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真的是慈禧毒死的吗?两个人死的几乎同一时间,是否太巧了?

珠峰玉鹤


纵观中国历史,光绪绝对是历朝历代最憋屈的皇帝之一。而造成光绪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就是晚清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一辈子都生活在慈禧的阴影之中的光绪,从来没有一天真正掌握了大权。


当了多年的傀儡皇帝后,到头来光绪连自己的性命也未保住。1908年,37岁的光绪暴毙于宫中。不到一天的时间,慈禧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人去世时间相隔如此之近,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过了百年的时间,光绪的死因才真正被揭开,凶手直指他的亲姨妈慈禧。


光绪死因揭晓

光绪死前,袁世凯曾举荐当时有名的西医屈桂庭为皇帝诊治。经过数周的医治,光绪本已开始好转,突然有一天病情急转直下,不久就去世了。据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记》中的记载,光绪死前肚子剧痛,在床上不住地打滚,死因蹊跷。

迨至十月十八日, 余复进三海,在瀛台看光绪帝病。是日, 帝忽患肚痛, 在床上乱滚, 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了。”


光绪死后整个清廷都讳莫如深,觉察出猫腻的屈桂庭也根本不敢大肆宣扬。而据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所著的《启功口述历史》中,光绪死前,慈禧太后曾命人赏赐其喝了一碗酸奶,事后看来,这碗酸奶很可能要了光绪的命。

就在宣布西太后临死前,我曾祖父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出于职责,就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道:“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拉。”“塌拉”在满语中是酸奶的意思。当时光绪被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之前也从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急症大病,隆裕皇后也始终在慈禧这边忙活。但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


启功是雍正的九世孙,他的曾祖父溥良是当时的礼部尚书,主管礼仪和祭祀。因此慈禧病重时,溥良就在外面守着,以备处理后事。以他当时的角色,这段记述应当是真是可信的,光绪被慈禧毒死的概率极大。


整整一百年后,现代科技为我们揭开了这一谜题。2003年,中央电视台、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利用现代科技对光绪的头发、遗骨和衣服进行了多项检测。

历时五年,检测报告终于出炉。报告称,光绪的头发和衣服上都残留有大量的三氧化二砷残留物,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毒药砒霜。光是这些残留物含量就高达两百多毫克,而砒霜的致死量为六十毫克,换言之,光绪死前服用了远远超过了致死量的砒霜。


至此,真相已经大白。现代证据结合多方历史记载,光绪是被慈禧毒死这一事实基本成为定论。那么,慈禧为什么要死前毒死自己的亲侄子呢?


慈禧和光绪的矛盾

因为同治没有子嗣,为了继续揽权,慈禧选择了自己的妹妹婉贞与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继承皇位,也就是光绪帝。光绪即位后,仍旧由两宫太后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去世,慈禧独掌大权。

到了光绪十六岁时,按照惯例,慈禧应该还政于光绪。但是权力欲望极大的慈禧,显然不会甘心放弃到手的权力。以光绪生父奕譞为首的群臣,提出了由慈禧继续“训政”,即一切事情还是要先经过慈禧,再送到光绪面前,事实上和此前的垂帘听政并没有本质区别。


慈禧顺手推舟地接受后,为了进一步控制光绪,又将自己的侄女指定为光绪的皇后,即后来的隆裕皇后。即使在光绪大婚后,慈禧搬出皇宫到颐和园颐养天年,但又要求光绪帝每日到颐和园向她请安,朝中大事也必须先向她禀告后再决定。


而另一边,已经长大成人的光绪,不可避免地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就意味着慈禧和光绪之间的矛盾无可避免,反而会随着光绪年龄的增长日益加剧。两人的矛盾,终于在1898年戊戌变法上集中爆发。


《马关条约》的签订,让光绪深感耻辱,因此对于康有为等人的变法主张深表支持,“戊戌变法”也正式展开。一开始,慈禧对于变法也是默许的态度,因此变法才能继续下去。


但是随着变法逐步推进,改革渐渐损害到了守旧派的利益,尤其是君主立宪制,将会大大损害到慈禧的权力。慈禧对于变法的态度由默许变为反对,甚至有传言要废掉光绪。为了解救光绪,也为了继续变法,谭嗣同等人联系了袁世凯,希望对方能带兵诛杀慈禧等人。


岂料袁世凯回头就向慈禧告密,收到消息的慈禧怒火中烧,她万万想不到,一直被自己掌控的光绪,有朝一日竟敢谋害自己的性命!于是她下令诛杀维新派,并将光绪囚禁在中南海。自此,光绪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些权力荡然无存,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傀儡。


