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提高有祕法?古人之法不可學?啟功、沈鵬各有妙法更靠譜!

文 |蘇生 書法網簽約作家


學習書法,大家可能都會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能夠讓自己的書法水平不斷提高?我們都知道,有關書法的臨摹與創作,從古至今,已經發展出一套相對完善而成熟的體系與方法,很多人會說,只要堅持臨帖、讀帖、多創作,就一定能確保書法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實不然!有很多的書家在經過一段時期的學習後,不知不覺會進入到一個瓶頸期,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不管自己如何努力的臨帖和創作,書法水平卻一直徘徊不前,這個時期一長,不僅會對書法學習與創作感覺逐漸麻木,而且熱情與興趣也會逐漸的減弱,最終不僅不進步還會向油滑、退步的反方向轉變。


這裡其實涉及到的是,在書法學習過程中,被很多人忽視,甚至是從來就不瞭解和知道的——自我提高法。這是一個與書法的臨摹與創作方法完全不同的方法。而且這個方法是古今不同,書家與書家也各不相同,甚至可以稱之為真正的書家成功之秘訣!在這裡,筆者將根據相關的文獻資料,分成兩個段落,來與大家分享有關書法的自我提高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古代書家的自我提高之法太過神奇和玄妙,可悟而不可學!


我們在翻閱很多的書法史論與相關的著述中,會常常看讀到古代一些書法大家在書法的學習過程中,有各種因緣際會,從而使得自己的書法水平在一夜之間獲得突飛猛進,最終成就名傳千古的大家,這些記載很多如武俠小說一般的精彩,有些一看就知道是在講故事,很有傳奇性,也有一些頓悟式的開竅,但總給人有過於玄妙的感覺,雖說這些傳說和頓悟讓現代的我們讀看過後,感覺不大可信,但是細讀過後會發現,其中還是蘊藏著很多對提高書法創作水準有價值的觀點及方法,列舉數則具有代表性的記載:


魏晉以前的書家,獲得筆法和書法水平的提高等的記載,多以神話傳說為主。


比如東漢大書法家蔡邕的筆法神授說,這個故事來自他的女兒蔡文姬所著的《述石室神授筆法》:“臣父造八分時,神授筆法,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得疾澀二法,書妙盡矣。”明代的解縉在其著《春雨雜述·書學傳授》也有這樣的記錄:“書自蔡中郞邕,字伯喈,於嵩山石室中得八角垂芒之秘,遂為書家傳授之祖。”


書法提高有秘法?古人之法不可學?啟功、沈鵬各有妙法更靠譜!

傳為蔡邕書“熹平石經” 殘石其一


書法提高有秘法?古人之法不可學?啟功、沈鵬各有妙法更靠譜!

傳為“熹平石經” 殘石其二


又比如書聖王羲之,據說是得到天台山,一位名為白雲先生傳授筆法而最終成為書聖的,這當然也是個神話,因為這位“天台山的白雲先生”本身便是個神仙中人,宋施宿《會稽志》卷十一載:“周王子晉善吹笙,為鳳凰聲。從浮邱登嵩高,而羽化緱山。去後,主治天台華頂,號‘白雲先生’。往來金庭。風月之夕。山中有聞吹笙者。”最早見記於北宋朱長文所編之《墨池編》(四庫本)卷二《天台紫真筆法》即為託名王羲之所寫的《記白雲先生書訣》,文章很短,道理很深,全文附錄如下


天台紫真謂予曰“子雖至矣,而未善也。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寶齊貴,萬古能名。陽氣明則華壁立,陰氣太則風神生。把筆抵鋒,肇乎本性。力圓則潤,勢疾則澀;緊則勁,險則峻;內貴盈,外貴虛;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遠;望之惟逸,發之惟靜。敬茲法也,書妙盡矣。”言訖,真隱子遂鐫石以為陳跡。維永和九年三月六日右將軍王羲之記。


看完上段文字,感覺如讀武俠小說中的一段,一位絕世高人,寥寥數語,便將絕世之武功心法傳授完成。


書法提高有秘法?古人之法不可學?啟功、沈鵬各有妙法更靠譜!

集王羲之書法《興福寺碑》


到了唐代及宋代,書家之得筆法和提高,則主要是得益於:自然生髮,觸類旁通,天地造化,人生頓悟等等,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首先是有著草聖之稱的張旭“始吾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後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神。”大意是說:開始時,我看見公主與挑夫爭著過路而悟得草書筆法的意境。後來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得草書筆法的神韻。”他最為著名的學生是顏真卿,又將這個筆法獲得之秘訣,轉身告訴了來向他取經的懷素和尚"夫草書於師授之外,須自得之。張長史觀孤蓬、驚沙之外,見公孫大娘劍器舞,始得低昂迴翔之狀。”懷素何許人也!當然不甘下風,傲然對答道:“貧道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夏雲因風變化,乃無常勢,又無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顏真卿聽後,連連讚歎道:“噫!草書之淵妙,代不絕人,可謂聞所末聞之旨也。” 但是,讚歎歸讚歎,懷素是執弟子之禮來向顏真卿學習書法的,豈能讓學生佔了老師的上風?!於是顏真卿在懷素即將辭別之際時悠悠的說出一句:“豎牽學古釵腳,何如屋漏痕?” 懷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懷素是到這時才想起自己是學生的身份,聽完這句話,立馬高興地躍坐起身,握住老師顏真卿的手說:“得之矣!


還是在唐代,褚遂良《論書》稱:“用筆當如錐畫沙。”相傳褚遂良曾將此法傳於陸彥遠。《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載:“(陸彥遠)思而不悟,後於江島,遇見沙平地靜,令人意悅欲書。乃偶以利鋒畫而書之,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自茲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


書法提高有秘法?古人之法不可學?啟功、沈鵬各有妙法更靠譜!

