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2683亿现金的碧桂园,正在重仓这些城市!

昨天,碧桂园发布了2019年财报,数据好到炸裂。

01

2019年是被认为是“全行业最艰难”的一年,但碧桂园的业绩再创新高,总营收约4859.1亿元,同比增长28.2%,权益销售达到了5522亿,同比增长10%,再次稳坐中国龙头房企的宝座。

更重要的是,利润增速比营收增速还高,全年毛利润1266.4亿元,同比增长23.6%;净利润约为612亿元,同比增长26.1%。

手握2683亿现金的碧桂园,正在重仓这些城市!


而且,负债率也降到新低,2019年的净借贷比下降了3.3个百分点,只有46.3%,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2019年百强房企的负债率均值达到78.7%。

高增长的利润,加上严格控制的负债率,让碧桂园手握2683.48亿元的现金储备,超过(除京沪深之外)任何一个城市全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而且已经和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一个水平(阿里巴巴去年11月发布的财报显示,其现金储备高达2341.8亿元),完全颠覆公众对房地产公司“高负债率、低现金流”的刻板印象。

不仅如此,碧桂园还有约3167.9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可用资金十分充裕,备受评级公司及金融机构的认可。

早在去年发布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后,国际三大权威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评级就将碧桂园企业信用评级由BB上调至BB+,展望稳定。

与此同时,标准普尔评级(S&P)将碧桂园优先无担保票据评级自“BB-”调升至“BB”。标普认为,碧桂园以其雄厚的销售实力,大大拓展了规模,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碧桂园再度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这是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入选,且排名较2018年攀升176位,至177位。

很多房企高增长的代价都是高杠杆、高负债,现金流容易断裂,财务风险高,而碧桂园却成为行业中少见的兼具规模增长和负债管控的龙头房企。

手握大量现金的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通过多元化布局,从容面对未来。

比如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项目已招募了3000多名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其中32款已投放工地测试……截至2019年底,博智林已递交专利申请1843项,获授权327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昨天下午的发布会上,碧桂园总裁莫斌就多元化业务和主营业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机器人、农业等新业务是围绕地产主营业务去做的,量产后能为主营业务创造价值。主营业务是老虎,新业务是翅膀,这是如虎添翼的力量。

手握2683亿现金的碧桂园,正在重仓这些城市!


02

碧桂园为何可以做到?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长期在一二三四线五六线几乎所有城市拿地的魄力。而且,产品策略成功,坚定“薄利多销”的营销模式。

很多房企为了跟风或者追求短期利润,在区域战略上不够坚定,一会进攻三四线,一会回归一二线,因为跟风追高,拿地成本就高,而且人才和经验得不到沉淀。相比而言,碧桂园深耕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定力,从未动摇,这让他们在三四线城市沉淀了巨大的人才资源和品牌效应,这个护城河,不是一般的高。

所以,三四五六线城市,也不是每个房企都会去吃,都能吃得到。相比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存在不少坑,只有像碧桂园这样360度全方位布局,内部各区域之间才可以“对冲”风险。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碧桂园项目遍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2个地级市、1,299个县/镇区。其布局中国城镇化,无论是广度、深度还是均衡度,均远超一般房企。

要知道,过去10年的城镇化绝对是波澜壮阔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是60.6%,而2009年,这个数据只有46.6%。这意味着,10年时间,差不多有2亿人口进城,带来的新增住房需求,何其巨大。

手握2683亿现金的碧桂园,正在重仓这些城市!


而过去10年,正好是碧桂园坚定布局一二三四五六几乎所有城市的10年。所以,碧桂园看上去挣的是高周转的钱,但本质上赚的是长期主义的钱,试问有谁能像碧桂园这样咬定青山不动摇地押注三四线城市?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城镇化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现阶段60.6%的城镇化率,和发达国家70%-90%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未来至少还有2到3亿人要进城,这些人不可能全部去到一二线城市,那些发展条件较好的三四线城市仍然有较大人口红利。

而且,在很多省份,三四线城市的总人口(包含农村)虽然净流出,但其城区的人口普遍还净流入的,这就是房地产的机会。

在昨天的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方面表示,中国房住不炒的主基调没改变,但城镇化势不可挡。今年的投资方向是坚定看好新型城镇化前景,

坚持占领三四线、坚定下沉五六线、谨慎布局一二线。

分析认为,现在一二线城市竞争激烈,拿地成本、配建成本都很高,且是楼市调控的“重点”,碧桂园需要谨慎布局。三四线城市是碧桂园深耕多年的主场,这一块市场仍然要坚定占领。

五六线城市主要就是县城,这个市场长期被品牌房企忽略,仍然是个巨大的蓝海市场。碧桂园在去年的财报发布会就透露,公司还有60%的县城还未进入,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增量市场,没有谁比碧桂园更了解,更适合了。

03

当然,碧桂园之所以成为常胜将军,除了敢于布局三四五六城市之“胆大”,也有精准布局核心城市群之“心细”。

根据《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碧桂园判断落户政策将使得城区人口在100万-500万的大城市成为主要受益地区。而目前,碧桂园有97%的权益货值位于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

很好地契合了当下中国的人口流动趋势。

截至2019年底,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项目获取18个月后的投资转化率为1.27,比很多同行在一二线城市的项目更占优势。而且,在碧桂园进驻的三四线城市中,88%的城市处于库存短缺或合理状态,对应三四线城市权益货值的88%。

另外,碧桂园2019年销售的房子,大多是前几年拿的地,成本控制得较好。

更重要的是,碧桂园虽然是广泛布局,但并非没有重点,目前73%的权益货值位于中国五大城市群(长三角/江浙沪皖,广东省,环渤海/京津冀辽,晋鲁蒙,长江中游/湘鄂,川渝)。

众所周知,这五大城市群享受国家顶级政策支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需求旺盛,是中国经济以及房地产行业的顶梁柱。GDP占全国的比重高达53.4%,常住人口占比为40.6%,开发投资额及销售额占比分别为55.8%、57.2%。

在这五大城市群的“重仓”,显示了碧桂园对城市布局的精准把握。2019年的良好业绩,也是对这个战略的再次肯定。

据调查,疫情后50.9%购房者更倾向在资源集中的城市置业,可以想见,这五大城市群的房地产市场也将在疫情后率先复苏。2020年,碧桂园凭借充足的资源储备有望获得较好的业绩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