰多,航速低,怕主动反应装甲,可靠程度还真不及坦克炮。

就是说实力大致对等的情况下,现在反坦克导弹优势还不明显。不过导弹本身,相对于炮弹,不说有优势,起码也有炮弹无法替代的特质,现代所有有能力自己造坦克的国家,也都有各自导弹上坦克的尝试,前面说了这么多,说的是导弹完全替代火炮,目前不可能,苏联时期有过失败的尝试,但肯定不是主流,现在主流的尝试是二者兼容,一种是正常坦克,加挂导弹发射平台,另一种是炮射导弹。科技在发展,导弹本身小型化,可靠性,发射傻瓜化,降低制造成本,这些方面也在进步,但是说完全取代火炮,目前真看不到必要性。


李三万的三万里


主要是坦克的打击目标多种多样,不是以坦克为主要目标。

反坦克导弹只适合打坦克。其穿甲弹头不适合打击坚固工事,而对于普通建筑物、非装甲车辆,用爆破弹效果更好。

还有就是目前反坦克导弹以光学和线导为主,需要发射台始终瞄准目标。坦克行驶时的颠簸影响射击精度。


一叶枫流


装甲部队的概念包括坦克兵和机械化步兵,在机械化步兵中反坦克导弹一直是主战兵器之一,比如美军,机械化步兵/骑兵不仅装备了重型的“陶”式、轻型/单兵的“龙”式,配备了“陶”式车载反坦克导弹和“海尔法”直升机载反坦克导弹,还在主力步兵战车“M2布莱德利”上配备了反坦克导弹;欧盟各国机械化步兵的反坦克支撑火力是米兰/霍特反坦克导弹的轻重搭配;俄罗斯从“赛格时代”起各型反坦克导弹就是机械化步兵的主要装备之一,反坦克导弹型号之多、装备量之大堪称世界第一,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得到苏联支持的埃及陆军“成排”发射“赛格”反坦克导弹,重创了以色列坦克部队,一度令各国军队开始怀疑坦克这个“陆战之王”在当代战场上究竟还有没有价值和生存能力,而当时的埃及装甲步兵只是苏联“装甲洪流”的一个“低配版”;中国在反坦克导弹发展上起步虽不算晚,但早期发展较为滞后,尽管如此,进入21世纪后各型“红箭”也成为陆军反坦克火力的支柱。

说“反坦克导弹成不了装甲部队主力”实际上应该是说“坦克未将反坦克导弹作为主战装备,而是继续使用火炮”,这确实是事实。

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试图使用反坦克导弹作为坦克主要火力,取代或部分取代高膛压、长身管火炮。苏联/俄罗斯一直是炮射反坦克导弹的积极倡导者,从100毫米线膛炮到如今主战装备125毫米滑膛炮,4代、3种口径的炮射反坦克导弹配置齐全,也曾试验过多种装备独立与火炮之外反坦克导弹的主战坦克样车;美国/西德上世纪曾联合开发MBT70型主战坦克,尝试不装备高膛压的坦克炮,而是用一根低压短身管的152毫米“两用炮”来取代,这种两用炮既能发射榴弹和破甲弹,又能发射炮射“橡树棍”反坦克导弹;中国早期“122”等试验性坦克在车外装备了4枚车载反坦克导弹,这种在当时设计性能十分先进的筒式发射导弹,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反坦克火力支柱之一的“红箭8”导弹。

