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第二则


《论语·学而第一》第二则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hào)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我们昨天讲的第一章是孔夫子说的话,今天学的这段话是有子说的,有子是谁呢? 有子,名若 ,字子有。是鲁国人,和孔夫子是同一个国家的人。在第二章就出现了有子这个人,可见这个人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要知道《论语》这本书是孔子的弟子或弟子的弟子编撰而成的,地位不高,思想不重要,又如何会放在第二章呢。

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里面直接称呼子的只有四个人,(要知道“子”代表着一种尊称)他们是有子,曾子,闵子和冉子。

孟子在“滕文公篇章上”说过,他说孔子过世以后,弟子都非常想念他们的老师,他们都觉得有子像孔子,就把有子推上了老师的位置上,可是呢,有若(有子)毕竟不是圣人,他并不能像老师那样对他的同学提出的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和思想指导,到最后他就从老师的位置上退下来了。这里说明有若很高的思想高度和道德品格,但是和他的老师孔夫子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我们现在看看有子说了什么呢?他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一个人呢,做人,首先要做到孝和悌,就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一个君子如果有很高的修养,不是看他做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而是从这些小事做起。我们常常说仁义听起来好像高大上,但是从哪里做起呢?还是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做起。试想如果我连家里的父母和兄弟都做不到,就更别提友爱他人了。这就是“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就是一个仁人君子的根本。

《论语·学而第一》第二则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就不会犯上,不犯上就不会作乱,人人都不作乱,人伦就可以确立。人伦确立之后,人伦之道便可以形成。

儒家的道是什么呢,就是人伦之道,社会关系,就像车道上的红绿灯行左靠右交通规则。现代人认为,儒家的忠孝仁爱,是对人的束缚,是糟粕。但是,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伦理,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如果一个动物世界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一个社会,大家有礼有节,仁德刚毅,人与人真诚相待,那这个世界又会多么美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