戊戌变法失败标志着光绪与慈禧的关系正式破裂,不仅是权力归属问题,更加上升到了生死相见的程度。


慈禧和光绪的矛盾导火索还有珍妃一事。作为光绪最宠爱的妃子,珍妃曾当面顶撞慈禧,因此惨遭脱衣杖刑。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廷仓皇出逃之时,慈禧命人强行将珍妃扔到了井里,光绪眼见爱妃惨死,却无法施救。

图:光绪和珍妃

慈禧唯恐光绪报复

虽然慈禧已经对光绪大为不满,但是为了维持清朝的稳定,并未加害光绪。直到两人都病重之时,光绪面露喜色,并且在日记中写下了等慈禧死后要诛杀袁世凯和李莲英这样的话。


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看到了,他立即向慈禧报告。慈禧深知自己之前的所作作为已经彻底得罪了光绪,自己就算死了,也有可能被开棺戮尸,家族都有可能被报复。于是慈禧决定抢先一步毒死光绪,至于这样对于清朝有什么后果,就不在她的考虑之中了。



总结

光绪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帝王,政治手腕还是稍显稚嫩,低估了慈禧的狠辣。不仅没有夺回权力,还被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光绪没有被毒死,历史可能又是另一个走向。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光绪和慈禧死后的三年,腐朽的清朝终于宣告了灭亡。


小熊猫看历史


在《德宗实录》、《清史稿》等史籍中记载,光绪帝系正常死亡。因为光绪帝生前已经病入膏肓,还曾多次责怪太医无能。

然而进入21世纪后,专家们在光绪帝的遗物中找到了答案。多部门的专家们协同合作,利用现代科技,对采集来的光绪头发、衣物等遗物,放到原子荧光之下,进行现代高科技技术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光绪的头发中砷含量远远高于正常值(2404微克/克,1微克=百万分之一克),是隆裕皇后的261倍。而砷的氧化物三氧化二砷则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经过反复的检验和缜密的分析研究,专家们得出了“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的检验结论。



老顽说


首先,光绪帝是被慈禧太后毒杀的。

下毒时间是1908年11月10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傍晚5点钟左右。

光绪皇帝在中毒当晚向内务府发出了两道紧急召医的手谕,但是内务府带来的医生当晚被阻拦在中南海宫门外,未能进入瀛台为光绪帝诊治。次日早晨西医屈桂庭进入瀛台,发现光绪帝腹痛难忍在床上打滚,且“面黑,舌黄黑”,并断言此症状“与前病绝少关系”。但是屈桂庭也未对此时中毒垂危的光绪帝进行任何救治,仅仅进言“以暖水熨敷腹部”便匆匆退出。此后,虽有其他御医进入瀛台为光绪帝诊治,但是所开方药无一味对症。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晚6时33分左右,光绪帝去世。

在光绪帝喝下毒药,尚未发作时,慈禧太后已经命人将皇帝梓宫停在乾清宫,预备发丧(慈禧太后估算光绪帝当晚即死,没有想到光绪帝在中毒后仍然坚持了四天)。由此可以判定,下毒之人必为慈禧太后,因为其他人没有调动皇帝梓宫的权力。




ifineliving


按常理,前后脚死,绝无如此巧合。应该是慈禧确定自己时日无多,怕死在光绪之前,死后被清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定先下手为强,将光绪杀害。光绪之所以政治失败,是因身边缺乏有远见的谋臣。当时满清内外交困,光绪想变法图强不错,但帝派急于求成,缺乏韬光养晦,只知鼓动年轻的皇帝冒险,而不知保护皇帝安危从长计议,掌握实权的慈禧感受到危机,发动政变,百日维新失败,光绪被囚禁,后党重新走到前台执政。西汉时权臣霍光权倾朝野,皇帝如同傀儡,但汉宣帝韬光养晦,对霍光言听计从,处处忍让,霍光彻底防松警惕,年轻的皇帝熬死了老权臣,然后雷霆手段诛杀其全家,皇权重新掌控朝政。历史如烟云,帝王将相多少事,只付今人任评说。




莫言19750715


研究历史总是需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比如这个问题吧,我们就可以来分析一下当时情况下慈禧和光绪之间到底有什么利益冲突:

一光绪皇帝并不是慈禧的儿子,他其实是慈禧侄子。他只不过是慈禧为了获得权力而扶植的傀儡皇帝,慈禧病重后,光绪很有可能重新掌握大权。

二慈禧去世以后,光绪皇帝报复行为。慈禧担心自己去世以后,也会被光绪皇帝诋毁的无地自容。史书掌控在皇帝的手里,慈禧很害怕光绪皇帝在史书中肆意诋毁自己的形象。慈禧还担心自己叶赫那拉家族受损。慈禧害怕光绪在自己死后对自己家族进行一系列的报复,慈禧显然很周到的考虑到了这个情况。

