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床老人護理技巧解析

在此整理針對一些患慢性疾病或癱瘓生活不能自理而需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談一談長期臥床老年人的護理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臥床老人護理技巧解析

一、建立舒適的居住環境

長期臥床老人的居住環境一定要清潔、整齊、安靜。設置應儘量考慮老人的方便、舒適、安全等條件。房間要每天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陽光要充足。室溫應保持在18-20℃之間,溼度以50%-60%為宜。房間內可擺設一些鮮花綠植,增添生機,以增強老人與疾病鬥爭的信心和勇氣。可適當給老人播放一些悅耳動聽的輕音樂,有助於緩和老人心情和加快康復過程。


二、日常基礎護理至關重要


1、保持床鋪平整、清潔、衣服乾淨舒適。老人的床單、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品要經常更換、清洗。大小便失禁者宜在身下橫鋪一塊120X100cm大小的中單,上面再鋪一層棉布床單或薄棉墊,以免漚溼皮膚。床鋪每日清整2-3次,保持平整、乾淨、無皺褶,尿溼的床單隨時更換。老人衣著要寬大柔軟,領釦、腰帶要寬鬆易解、不影響呼吸。


2、做好晨晚間護理。晨間護理可促進老人血液循環,保持口腔衛生,使老人感到清潔舒適,有利於預防併發症,內容包括:口腔,臉,手,皮膚,床單的清潔,以及頭髮梳理和按摩受壓處。晚間護理可使老人放鬆,舒適,清潔,促進睡眠,內容包括:除重複晨間護理內容外,給老人擦試背和臀部,用熱水泡腳,女老人沖洗會陰,剪指甲,整理床單位,注意保暖。


3、做好床上餵飯和飲水護理。對臥床不能自理者做好床上餵飯工作,護理者餵飯前要洗淨雙手,老人最好取坐位或半坐位,對俯臥或平臥者應使其頭部轉向一側,以免食物嗆入氣管。餵飯宜慢,喂湯時忌從嘴正中直倒,宜從唇邊緩倒入。不能進食需要經胃管鼻飼患者嚴格按照鼻飼流程進行,嚴格計算每日營養液、食物勻漿、水的入量。對於消化吸收功能較差患者可根據醫囑給予營養泵持續泵入胃腸營養液。


臥床老人護理技巧解析


三、心理護理莫忽視

由於老人長期臥床,減少了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多數老人常有猶豫、沮喪、煩躁易怒、悲觀失望等不良情緒,再加上疾病的痛苦更加劇了這些不穩定情緒。為此,應當針對每位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特點,因人施護。


首先,護理員應尊重患者,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儀表端莊,多說一些鼓勵性的語言,稱呼時要使用尊稱和敬語,操作前要用建議商量的口吻,對老人提出的問題要及時給予滿意答覆。


其次,要及時給予情感的疏導,護理員要用熱情的態度,親切的言語,多與他們交談,同情、理解、安慰他們。


四、長期臥床病人主要併發症的預防護理


1、預防足下垂。下肢癱瘓者極易形成。足部應給予支持,如使用足板託、枕頭等物,使足與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預防跟腱攣縮。冬天保暖時,應注意到棉被對足部的壓迫,可用支架或乾淨硬紙盒支撐被子,避免壓迫足背,指導和幫助老人鍛鍊踝關節,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直。膝關節畸形的預防:膝關節下放墊子,可防止膝腫脹和關節過度伸展(膝反脹),時間不可過長。每日數次,防止膝關節屈曲攣縮。


2、口腔護理與預防呼吸道感染。臥床老人體弱,免疫力減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禦能力減低或減退,易發生吸入性、墜肺性肺炎。長期臥床的慢性老人,口腔內的細菌攜帶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內的條件致病菌的攜帶率也比正常人高。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的途徑之一,口、咽部細菌的吸入是產生細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徑。口腔護理中,要注意到刷牙與漱口的關係,對於臥床的老人,有時漱口比刷牙顯得更重要。因此,要求臥床的老人在就餐後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嚥有困難的病人(中風,腦癱)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老人,護理員每日需遵醫囑2-3次為老人做口腔護理,徹底清除口腔內細菌。


