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明明經歷了“申不害變法”,為何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

說起戰國七雄中的韓國,相信大家最為之唏噓的便是“申不害變法”。《戰國策》、《史記》、《左傳》等史料中有記載,三家分晉後,韓國在無論是財力或是兵力方面都遠不如於魏國和趙國。戰國初期,李悝變法時魏國各個方面實力大增,魏國開始嘗試進攻韓國和趙國並在此期間取得多次勝利。

也正因為如此,韓國當時在位的韓昭侯開始啟用遠近聞名的法家賢人申不害進行變法。根據歷史記載申不害是當時首屈一指的法家術派名士,與當時商鞅、李悝等人師出同門,由此可以看出“申不害變法”對當時的韓國來說完全是“救命良藥”。

韓國明明經歷了“申不害變法”,為何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

那麼為何“申不害變法”後,韓國為何仍然還是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弱的國家?並且成為了六大國中最先被消滅的諸侯國?

一、過於依賴於君主的決策水平和領導能力

在“申不害變法”的過程中,申不害只看重韓國君主的管理能力,例如在選拔方面只在意對官吏的任用、考核等進行改革創新。並且教唆韓國君主對不稱職的官吏直接罷免或除去,對能力突出的官吏予以嘉獎,不僅如此還對本國的王宮貴族的發展進行限制,希望以此可以增強韓國的綜合實力。

韓國明明經歷了“申不害變法”,為何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

但是,此番做法沒有從根本上改善韓國弱小的事實。以當時的戰國七雄來看,韓國在實力排行榜中依然處於最弱的位置。相對於商鞅變法,韓國的申不害變法是不完全成功的,但是也不能說是失敗的,申不害變法在其它方面來看還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其主要還是過於依賴於君主的水平和能力。

在歷史的記載中唯有一次的韓昭侯的申不害變法也在諸國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最終申不害自殺,最終導致了變法的韓國新軍全軍覆沒,因為後續君主的能力不夠賢明,申不害變法沒有繼續推行下去。韓國從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抵抗其他諸國的進攻了,七國之中最先被秦國所滅。

韓國明明經歷了“申不害變法”,為何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

二、地理位置與疆土面積與其他各國差異明顯

韓國的疆域在七國中本身就是最為狹小的,本身更是位於四戰之地,這是稱霸中原的必經之路,而韓國四周平原盆地,幾乎可以說是無險可受,四周的強國都不會坐視一個強大的韓國的崛起的。因此,此時韓國缺乏足夠的擴張空間,再加上申不害變法本身並沒有幫助韓國擴大多少疆域。

由於韓國的疆域較少,人力物力財力都不如其他的六國,因此在軍備上也與其他國家有很大的差距的,再加上韓國位於中原之地,周圍強國林立,東有齊國,南有楚國,西有秦國,所以,無論哪個國家崛起都比較從韓國下手。

韓國明明經歷了“申不害變法”,為何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

所以當時的韓國對於他們來說,形同與案板上插翅難逃的豬肉卻又不會輕易吞併,其他六國對其也僅僅是觀望的狀態,從始至終都沒有采取具體的措施,直到後來秦國崛起才逐漸打破這種局面,隨後便迎來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局面。

三、韓國本身發展緩慢自身實力遠不如其他六國

在韓國開始實行申不害變法之前,其周邊的大國都已經逐漸崛起了,這更加壓縮了韓國的成長空間,迫使韓國處於夾縫生存的地位。後來韓國“申不害變法”開始推行與全國卻錯過了最好的成長時機,各個國家的壓力也接踵而來,不僅如此其自身實力也遠遠不如其他國家,先天的弱勢令其在後來的崛起之路艱難前行。

韓國明明經歷了“申不害變法”,為何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

所以說“申不害變法”它在某種程度上並沒有幫助韓國徹底走向成功,只能算是給予了他們強大的希望,而這一絲希望的曙光也被後來的秦國所破滅。在韓昭侯和申不害等人去世後,韓國持續遭到秦國打壓,以至於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先被消滅的國家。

總結

綜上,在當時韓國的國情與綜合實力如此比如薄弱的情況下,秦王嬴政能夠派遣大軍輕而易舉地消滅了韓國,促使韓國成為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諸侯國也是有理可據的。

韓國明明經歷了“申不害變法”,為何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

因此,有人結合以上多重原因,推斷韓國在當時的亂世中,是戰國七雄中攻克難度相對最低的一個諸侯國,秦國想要一統天下首當其衝選擇的韓國是十分正確的。對此,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