懷素《自敘帖》選頁


到宋代,蘇東坡有從“逆水撐船”,黃庭堅是從“船搖櫓”中悟到筆法,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黃庭堅《山谷題跋》有云:元佑間書,筆意痴鈍,用筆多不到。晚入峽,見長年蕩槳,乃悟筆法。還有一個版本,大意相同,但是敘述的更加具體:“於燹道舟中,觀長年蕩槳,群丁拔棹,乃覺少進,喜之所得,輒得用筆。”,除此之外,黃庭堅還有一則頓悟草書之法的記錄,但是大家引述的不多,這裡一併分享給大家,也是見於《山谷題跋》:“餘寓居開元寺夕怡思堂.坐見江山。每於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


這些故事和傳說都很生動而有趣,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書法之外來談書法。到宋代黃庭堅之後,託言自己書法之法和提高之法來自神仙或來自自然物象與天地造化等的說法便不再多見了,代之的則是一些書家切實的體會與做法。


書法提高有秘法?古人之法不可學?啟功、沈鵬各有妙法更靠譜!

黃庭堅《諸上座帖》局部


啟功先生的“上牆法”與沈鵬先生的“三上法”,或許才是書法自我提高的靠譜之法!


綜上所述,古人之書法得法及提高之法,要麼是神話傳說,要麼是可遇不可求的機緣巧合和個人頓悟,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都是不可學的,這裡要來分享兩個真實不虛,真正可學的書法創作自我提高法,其一為啟功先生的“上牆法”,其二為當代書壇泰斗沈鵬先生的“三上法”。


先來介紹的啟功先生的“上牆法”。在《啟功給你講書法》的第十一章“求人指正”一文中,啟功先生比較詳細的介紹了此法:


常常有人拿寫的字問人哪裡對,哪裡不對共同商討研究,請人指導,本是應該的,甚至是必要熱但旁人指出優缺點以及什麼好方法,自己再寫,未必都能做到。我自己曾把寫出的字貼在牆上,初貼的當然是自己比較滿意的甚至是“得意”的作品。看了幾天後,就發現許多不妥處,陸續再貼,往往撤下以前貼的。假如一塊牆壁能貼一張,這張字必然新陳代謝地常常更換。自己看出的不足處,才是下次改進的最大動力,也是應該怎樣改的最重要地方。如果是臨的某帖,即把這帖拿來豎起和牆上的字對看,比較異處同處,所得的“指教”,比什麼“名師”都有效。為什麼貼在牆壁上看?因為在高桌面上寫字,自己的眼與紙面是30度角,寫時看見的效果,與豎起來看時眼與紙面的垂直角度不同。所以前代有人主張“題壁”式的練字,不僅是為什麼懸腕等的原因,更是為對寫出的字當時即見出實效的高招。這樣練去,落筆結字都易準確。這裡是說這個道理,並非今天練字都必須用這方法。


在《學書答疑》一文第四節“改進和提高的辦法”中,啟功先生又一次詳細的介紹了“上牆法”:


後來,我得到一個辦法,我把我寫的字貼在牆上。當時貼的時候,我總找,今天寫十張字,裡頭有一兩張自己得意的自己滿意的把它貼在牆上。過了幾天再瞧,哎呀,就很慚愧了,我這筆寫得非常難看,不得勁,我假定這筆往下或者抬一點,粗一點或者細一點,我就覺得滿意了,我就拿筆在牆上把這字糾正了,描粗了或者改細了,這樣子自己就明白了。後來,我就一篇一篇地看,這一篇假定有十個字,我覺得不好,這裡頭可取的只有一兩個,我就把這一篇上我認為滿意的那一兩個字剪下來貼牆上。看了看,過了幾天,就偷偷地把這兩字撤下來了。過些天,又有滿意的又貼上。再過些天,又偷偷地撤下來。這個辦法比問誰都強。假定王羲之復活了,顏真卿也沒死,我比問他們還強呢。那怎麼講呢?他們按照他們的標準要求我,不如我按照我的眼光來看,我滿意或者不滿意。”


書法提高有秘法?古人之法不可學?啟功、沈鵬各有妙法更靠譜!

《啟功論書絕句一百首》書影-1


書法提高有秘法?古人之法不可學?啟功、沈鵬各有妙法更靠譜!

《啟功論書絕句一百首》書影其二


無獨有偶,當代書壇泰斗沈鵬先生對於如何實現書法創作水平的自我提高,也有一個很有名的“三上法”,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一上”也是和啟功先生一樣的牆上,另外再加上“桌上”、“地上”,合稱為“三上”。在這裡將沈先生的“三上法”的具體做法分享給大家:


“我覺得每寫完一張字都要總結,一定要看,先放桌上,後放地上,再放牆上,牆上看是最重要,放在牆上要遠觀近察,要看總體,還要看局部,這中間會發現自己的字裡有一些新的東西,那就非常可貴了,說明比以前寫的好。最可貴的東西是要作為遺產自己繼承下來,自己好的東西一定要繼承,用上並加以發揮。所以,善於總結,不斷的總結,我認為是一種重要的方法”(《書學漫談·授課實錄》2007.12.9)


我寫字有個習慣,即寫完以後必須反覆地看,不光要放到桌上看,還要掛到牆上看,不能只看一天兩天,要看上十天八天,要發現自己的優點,也要發現不足的地方,只有這樣才得趣,才能使自己提高。(《書學漫談·授課實錄》2010.3.28)


書法提高有秘法?古人之法不可學?啟功、沈鵬各有妙法更靠譜!

沈鵬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