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貝影
這兩部電視劇講述的內容都是一個時代的一段歷史,作者主要講述的是這個劇歷史的觀賞性。並不是人物的養成那麼細膩。
《三國演義》主要是這段歷史的演義和中國一統花落誰家。浮現出的英雄武將均是以特別成熟期的時候,像武將成長也是一語帶過。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要說的是蜀國武將廖化,這個你應該不陌生吧。
初期他只是黃巾起義的小頭目,因黃巾起義兵敗後落草為寇。因仰慕關羽,投入麾下。在這個時期,廖化也是武功平平。但後期五虎上將相繼離去後,廖化也成了蜀國的大將,屢立戰功,廖化忠義無雙文武雙全。先是在關羽水淹七軍的時候,關羽斬了龐德俘虜了于禁,戰果相當之輝煌,而擔任大軍先鋒的就是這個廖化。除此以外在西北作戰的時候廖化的貢獻也非常突出。
只是在《三國演義》里根據歷史時間的推移來描述他的成長。像這樣的人物還有不少。
在來舉例說一個,吳國的呂蒙。在他身上還有一個成語叫“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以前呂蒙就是一個武將,武力值在東吳當時也排不上名,可是後期能成為東吳大都督,設計殺關羽。足見他的成長只是用時間推移來提現他的成長。
再說《水滸傳》,他講的是起義軍的英勇事蹟。講究人物的塑造形象和事蹟,是刻畫人物巔峰時期。其實裡面的人物也是有成長的,只是特別的少。我舉個例子。
就是大戰呼延灼的時候,為了破呼延灼的陣法,大家都學破解之法,最後大獲全勝,並收服呼延灼。
所以,側重點不一樣,希望能幫到你。我是憂鬱丶小帥。
憂鬱丶小帥
首先進行名詞解釋,什麼叫武功?
答:指的是軍事方面取得的成就,通俗的講就是戰功。
這才是武功二字的真正含義,而你所問的武功很明顯是受現今的武俠小說的影響,認為武功高強之人必是一些身懷踏雪無痕之術、殺人無形之法的那些大俠。
或者一個月明星稀之夜,在密林深處傳來了激烈的打鬥聲,霎時間飛沙走石、天崩地裂,少時只見一個太監奸笑著飛走了,難道你是想看到我們的宋押司帶著梁山眾好漢們在天上飛來飛去嗎?
這些情節只有在很不符合科學的書籍中才會出現,因為俺們是人類,不是那些X戰警或忍者的同類。
我們只能用科學的視角,在符合人類生理構造的前提下看待問題,不過真要在合理的角度去看待你這個問題的話,我認為《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裡的人物單以戰力這一項來比的話應該差不多,多少有些相似之處。
比如盧俊義的威猛和趙雲可比肩,李逵的豪橫和張飛有類似,花榮的百步穿楊和黃忠有異曲同工之妙,再多就不在贅述了。
在戰力上也沒什麼好比較的了,畢竟冷兵器時代“人在馬上一把刀,光憑力氣不看招”,力氣大、勇猛、速度快才是王道,哪有那些花哨的招式?書中說的都是幾個回合斬於馬下或一不留神被刺中一槍,可見確實沒啥技術含量。
如果說真要分出個高低來,那智謀這方面《水滸傳》可真不如《三國演義》代表隊了,縱觀《水滸傳》一本書唯有吳用這個剛取得教師資格證的業務選手在支撐著場面,而且還都是些缺德損計,用誰身上不是家破人亡就是身敗名裂,也不知他是看什麼兵法長大的。
所以啊,看看熱鬧就可以了,畢竟都是凡人何來那麼多高低強弱,如果非好這口兒的話,推薦你看《西遊記》吧。
無盡阡陌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比較:
首先,從結構上講:
水滸的結構別具一格,具有獨創的意義,是水滸的一大特色;
然而結構只是文章形式,只有將形式和內容完美地結合起來,
才有意義,才能達到所謂運用之妙,在乎一心地境界,從這
方面講,水滸固然完美,三國也並不遜色。
在這方面,可以
說水滸 略 強於三國。
其次,從語言的運用上講:
三國採用淺近的文言,比較自由而且也有一些音韻之美,記
得三國中描寫一次夜戰,景色描寫只用了“是夜月白風清”
六個字,頗有詩一般的意境;水滸把市井白話用於文章,不
知是不是受宋元話本的影響,因為當時的白話和我們現在的
白話差別很大,我無法評論水滸語言的優劣。
因此,我覺得在這方面三國要強於水滸。
再次,從人物的刻畫上:
水滸的人物描寫更為細緻,其語言行動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
李逵、魯達、武松、劉唐等的細微差別把握的特別好;三國
也同樣刻畫了幾個生動形象的人物形象,不過比起水滸來要
略遜一籌。
第四,從故事的描寫上:
三國擅長層層鋪墊,採用不同的角度來描寫。 溫酒斬華雄真
稱的上是描寫作戰的典範,關羽的英雄形象淋漓盡致。水滸
相對來說要差了不少,似乎只有醉打蔣門神的描寫才有法與
之相比。
在此方面,三國顯然強與水滸。
第五,從藝術感染力來說:
三國誇大劉備、諸葛亮的局部勝利,而將戰爭的失敗歸於一
個極其偶然的事件,然而卻讓人不得不信,讀至此處,總有
一種悵然得感覺,尤其是星落秋風五丈原總不免讓人涕下。
相比而言,水滸得藝術感染力則差多了。
第六,從場面和氣勢上講:
三國的諸多大戰役作者信手寫來,揮毫潑墨,真是仙人一般,
水滸比不上。
第七,從主題來講:
水滸起於高俅發跡,暗示亂自上作,其後也逐步將此主題深
入,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國主題尊劉抑曹,也能圍繞此主
