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受害者是誰?為何?

愛旅剪影


有這種行為的君主應該不少,通過史料查詢出誰是第一個,就有點難度了

這種行為既可以是君主,也可以是諸侯或士大夫,根據史料記載有這種行為的越王勾踐,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也是出自越王勾踐的故事。


范蠡與文種都是越國名臣。在越國打敗吳國後,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難久居,所以明智地選擇了功成身退,


“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與其下屬乘著船走了,最終也沒有回來


他還派人寫書售給文種,說到: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老勾這個人為人右不咋地,只可與人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為什麼不趁早離去?


意思是飛鳥打完了,再好的弓箭也就沒有什麼用途了,必然會被藏起來了,兔子打完了,獵狗也就沒用了,遲早被主人煮來吃掉,越王為人刻薄,只能與人共患難,不能同富貴,你幹嘛還不走走,但是文種未能聽從,不久果被勾踐賜劍自殺。

與之類似的還有韓信與張良,兩人位屬“漢初三傑”之列,為漢高祖建漢立下了赫赫功勳。張良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所以天下安定後,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漸漸消除自己的影響,甚至拒絕了劉邦封王的獎賞,只請封了個萬戶侯,最後得以善終。


而被稱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的韓信卻因為自恃功高,不知收斂,最後被誅三族。

對於後面的帝王而言,歸納起來,就是“殺功臣”三個,自秦漢之後,殺功臣的君主就多了。但是在春秋之前,有沒有殺功臣的例子呢?

在勾踐之前的沒有君主有這種行為呢?

可能有,也可能沒有

在夏朝有一個關龍逄,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名相,屢次救夏於危難之中,當時夏桀荒淫無道,不理朝政,建設瑤臺,遠賢臣,親小人,終日與一個叫妺喜的美女尋歡作樂,對妺喜言聽計從,自以為天下太平,沒有什麼危機了。

關龍逄實在看不下去。多次力勸夏桀要關心國家大事與老百姓,但夏桀只當作耳邊風。關龍逄決定獻黃圖進諫,黃圖就是一種地圖,關龍逄本想借此說明形勢危急,所以獻了黃圖之後,故意站在那不走,非常固執。夏桀看到關龍逄的樣子,非常生氣、反正天下太平,留你何用,不分青紅皂白便把黃圖燒燬,把關龍逄抓了起來,沒過多久就把關龍逄殺了。

雖然,夏桀不是開國皇帝,但他 這種行為也稱得上是殺功臣。只可惜,飛鳥沒盡,狡兔也沒亡,夏桀被商湯給推翻了。

但如果從夏桀不是開國之君,這種行為也算不上“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那暫進還不知道有誰了。


但真正有史料記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出於勾踐,而殺功臣的南習慣卻是劉邦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幾乎殺盡了開國功臣。另外一位就是朱元璋了。


國內ERP專題


第一個此類的受害者是范蠡,沒錯,就是被我們如今稱為“商聖”的范蠡。

但是范蠡聰明,提前就逃走了,所以第一個因此而死的是越國的宰相文種。


在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之後,勾踐便一改原來那艱苦樸素、與民同往的作風。這使范蠡看透了勾踐是隻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君主,勾踐遲早要對自己下死手。於是范蠡便準備離開,去過自己的逍遙日子。

而在范蠡走之前,給自己的好友、越國的宰相文種留了一封信,信中便有了“飛鳥盡……”這句名言。

原文如下:

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便是在說勾踐忘恩負義,規勸文種早日離去。而文種則念及舊情,只是不在上朝。最後勾踐依然賜死了文種。

於是乎文種變成了第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的受害者。

而在後世,這樣的事情也屢屢發生,比如西漢的韓信、明朝的胡惟庸等,都是因此而死的。由此可見帝王的猜忌有多可怕。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


萌之帆


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殺了吳王夫差。范蠡偷偷的將西施搞了出來,兩個人泛舟西湖逃跑了,過起了二人世界。范蠡對自己的未來生活早就規劃好了,不時的將錢財等物品運到安全的地方,為將來打算。范蠡攜帶美嬌娘西施走了,脫離了越國的範圍,回到了中原地區,改名換姓——陶朱公,西施也安安穩穩的相夫教子,過起了幸福生活。(范蠡西施泛舟西湖,雙雙歸隱劇照)

臨走之際,范蠡給昔日的好友文種去信,文種還是幫了范蠡不少忙,倒騰了不少錢財。信中說,越王勾踐面相脖子長,嘴巴像鳥嘴,這種面相的人不好,非常陰險,弄不好要殺了你。你文種的功勞太大,功高震主,難免一死。文種接到范蠡的書信後,立馬感覺不好,稱病不去上朝了,準備也要逃走。不料,越王勾踐早就封了文種的家,並且賞賜了文種一把名劍,說:

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史記》)

文種教給越王勾踐七種滅國之術,越王勾踐用了三招就打敗了吳國。剩下的四種戰術在文種哪裡,越王勾踐讓文種到地下教給勾踐已經去世的父親。文種立馬自殺,免得禍及家族。文種的滅國七術是:

一曰捐貨幣以悅其君臣;

二曰貴糴粟囊,以虛其積聚;