中国早期研制的122坦克样车,炮塔两侧共装4枚反坦克导弹


但这种“导弹替代火炮”的潮流昙花一现,很快就逆转了:美德MBT70很快被双方抛弃,德国人随后推出了大名鼎鼎的“豹II”和配套的120毫米滑膛炮,美国人姗姗来迟地搞出了M1系列,并更加姗姗来迟地也用120毫米滑膛炮作为坦克支柱火力,只有鸡肋般的“谢里登”伞兵坦克才装备了“橡树棍”和配套的152低压两用炮;中国先后引进了105毫米线膛炮,发展了120和125毫米两个系列的滑膛炮,走回了靠高膛压长身管火炮包打坦克兵天下的主流路线,研发成功的“红箭8”则装备了反坦克炮兵部队;只有苏联/俄罗斯继续大量发展和装备炮射反坦克导弹,但既缺乏跟风者,俄军自己的坦克炮主力火力输出也仍然是高膛压长身管的滑膛炮。

MBT70是坦克主战火器导弹化潮流的登峰造极之作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反坦克导弹造价昂贵,功能单一,只能反坦克,不能或不便通过更换弹种对付有生力量,且单从反坦克功能而言,反坦克导弹使用的是破甲原理,主要靠化学能突破坦克装甲,威力虽大却不如高膛压火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对装甲的“硬穿透”难以防御,且早期反坦克导弹采用有线制导或无线电指令指导,射速慢,对方容易规避,且发射时需一直跟踪导弹和目标,坦克在命中前机动性受很大影响,如今的反坦克导弹虽有很大改善,但在战斗部飞行速度和“动对动”能力上仍明显不如大口径高膛压长身管滑膛炮及其发射的贫铀或钨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西方坦克导弹化的绝唱M551轻型/伞兵坦克


当代军事学说通常将反坦克导弹定义为一种防御性武器,适合装备的是机械化步兵、炮兵、陆军航空兵等遂行防御性或伴随性反坦克任务,而坦克则是一种进攻性武器,长身管、高膛压、大口径的现代滑膛炮才是最适合它的“输出”。


陶短房


这个问题必须要谈到装甲部队的作用了。未来战争复杂多变,装甲部队不能只会打坦克啊,自然不能只把“反坦克导弹”做为主站兵器。要根据不同的作战需要,选择最适合的“主站兵器”。



比如,我军装甲部队要执行防空作战任务,就要动用红旗-17,它采用了三位一体的模式,即实现了搜索雷达、制导雷达、导弹及指挥系统装备在一辆战车上面,具备了独立防空作战能力。



红旗-17还装备了35毫米自行高炮系统,可以为我国机械部队提供更好的防空掩护。红旗17不仅可以打直升机和伞兵等慢速飞行目标,还可以发射导弹打击敌军固定翼战斗机,使得中国防空能力迈上新水平。



当我军装甲部队要打击海上目标时,就要动用63A水陆两栖坦克了。我国的新型63A,采用航速达每小时28公里以上的,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



改进后的新型中国63A,换装了105毫米低后坐力坦克炮,在2000米距离上可穿透垂直厚度560毫米的均质装甲,破甲弹的破甲厚度为480毫米,除可击毁陆地中型坦克外,还可打击轻型海上装甲目标。它还能摧毁210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消灭敌有生力量。



63A还采用稳像式火控系统和热成象仪,具备动对动射击和夜间射击能力,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63A的综合作战能力。



至于普通的陆地作战坦克,也要分具体作战情况,除了要装备反坦克导弹外,主要还是面对步兵作战的。



由于反坦克导弹,虽然对装甲部队的杀伤力极打,但对于步兵却没有什么太大效果,而且其造价极高,普通的一枚“反坦克导弹”就要一百多万人民币,自然不能做为“主站兵器”大批量使用。



综上所述,只有在面对敌人的大规模坦克集群时,装甲部队才会把“反坦克导弹”做为主站兵器。不过未来战争是以“海、陆、空”一体化作战为主,很难再把“反坦克导弹”做为“主站兵器”来使用了!


超级军粉


首先我们需要先明确装甲部队的作用是什么,从某个意义上说装甲部队是掩护或者伴随步兵进攻的,也就是是进攻,进攻,在进攻。通过装甲部队进行快速推进。而反坦克导弹更多的是阻碍坦克的快速推进。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