題展開,然而作者的思想侷限於封建忠孝仁義的糟粕,說明
作者思想觀念的淺薄。 從這方面講水滸強於三國。
如果您對我的回覆滿意,請給個好評,謝謝。
張先生影視剪輯
你這個問題,太深刻咧,建議你去中文系讀研究生,或許導師會告訴你,確切答案。 第二呢,你這個問題,切中要害!後來武俠小說,基本上都是順著這條線,進行完善。比如說,三國光講英雄故事,不提個人武功。水滸只講個人武功,不談提升過程。金庸武俠小說,就精確完善了,這個提升過程。 第三呢,目前的玄幻小說,大行其道,剛好😊彌補了,金庸武俠小說當中,場面不夠宏達那部分內容。也就是,電影當中的特效部分。
鄠邑狼騎
先給你分析一下兩部劇,再說武功的事。
1、《三國演義》它主要說的是一個不會多少武功的人(劉備)領導一群人打天下,所以說這屬於團戰、群戰。不是說誰武功高誰可以得天下,他講的是智慧和團隊。
2、《水滸傳》眾所周知水滸傳人物眾多,每個人都從一開始練武,然後武功大漲,在然後殺仇人那估計能拍200集了,我們看其他的古裝劇一個主角從開始習武到掉懸崖再到得到絕世秘籍最後到武功大成,然後報仇雪恨,這樣都4、5十集了。
3、最後說一下定位,這兩部劇屬於歷史劇,不是武俠劇。如果搞一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就不會是四大名著了。
l止語l
因為這兩本小說本就不是什麼武俠小說,三國演義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而成,它所表達的是在一個亂世,所謂正統不過是勝利者的觀點而已,義氣,權謀,爾虞我詐 ,勝者為王,敗者失城亡國命難保。而水滸則是一個關於正義的探討,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細品水滸,就會發現梁山跟朝廷,宋江和高俅,他們之間似乎沒有分別,都不過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打著正義的旗號,利用身邊的人為自己完成最終的勝利。兩本小說裡的人物形象很大程度上都接近現實中的我們,所以他們也就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絕世神功。
仟蟻
武俠小說是以個人為主體,某個人物或者某類人物,他的成長與進步需要其他人來烘托,所以經常會看到與他對立的越來越厲害,他也越來越強,而《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想要表達的是一個群體,不會給個人太多的表現時刻,更多的是“一刀切”,要麼我把你劈了,要麼你把我斬了,講究的快意恩仇,以及謀略,是整體表現。
大徹大悟中迷茫
很榮幸回答你的提問!為什麼感覺《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電視劇裡幾乎看不到人物武功的進步?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屬於四大名著的其中兩部,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兩部著作不同於電視劇和武俠劇,三國演義講述的是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軍事政治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注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
《水滸傳》也不同於《三國演義》,兩部沒有可對比性,整部劇描寫農民起義的經典電視劇,全劇圍繞“官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情節,表現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杆而起,聚義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義失敗的全過程。它以深刻的思想,廣泛的內容,傑出的藝術譜寫出了一曲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英雄史詩,革命悲劇,反映出沒落衰敗的封建社會深重的剝削和殘酷的壓迫激化著階級矛盾,反動統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廣大人民的反抗鬥爭。
所以兩部劇所處的時代和背景都不一樣,一個是軍事謀略戰術,一個是為民除害,打抱不平,反政府起義,不能單純以武功對比。
小影大劇院
裡面人物這麼多。要是每個人武功都長進,那這部戲不知道有多長。再說了。在戰亂時期。你不首先打好基礎。出來就是死。沒有那麼多的機會讓你去長進。天天都是打仗。
好運綿
建功立業和學業有成,是有先後順序的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是不是你先得會一技之長的技能,打好了基礎,才能出去幹事業!走不溜咋飛?
三國演義珍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