三慈禧临终之前让3岁的溥仪继位,任命载沣为摄政王。

还有一条姑且拿来一用,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是正宗的末代皇孙,对皇宫之事,从小耳闻目染,听说不少,后又经他精心研究,去伪存真,得出许多有助文史研究的结论。且来看下启功先生的口述:

我的九代祖是清世宗雍正皇帝,我曾祖叫溥良,我曾祖遇到的、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件事:他在任礼部尚书时正赶上西太后(慈禧)和光绪皇帝先后“驾崩”。作为主管礼仪、祭祀之事的最高官员,在西太后临终前要昼夜守候在她下榻的乐寿堂外。就在宣布西太后临死前,我曾祖父看见一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出于职责,就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道:“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塌喇”在满语中是酸奶的意思。当时光绪被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接着这边屋里才哭了起来,表明太后已死,整个乐寿堂跟着哭成一片,在我曾祖父参与主持下举行哀礼。其实,谁也说不清西太后到底是什么时候怎么死的,也许她真的挺到光绪死后,也许早就死了,只是密不发丧,只有等到宣布光绪死后才发丧。这已成了千古疑案,查太医院的任何档案也不会有真实的记载。但光绪帝在死之前,西太后曾亲赐他一碗“塌喇”,确是我曾祖亲见亲问过的。

以上是启功先生的讲述,语言有根有据,宛如亲历。至于光绪帝是不是喝了慈禧临终前赐的“塌喇”致死,这个现在也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只能这样说,由于利益关系,慈禧太后确实希望光绪死,并且希望他死在前头。


棱镜看点


1908年11月10日光绪皇帝腹痛难忍向内务府发出了两道紧急召医的手谕,但是内务府带来的太医却被阻拦在宫门外,未能进入瀛台为光绪帝诊治。次日早晨西医屈桂庭进入瀛台,发现光绪帝在床上痛的直打滚,且“面黑,舌黄黑”,并断言此症状“与前病绝少关系”。但是屈桂庭也未对此时中毒垂危的光绪帝进行任何救治,仅仅进言“以暖水熨敷腹部”便匆匆退出。此后,虽有其他御医进入瀛台为光绪帝诊治,但是所开方药无一味对症。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晚6时33分左右,一个名义上的最高权力者光绪帝驾崩,年仅38岁。时隔一天慈禧也崩了,光绪、慈禧两人前后仅相隔20个小时先后离世,是巧合吗?这么多年以来,光绪蹊跷的死在慈禧太后前一天,的确使人很是疑惑,真的只是病逝,还是“被人为的病逝呢”。

光绪的死因疑点众多,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近代史上的一桩谜案

20世纪80年代,历史学家、医学专家经过对大量的史实研究,光绪皇帝的诊断脉案和药方研究后,认为光绪皇帝属于正常死亡,与谋杀论无关。

而当年接近宫廷的人、起居注官、御医都认为光绪的病不至于死亡,怀疑他是被慈禧、袁世凯、李莲英等所谋杀的。

这两种观点相持不下,各有依据,因而长期争论不休,难以定论。

光绪的死因被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列为重大研究课题,200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对光绪的遗体进行了科学鉴定,对光绪的头发、胃、衣服、棺椁等检测出大量砷元素(砒霜主要成分) 既然是谋杀那凶手究竟是谁呢?我觉得以下4人有杀人动机。

一:慈禧

慈禧自戊戌政变以后就阴谋废黜及弑害光绪,更担心光绪会在自己死后复位翻案,所以才会在病危之时下毒手。

二:隆裕皇后

光绪被软禁之后,只有裕隆皇后陪在身边,御医给皇帝看病用药都必须经过皇后过目。二人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实。光绪最爱的是珍妃,只有和珍妃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说有笑,而一见到隆裕他就板起面孔,而且根本不到皇后的宫中去。

由于婚姻不幸,又受慈禧感染,隆裕心狠手辣。如果光绪不死,在慈禧过世后出来执掌朝政,可能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废掉皇后,祭奠珍妃,加封封号。这是任何人都能料得到的。所以有传她铤而走险,毒死光绪以维持自己的权威。

虽然光绪体弱多病,但能照常每天给慈禧请安,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碍。可是,突然之间就殡天了。有人说是吃了慈禧赐给的酸奶,也有人说就是药中有毒。但无论哪样,这些东西都必须经过隆裕之手,所以光绪之死她是有重大嫌疑的。

三:袁世凯

当年袁世凯负皇恩临阵倒戈,致戊戌变法失败,陷光绪于万劫不复,遭囚禁在瀛台。袁深知光绪对其深恶痛绝,当然害怕太后死后光绪掌控大权诛杀袁家。

当时袁世凯已被开缺回籍,远在河南安阳。且按照清宫内廷制度,任何从宫外送入御用的食物必须先经人试毒。因此即使袁有动机,也不大可能有机会对载湉下毒手。


云飞风飘扬


光绪皇帝就是被慈禧毒死的。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突然“驾崩”于北京中南海,11月15日慈禧死于北京故宫。前后相差不到20小时。