三曰遺美女,以惑其心志;

四曰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五曰遺之諛臣以亂其謀;

六曰疆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

七曰積財練兵,以承其弊。(《東周列國志》)

文種是不是第一個被殺的人吶?答案肯定不是第一人,范蠡是根據歷史經驗總結出來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其中結合越王勾踐的行為和麵相。(文種形象圖,沒來得及逃走啊)

比文種更早的是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國人,因為太子被廢受到牽連,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哥哥伍尚等一大家人被殺了。伍子胥逃奔楚國太子建處,一路追隨,結果太子建和晉國謀奪鄭國被鄭文公所殺,伍子胥徹底成了沒孃的孩子,輾轉投奔吳國。伍子胥帶著楚國太子建的兒子“勝”生活。(伍子胥一直帶著楚國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最後讓公子勝順利回到楚國)

伍子胥跟隨公子光,也即是後來的吳王闔閭。伍子胥用計謀殺了當時的吳王僚,公子光順利登位。

伍子胥後來請來了孫武為自己做軍師,先後擊敗楚國、齊國、晉國、越國,打敗越國時曾經建議將越王勾踐殺了,吳王夫差沒有聽。伍子胥先後侍奉兩代吳王,成就霸業,功高震主。預先感覺到危機的伍子胥將自己的一個兒子寄養在齊國,避免被吳王夫差一鍋端了。果不其然,吳王夫差命令伍子胥自盡,伍子胥十分感嘆,這一幕早就預料到了。他自盡的時候讓自己的家人幹了一件事:

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史記》)

伍子胥要人挖下自己的眼睛,放置到吳國都城的東門之上,他要看越國人滅吳!

伍子胥不單單是為吳國成就霸業的主要負責人,還是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父子兩代人成功登上王位的策劃、執行人,可謂是居功至偉。想當年,吳王夫差為了獲得伍子胥的幫助,登上王位,允諾分伍子胥一半國土,伍子胥都沒有要,但仍然被吳王夫差猜忌,賜死。

如此看來,伍子胥也是屬於“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了,比文種要早,伍子胥死於公元前484年,文種死於公元前472年,伍子胥要早12年了!

伍子胥、范蠡、文種都是楚國人,還是范蠡聰明,在商業領域又打出一番新天地,被稱為商業之祖。(伍子胥廟中的伍子胥雕塑,)

至於是否有更早的大功臣因功高震主被殺,有待進一步的考證了。

在那個諸侯爭霸的年代,越王勾踐突然下手處死大功臣的後果可想而知了,此後越國再也沒有高端的人才來輔佐越國,越國在越王勾踐之後迅速衰落。


穿越再現彼岸


張良,韓信


新沂蒙兒女


文種,蕭何、韓信,還有明朝的一些功臣。


問道154720498


看看韓信吧,恐怕是走狗烹,良弓藏的傑出代表!當然再久遠的看看屈原和比干。歷史是一面鏡子!


歷史良知


韓信,因為這話是他說的


後山人眾人


西漢開國功臣,千古奇才,英年早逝的韓信。


手機135598242


全文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

第一個提出的是越國的大謀臣范蠡對越國大夫種說的,當然第一個被害死的也時種了。這是故事情節:

范蠡於是離開了越王,從齊國給大夫種發來一封信。信中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是長頸鳥嘴,只可以與之共患難,不可以與之共享樂,你為何不離去?”種看過信後,聲稱有病不再上朝。

有人中傷種將要作亂,越王就賞賜給種一把劍說:“你教給我攻伐吳國的七條計策,我只採用三條就打敗了吳國,那四條還在你那裡,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嘗試一下那四條吧!”種於是自殺身亡。

越國內亂外患全部解決,此時的范蠡看出來了,勾踐不是一個可以共富貴的人,所以在其大業已成之時選擇了歸隱,才躲過了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

總結:“溫飽思淫慾”越王沒了吳國這心腹大患對外已經沒有危險,但國內還有許多人才,越王忌憚他們的本領,只好一個一個的消減他們的權力,迫不得已或是像種這樣的人才,只有殺了才安心。

但後來,越王沉迷酒色,越國就像曇花一現,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



周129


最早的受害者估計就是歷史學家都不一定能回答上來,畢竟中國歷史太長,還有夏朝沒搞明白是怎麼回事呢。所以要想追述到第一個受害者是不大可能的。我們只能從有歷史記載的來推斷。

1、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最早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如果從世上流傳這句話開始算,那麼文種算是第一個受害者。


但是從事實上來看,文種應該算不上是第一個,因為在他之前還有個伍子胥。公元前522年,其父伍奢被殺,他逃亡經過宋、鄭等國入吳。後幫公子光(即吳王闔閭)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整軍經武,國勢日盛。不久攻破楚國,以功封於申,又稱申胥。後吳王夫差時,勸王拒絕越國求和並停止伐齊,吳王不聽,漸被疏遠,最後吳王賜劍命他自殺。

2、後來韓信又將這句話補上一句叫:敵國破,謀臣亡。《淮陰侯列傳》:"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歷史上有太多人符合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比如前有韓信、吳起等,後有明朝開國諸多功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