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交官華黎明:這是我一生見過最嚴重的世界性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已造成全球72萬人確診,3萬多人死亡,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出現了病例。

老外交官華黎明:這是我一生見過最嚴重的世界性危機


華黎明

耄耋之年的老外交官華黎明出生於抗戰烽火之中,外交生涯見證了伊朗伊斯蘭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曾為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擔任翻譯。談及眼前的新冠疫情,華黎明坦言,這是他一生中見過最嚴重的世界性危機,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將超過兩次世界大戰。世界各國應積極合作,拋棄地緣政治考慮,攜手抗疫,共同戰勝危機。

全球疫情尚未達到頂峰

北京日報客戶端:現在全球疫情處在什麼階段,您如何評估當前的全球抗疫形勢?

華黎明:中國的疫情控制住了,但中國以外的地方還在發展,向全球蔓延。全球疫情可能還沒達到頂峰,從頂峰跌落下來還需要一段時間。

老外交官華黎明:這是我一生見過最嚴重的世界性危機


3月28日,紐約醫護人員將病人送往布魯克林一家醫院的急診室。新華社發

中國以外的抗疫形勢越來越嚴峻,全世界將近200個國家鮮有幸免,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很大。美國作為第一大經濟體,股市已經接連狂跌,三次熔斷,美聯儲把利率幾乎降到零,失業人口已經到了328萬。在美國曆史上幾乎是空前的。

全球主要的產業鏈在中日韓三國,市場在歐洲和美國,能源在中東。中日韓都受到疫情嚴重衝擊,歐洲受衝擊尤其大,中東油價大跌。全球經濟都受到很大沖擊。

老外交官華黎明:這是我一生見過最嚴重的世界性危機


3月28日,確診後的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通過視頻指導工作。 新華社發

有人說,會不會引發20世紀30年代那樣的大蕭條?我注意到,經濟領域的一些專家認為還不至於引發那麼嚴重的大危機,但至少二戰結束以來的70多年,人類還沒遇到這樣的情況。世界格局將會受到巨大沖擊,經濟會發生大倒退,中國肯定也會受到影響。

疫情衝擊超過兩次世界大戰

北京日報客戶端:像巴菲特這樣的人物,已經說新冠疫情是他從沒有見過的局面。在您經歷過的重大事件裡,這次疫情是不是最嚴重的?

華黎明:以我的年齡來看,這是我這一生中見到過的最嚴重的世界性危機。我經歷過經濟危機、局部戰爭,二戰我趕上一個尾巴。

但我覺得新冠疫情給經濟造成的損失可能比二戰還要大。這是人類遭受的一個非常大的災難,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全球性的打擊。

老外交官華黎明:這是我一生見過最嚴重的世界性危機


3月20日,從武漢火神山醫院病癒出院的患者金先生與護士道別。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攝

在我的印象裡,人類所經歷災難中最大的是一戰、二戰。這次疫情的衝擊我認為比兩次大戰還要大。一戰主要戰場在歐洲,二戰在歐洲和太平洋,其他地區還相對安定。但這次疫情是全球性的,以病毒傳播的方式,讓全球都捲進去了,這是比世界大戰還要大的災難。

疫情證明人類需要全球化

北京日報客戶端:從全球來看,控制疫情的關鍵是什麼?

華黎明:疫情的發展,從全球化的角度看,倒是“壞事變成好事”。從2016年開始,世界出現了逆全球化的趨勢。美國特朗普政府和中國打貿易戰,歐洲出現了英國脫歐等很多“黑天鵝”。這次疫情本身就告訴全世界,世界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疫情這麼大沖擊之下,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全世界70億人是個大家庭,必須在全球數據、醫療資源、資金、物資和病源流動等方面通力合作,才能把疫情控制住。疫情對全球化趨勢是個很好的反面例證,人類真的需要全球化,不僅是經濟發展需要,還要共同面對危機。