2008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北京举行光绪死因研究报告会,正式宣布光绪皇帝载湉死于急性砒霜中毒。这等于是进一步确认了光绪是非正常死亡,被人毒死。

一、死前异象

慈禧与光绪,一个是清晚期的实际掌权者,另一个名义上的掌权者,二者矛盾极深,慈禧对光绪的迫害很严重,慈禧怕她死后,光绪报复她,所以在她死之前,毒死了光绪,并做了相应的人事安排,一是将醇亲王载沣立为摄政王。二是将醇亲王载沣之子教养在宫中,在上书房读书。等于是立储。

二、垂帘听政

1875年,光绪是幼帝登基,光绪既是慈禧的外甥又是慈禧的侄子,由慈安和慈禧姐俩共同垂帘听政,后来,慈安死后,变成了慈禧垂帘听政。1889年,光绪大婚,可以亲政了,但实际上,慈禧并没有真正把朝庭的最高权力交给光绪。

三、矛盾重重水火不容

光绪亲政后,本来也很有抱负,想干出一番事业,在西方列强践踏大清的时侯,是积极的主战派,在中日中午海战与慈禧发生严重分歧。

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认识到大清的落后,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运动,开展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因袁世凯背判光绪,导致变法失败,光绪被慈禧软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又杀死了光绪深爱的妃子珍妃。

也是一代君王,可惜生不逢时,死在了慈禧手中。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光绪确定是毒死的无疑。

因为之前有专家利用现代技术检验光绪皇帝尸体遗留的头发,已确定是中毒而死,但至于是不是慈禧毒死的,这个确实无从考证,我们也只能是根据光绪皇帝生前的情况,认为慈禧太后毒死光绪皇帝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光绪皇帝毕竟是皇帝,再被慈禧太后压制,他的皇帝身份也是很尊贵的,除了慈禧太后有这个胆量,其他人估计也不敢去毒害皇帝,万一毒害不成,那可是掉脑袋的大事。

但是我觉得慈禧太后在死之前还要拉着光绪皇帝一起,应该也是有人在她耳边挑唆,这个人可能是李莲英,也或者是袁世凯。当然李莲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李莲英长年跟在慈禧身边,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他最有机会在慈禧面前搬弄是非,况且李莲英一定十分了解慈禧太后的性格,知道该说什么,会让慈禧毅然愤怒。


郁琰无忌


光绪的确是慈禧毒死的。一慈禧不是光绪的亲生母亲。二光绪搞的戊戌变法极大的惹怒了慈禧,因为戊戌变法要是成功的话,光绪就真正掌握了政权,慈禧只能靠边站,没有实权了。三光绪搞戊戌变法时才二十岁左右,年纪太轻,还不懂政治的险恶,仅凭一腔热血想拯救多灾多难的清政府。四光绪依靠的十二君子,多数是书生。没有掌握国家军队,当时实际掌握军权的是袁士凯,老奸巨猾,他多数是从个人利益考虑的,没有和光绪在一个频道上。所以慈禧毒杀光绪就毫无顾忌,象宰鸡一样轻而易举。但慈禧毒杀光绪后,由于身体本身不好,再加上当时八国联军对清政府施压,心情极度不好,在外忧内患双重交织下,也当天一命呜呼。


沧浪之水之杨树根


光绪之死一直是个谜团。按《清史稿》记载,光绪是病死的。

光绪的死有很多说法,其中有说是自然死亡,也有说被人害死。这里面有说慈禧害死的,有说袁世凯害死的,也有说李莲英害死的。历史要讲证据,所以这中间自然死亡说和慈禧害死说最有说服力。

光绪从小身体虚弱,光绪三十年以后,光绪就常年有病,清史医案中记载他长期的肾虚,神经官能症,腰酸腿疼,肺也不好,晚期又得了肺炎,到了光绪三十四年,基本上每天御医都要为他诊断,每位御医对皇帝诊断的情况不完全一样,用药也不完全一样,这也是光绪病情逐渐加重的原因之一。总之一些学者认为,光绪是因病正常死亡。

第二种说法就是慈禧害死说。两个人就差一天死,确实很巧合。《崇陵传信录》和《清稗类钞》这两种书都记载说光绪被慈禧害死,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也说,听说光绪皇帝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他们没有材料,就是根据推论,因为慈禧年老了,这个时候光绪重病的时候,慈禧也病重,慈禧考虑到,如果她先死了,光绪病好了,重新执政,那就是要翻局了,所以慈禧在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这是这些人的看法。 但并没有过硬的证据证明这一点。所以光绪之死一直是历史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