臥床老人護理技巧解析


3、肺部感染的預防及護理。保持房間環境清潔,每天早、晚開窗通風30min,室內溫度應保持22~24℃,溼度應50%~60%為宜,每天紫外線燈消毒一次,每次30分鐘。長期臥床老年人,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因此,應鼓勵老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痰,每次翻身時叩背促進痰液排出,叩背時手呈背隆掌空狀,從肺底向氣管方向逐漸叩,自下而上,從外向內,每次10餘下。


4、皮膚護理防止壓瘡。對於長期臥床的老人使用氣墊床,使受壓部位氣血運行通暢,但是仍需要定時翻身。白天每2小時翻身一次,夜間不超過3小時翻身一次,定時翻身老人我們製作了翻身記錄卡,時間、體位、皮膚情況及時記錄,保證按計劃的實施。因老年人皮膚彈性差,特別是長期疾病消耗,病人消瘦,皮下脂肪少,肌肉萎縮,翻身時應特別小心,宜兩個人合作,動作輕柔、準確,避免拖、拉、推,減少皮膚摩擦,同時應保持床鋪清潔、平整、無碎屑,避免皮膚與碎屑及床單褶皺產生摩擦。翻身前應先拍背,囑其咳嗽,再讓老人飲溫開水1-2口,再次翻身均應檢查受壓的骨突部,以便及時瞭解皮膚情況。


5、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臥床的時候要抬高患肢,高於心臟的水平,以減輕患肢的水腫,老人要正確的認識疾病,保持一個樂觀的情緒,積極的面對疾病的治療,另外家屬也要經常和老人溝通,使其消除緊張感,積極的面對治療。


臥床老人護理技巧解析


五、大小便失禁病人的護理對策


長期臥床且又患大小便失禁,護理中對感染性疾病應及時抗感染治療,做好心理護理必不可少,基礎護理技巧也是很重要。首先要分析老人的年齡,病情,失禁的原因、時間(晨間、晚間)等,根據分析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如果老人清醒,但虛弱無力,不自主地排洩大小便,這類情況可通過觀察老人的二便規律,再根據規律設定安排二便護理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準備的主動護理,減少在床上排尿便的次數。如果效果不好,可根據實際情況留置尿管,每天進行1-2次尿道消毒,按留置尿管常規護理。大便要及時清理,適當塗擦鞣痠軟膏等保護肛周皮膚。


六、飲食要合理搭配


長期臥床老人的身體抵抗力差,應在飲食方面加強營養,給予營養價值高,易消化的高蛋白飲食,如牛奶、雞蛋、瘦肉、魚類等,多食含鉀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桔子、綠葉蔬菜等。由於這種長期臥床老人,需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等營養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質的補充更為重要,因為它是組織生長,修復所必需的營養。要注意一點的是,由於老人長期臥床,活動量小,腸蠕動減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補充營養的同時,要注意粗纖維食物的補充。每日早飯前半小時空腹喝一杯溫開水,蜂蜜水或淡鹽水,每日可做腹部按摩,輕揉下腹部,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兩天以上不排便時,應酌用潤腸通便藥促其排便。


臥床老人護理技巧解析


七、加強肢體功能鍛鍊


長期臥床老人要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護理人員應幫助其進行功能鍛鍊,每日對全身肢體進行按摩,手法要輕柔。老人不能進行主動運動時,每天進行床上被動操作的鍛鍊。


總之,要特別重視對長期臥床老人的護理,最大限度的減輕老人的痛苦、使他們在舒適溫馨的環境中儘可能的提高生活質量。


臥床老人護理技巧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