老外交官華黎明:這是我一生見過最嚴重的世界性危機


3月30日,一名消費者拎著購物袋走在武漢市武商廣場內。當日,武漢市多家商場開門迎客。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費茂華攝

從中美領導人通話、G20視頻峰會也看出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這樣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這樣經濟排在世界第二位、14億人口的大國,都不可能單獨處理人類面臨共同的問題,只有相互合作。像中美兩個國家之間,要採取合作,要拋棄地緣政治思考,特別要拋棄“零和遊戲”的冷戰思維,來面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很多新問題。

老外交官華黎明:這是我一生見過最嚴重的世界性危機


羅馬的卡薩帕洛科臨床研究所內,醫護人員和患者與病魔搏鬥。 新華社發

這次疫情應該對人類有所啟發,人類本就是命運共同體。中美兩國關係,世界各國關係,還有如何解決全人類問題,都應該拋棄地緣政治思考,真正通過合作共贏,迎接21世紀以後的各種挑戰。

人類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體制來管理自己?

北京日報客戶端:在疫情全球蔓延之下,我們看到中國,還有俄羅斯,在自身疫情控制得力的情況下,還可以大力度援助其他國家,包括意大利這樣的老牌發達國家。

華黎明:中俄兩國,尤其是中國,處理疫情時有幾點是成功的。第一,突如其來的疫情暴發,中俄兩國領導人毫不猶豫地把人的生命放到第一位。特別是疫情在中國爆發時,正值國家經濟下行和春運的億萬人口大流動,中國政府果斷地把其他問題先擱置起來,全黨、全軍、全國總動員解決人的生命和安全問題,待疫情基本控制後不失時機地復工復產。

老外交官華黎明:這是我一生見過最嚴重的世界性危機


3月25日,中國第三批赴意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在出徵前合影。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攝

相比之下,有的國家疫情已經爆發,政府還在折騰股市、降息,舉棋不定,抓經濟還是抗疫,一直在猶豫,直到確診病例過了4萬,才下決心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第二,中俄兩國都有比較高的行政和執政能力,就是令行禁止,政府一聲令下,大家就居家隔離,“封城”的封城,交通停止的停止,該監測的監測,這在很多國家做不到。直到現在,一些西方國家疫情十分嚴重,但很多人都不願意戴口罩,都不願意取消他的聚會。這是我覺得我們跟他們很不相同的地方。

歐美國家本身的一些問題,也隨著疫情暴發而暴露出來。比如他們經濟情況實際不是很好,又受到疫情衝擊,跟控制疫情有關的生產活動,比如口罩、防疫用品、呼吸機的生產,中國可以很快動員起來,上億的口罩,成千上萬的測試盒、呼吸機、防護服,都可以生產出來,但在歐美國家做不到。這確實反映了經濟能力或制度上的優劣。

老外交官華黎明:這是我一生見過最嚴重的世界性危機


俄羅斯軍車抵達意大利,幫助意大利對抗新冠肺炎疫情。 俄羅斯國防部/塔斯社圖片

疫情蔓延全球,自然也引起人們對制度的思考。一直以來,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制度說三道四,但是這次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中國充分發揮體制的優越性,對疫情全面監督、控制。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在學習中國的經驗。

這些都在體制問題上給人們提供了新的思考,就是人類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制度來管理自己?尤其是面對一種重大自然災害、重大困難的情況下,給全世界提出了一個重新思考的機會。

專家簡介

華黎明,1939年生。1956年進入北京外國語學院,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自1963年至1983年,先後在中國駐阿富汗使館、外交部西亞北非司和中國駐伊朗使館任職員、三等秘書、二等秘書和一等秘書。1983年後,先後任外交部處長、參贊和副司長。曾擔任周恩來、劉少奇和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波斯語翻譯。1991年至1995年任中國駐伊朗大使。1995年至1998年任中國駐阿聯酋大使。1998年至2001年任中國駐荷蘭大使兼中國常駐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代表。1998年,被阿聯酋總統扎耶德授予“一級獨立勳章”。2006年至今,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邀研究員。

(北京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