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别人家孩子”光环下有多痛?家长的比较,是孩子一生的镣铐

许多父母经常用他们的孩子互相比较,当然,父母的目的不是要在别人孩子的帮助下攻击自己的孩子。相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看到别人孩子的长处,从而勇往直前,奋勇追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曾提出“相似假设”。他指出,人们更倾向于与具有相似能力和信念的人进行比较,因为这种比较可以为自己提供更真实有效的信息。

活在“别人家孩子”光环下有多痛?家长的比较,是孩子一生的镣铐

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经常把他们的孩子和他们的家人比较,其目的是通过各方面的相似性找出儿童自卑的具体原因。但孩子们不这么认为,家长比较是孩子眼中一种变相的批评和否定,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

这是我生命的阴影!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小李,他长期生活在别人孩子的光环中。前段时间,我和小李聊天,无奈地告诉我,在父母催她结婚后,又催生孩子了,我半开玩笑地对小李说:“叔叔和阿姨是对的,你已经结婚五年了,你就30岁了,你在等没有孩子的更年期吗?

小李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我不想要孩子,因为我想我会成为一个不称职的母亲。我放下开玩笑的语气,问小李为什么这么想,小李告诉我,她从小就生活在别人孩子的阴影下,妈妈常说自己比别人差,所以小李总认为自己是父母心目中最失败的工作。

活在“别人家孩子”光环下有多痛?家长的比较,是孩子一生的镣铐

我告诉小里,她父母不这么认为,小李点点头说,她理解父母的辛苦,但她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所以孩子出生后最好不要有一个完美的母亲。

看着小李眼中的悲怆,我想,有一次,父母把她和别人比,一定不想看到自己的女儿,所以伤心。

父母总是比较他们的孩子,有什么影响?

一、使孩子抑郁和孤独症

阿德勒曾经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是童年治愈的,不幸的人一生都是童年治愈的。对于那些生活在别人阴影下的孩子来说,他们在童年的时候总是要面对父母的否定。

这种否定不仅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而且使他们开始自我封闭。当别人过着轻松的生活时,这些孩子一直躲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为自己的童年疗伤。他们没有时间去社交,因为他们的童年受到伤害,他们不能抽出任何额外的精力来照顾任何人的情绪。

二、扪心自问

从小就不被爱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从来没有被肯定过的人自然不知道如何肯定自己,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对待孩子往往态度鲜明,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非常不利,孩子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

当他们做任何事情时,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父母对自己的否定和攻击。那么,他们很可能在尝试任何事情之前就率先举起白旗。这很可能会错过生活中的许多机会。

活在“别人家孩子”光环下有多痛?家长的比较,是孩子一生的镣铐

三、引起叛逆心理

在《心理学词典》中,对叛逆心理的解释是:叛逆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不符合主体需要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当孩子长期处于父母的否定中时,他们会逐渐对父母强加给他们的教育产生强烈的抵制。你应该知道,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是一个独立的人,内心有着最原始的渴望。当父母不能给孩子所需要的情感时,孩子们会试图通过不服从父母的指令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并希望改变父母的态度。

除了比较,这些方式都是你孩子毁灭的利刃!

一、破坏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社会新闻,一个穿3000多元一双鞋的男孩在学校门口袭击了一名农民工。请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被打男孩的农民工是自己的父亲。我不想再看到它了。我不为这个父亲感到难过。相反,我对那个孩子感到很抱歉,

他父亲生活得很鲁莽,但他穿着鲜艳的衣服,在别人面前大摇大摆。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缺乏教育。可以说,这种缺失注定了他们孩子一生的悲剧。

抚养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将来能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父母的过度放纵,或者为孩子安排一切,就是扼杀孩子的独立能力。我们都知道,社会是一片巨大的森林,在这片森林里,“弱肉强食”是同样的规律。你对孩子的溺爱只是把孩子推到狼嘴里的一对东西。

二、暴力

大多数心理学专家认为,在暴力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意识到,解决冲突和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暴力。当他们长大后,他们会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目睹的暴力复制到自己的生活中。

无论孩子是被虐待还是父母有暴力争吵,只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生活在暴力的环境中,就有可能产生反社会人格,这不仅会导致自己的生命死亡,还会影响社会秩序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活在“别人家孩子”光环下有多痛?家长的比较,是孩子一生的镣铐

三、否定

在《少年故事》中有一个叫袁敬宜的小朋友。她主要的抱怨是她母亲总是否认她的成就。台下的母亲非常公正地对女儿说:如果我不打你,你可能有点飘飘然。

这位家长说了很多家长的意见。他们之所以拒绝和攻击自己的孩子,是为了防止他们在取得一些成就后沾沾自喜。但父母可以考虑一下,

当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时,我们的家人不会给我们打气,而是给我们泼冷水,我们会感到不舒服吗?

同样,孩子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善意地提醒他们,但不要在他们取得成果后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他们,这很可能会让他们沮丧。

教育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兴衰,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从多方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尽量与孩子相互尊重和理解。我们要知道,只有平等关系的教育才能深入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