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2999起的Redmi k30pro?

胜利在招手


#k30 pro#为什么红米的发布会开完,很多人都在揪着红米K30 Pro不放呢;

先是60Hz刷新率被抓着不放,一遍一遍的吐槽;

接着又是跌摔测试中被人发现手机摔的方面、位置和友商不同;

还有就是低配版用LPDDR4x+UFS3.0,又被吐槽一遍;

其实这些被吐槽本来是很正常的,不管是普通消费者还是米粉,大家心中希望的是产品本身能达到大家的心理预期,希望产品做的好;

另外,你在任何一台手机的评论下面,都能看到有说好有说坏的,这不奇怪啊,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那么K30 Pro对得起它的售价吗?我觉得大部分版本是对得起的,包括最低配的2999元,至少,红米把配置骁龙865的手机价格,在这颗处理器正式亮相不到2个月,就把价格拉到了3000元左右,哪怕它“偷换”了一些配置;

我也对K30 Pro进行了吐槽,不外乎也是屏幕刷新率嘛,可你去看看隔壁IQOO3,也是60Hz刷新率,没有K30 Pro这样的待遇吧?按理说有一个在前面冲锋陷阵了,后面的应该不容易在同一个地方引起话题了;

那到底是什么让K30 Pro被疯狂吐槽呢?

我觉得这个锅,就是红米本身营销的问题,不是产品的问题;

和其他手机做对比,很正常,突出自己的优势嘛,以前开发布会,谁都会拿iphone去对比一下,现在也都比比皆是;

可你见iphone的地位下降了吗?它依然是高端机的代表、依然销量不错,依然品质被大多数人认可;

但你见过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结果自己产品出来和别人一样的么?这不就典型的找喷么......

而且现在红米的营销真的火药味非常足,还就针对一个友商;

原来看过一则别人编的故事:一个人去买轿车,第一家说,我家的车底盘比丰田的好,第二家说,我家发动机比丰田好,接下来跑了四五家,每家都说自己的比丰田好;

最后这个人去买了一辆丰田~都在和丰田做对比,说明什么?说明丰田好呗~

而现在的手机圈里,这个“丰田”可能是苹果、可能是三星、可能是华为,但哪怕是在中端机当中,也肯定不会是红米,至少暂时不会是;

但2999元的价格,我觉得还是有吸引力的,如果刨去这让人反感的营销的话~


初心数码人


款产品只看参数和价格是很单薄的。尤其是重量级产品,需要放到历史发展轨迹和市场体系里看待。

K30pro在2999起售价格外,值得说道的地方还有很多。

1

2019年Redmi独立后战绩:note7、note8系列,出货均超过2000万;k20pro也身披出货500万的荣光在上个月退役。

这两款note系列和一款K20系列,一个成功帮助Redmi摆脱了过去红米廉价低质的形象,另一个则意味着Redmi品牌在市场是被认可的。

过去一年Redmi的市场表现无疑亮眼,但他的问题也很明显:Redmi虽然独立运营,可仍然是一个活在小米之下的品牌,市场独立性太差。

之前关于小米2019年表现里写的:

2019年战略性放弃,用一年时间培养用户期待。同时避免价格带冲突,把性价比的路让出来给红米走。然后在2020年5G市场全面开启时,争夺高端市场。这就是红米在过去一年里表现抢眼最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新品牌没有历史包袱的束缚,另一方面能够使用着曾经的性价比小米的资源。

某种意义讲,2019年的Redmi,就是换了马甲的小米手机。

说白了,Redmi2019年所谓的成功,就是接住了小米撤退所留下来的市场空白而已。小米9生命周期出货没超过300万,小米9pro划水,CC9pro也没打算认真卖,整个2019年小米品牌都在走过场。这才让Redmi有机会站稳脚跟。

整个小米集团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大约是10%,如果Redmi继续作为小米的替代品存在于市场,不管小米冲击高端成功与否,天花板都隐约可见。

2019年Redmi“小米替代品”的市场策略很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要想打破桎梏,比起品牌在形式上独立,更至关重要的是——让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独立。

2

其实对于k30pro,除了高刷新率以外,卢伟冰鸽了我们的还有挖孔屏。

19年年底发布K30的时候,卢伟冰就已经煞有其事得表达挖孔屏会是新趋势了。当时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很高兴的,因为面部解锁很方便,我觉得很实用,而弹出摄像头不利于面部解锁。

结果他给我来了个弹出全面屏。

只是吐槽毫无意义。连普通消费者都知道高刷新率和挖孔的优缺点,他们更清楚非常。既然如此,那就不经要问:放弃高刷和挖孔的旗舰新趋势,真的只是单纯给米10让路吗?

当然不是。

我发现之前我们都对性价比有所误解。所谓的性价比并不意味着减配和妥协,它的实质意义是同样的价值却更低的价格。这属于一种市场策略,而不是对价格极尽地压榨。

独立Redmi绝不是单纯地让他接替小米性价比市场的。小米集团更需要Redmi自己成长起来,自成体系。以两种不同逻辑的市场策略,和小米品牌一起完成双品牌战略。

这样才能建立更多元立体的产品线来应对市场变化,要不然跟当初的红米系列有什么差别嘛?

3

我们从消费者层面来看看k30pro和米10主要区别在哪里:

真全面屏

耳机孔

刷新率

双ois防抖

HiFi音效

蓝牙5.1

33W快充+4700电池

发现没有,k30pro对比米10,在产品逻辑上其实更多是互有取舍,优劣各异:你是挖孔,我是真全面屏;你有一亿像素,我就上双ois防抖;你是对称双扬声器,但我有耳机孔。

除此之外还有HiFi、蓝牙、散热、三明治主板等等,我们可以看到,K30pro是在努力制造差异化,而不是单纯地为米10减配让路。

缺失高刷新率很遗憾,但我们不能被60hz一叶障目,忽略了这些不同。

只有当我们以更加独立的视角去看待Redmi和小米品牌。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各自的消费者画像和产品设计逻辑,那双品牌战略的战斗力才算是全部释放。

到那时候我们甚至还可以想象一下Redmi使用双旗舰的产品策略。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建立在Redmi以独立的品牌形象存在于市场,存在于消费者心智。

如果只是给小米让路,那双品牌战略的意义就失去了一半。

所以说,去年k20pro是Redmi在实体市场中打了一场品牌独立的关键战,那么今天k30pro则是将品牌独立的战场转移到消费者心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