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化妝品的出口“沒戲了”

難上加難。

文|Cathy

近日,海關總署發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美容化妝品及護膚品出口金額為2774.36百萬美元,同比增長了12.4%;進口金額達到13226.72百萬美元,同比增長33.3個百分點。青眼統計發現,這已是我國化妝品進出口連續三年呈現貿易逆差。

值得關注的是,當下國外的嚴峻疫情形勢恐將給化妝品出口業務造成較大的影響,導致化妝品出口業務難上加難。

化妝品進出口業務呈三年逆差 差額逐年遞增

青眼統計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瞭解到,2017至2019年三年間,我國化妝品進出口貿易一直處於逆差狀態。不僅如此,這三年的進出口逆差金額還在逐漸遞增,其中,2017年的逆差金額為3841.82百萬美元,2018年是7452.67百萬美元,2019年更是達到了10452.36百萬美元。

上半年,化妆品的出口“没戏了”

通過上述數據不難發現,在這三年間,化妝品進口的增速明顯高於出口額的增速。尤其是在2018年,進口量和進口額的同比增速都超過了70%。

事實上,這與我國化妝品消費市場快速發展息息相關。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信息顯示,我國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限上單位化妝品同比增長12.6%,高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8%的整體增速。不僅如此,2015年至2019年五年間,我國化妝品商品類零售總額的數額呈現逐年增長,且平均增長率已達到10.56%。如今,我國已是化妝品第二大消費市場國家。因此,外資美妝企業紛紛加碼中國市場,化妝品進口品呈現高速增長。

有業內人士表示,進口品快速增長的背後,一是受中國強大的市場需求所吸引,二是與化妝品進口關稅以及消費稅相繼下調有關。

據悉,2015年6月1日起,我國降低了部分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平均降幅超過50%,其中,護膚品的關稅由之前的5%降到了2%;從2016年10月1日開始,普通化妝品不再徵消費稅,高檔化妝品的稅率也由30%降至15%。

出口要求進一步提高

雖然,我國的化妝品出口量和出口金額也是逐年上升,但是出口的增長比例遠低於進口的增長比例。數據顯示,2017-2019年化妝品出口額的平均增速不到20%,僅為18.17%;而同一時期,進口額的平均增速卻高達50.27%。

這其中的原因,有我國化妝品產業起步晚的歷史原因,也有各國對化妝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不斷提高的原因。

2019年上半年,歐盟、韓國、阿根廷等15個WTO成員國發布了72份化妝品相關的TbT(即《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是世界貿易組織管轄的一項多邊貿易協議)通報,涉及身體油、除臭劑和止汗劑、髮膠、唇膏、唇彩、擦面液、嬰兒油等多種產品。

此外,每個地區對化妝品的認可標準也不一樣。譬如,美洲國家是GMPC(US)美標;東盟國家是GMPC(ASEAN)東盟標;歐盟國家是GMPC(EU)歐標以及ISO22716:2007,並且,化妝品出口到歐洲還需註冊歐盟化妝品認證(CPNP)。

不僅如此,受各地區化妝品質量認證標準的不同,我國曾出現過多次化妝品被他國拒絕入境的案例。僅今年1月份,美國FDA就拒絕了16批次中國大陸生產的化妝品入境,主要原因是存在產品使用色素不安全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美國對化妝品中所添加的色素有著極其嚴格的管控,色素違規是化妝品被拒絕進入美國市場的常見原因。因此,從事化妝品出口的企業,需要對相關出口國家的化妝品法規瞭解透徹,還應時刻關注國際上禁用和限用成分清單的發佈。

疫情致化妝品出口難上加難

屋漏偏逢連夜雨。當下全球蔓延的疫情使化妝品出口業務雪上加霜。

目前,除中國外,已有199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疫情。全球已有至少60個國家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百度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顯示,截至今日上午10時33分,國外累計確診已超過64萬人,僅3月29日一天,就新增確診59248例。

受海外疫情影響,目前已有化妝品企業的出口訂單大幅下降。廣州市雪蕾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雪蕾公司)董事長翁振國接受青眼採訪時表示,現在公司的出口業務僅為去年同期的三成左右。“前幾日,已有越南的客戶表示不能收貨。”

以香水OEM為主的雪蕾公司,與東南亞、中東、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翁振國介紹,海外業務佔了公司總業務的一半以上,公司50%的生產線都是生產出口訂單的。

此外,翁振國還表示,疫情對出口企業的打擊是雙重的。前期受國內疫情影響而導致工廠不能復工,人員不能到崗。“而現在好不容易工廠可以正常開工,人員也到齊了,訂單卻大幅減少了。”他無奈地說,“今年能達到以往一半的業績,就心滿意足了。”

廣東三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三好公司)總經理班育安也向青眼說到,受國外疫情的影響,公司的出口業務受到了重創。“目前訂單已減少了約4成,今年上半年出口訂單基本沒戲了,我預估疫情或許要影響公司上半年80%的出口業務。但是,實際影響程度還需等疫情結束後進行評估。”

班育安介紹,三好公司在國內有2家工廠,共約3成業務為出口訂單,主要出口到歐洲、澳洲、東南亞等地區,包含了護膚品、彩妝、洗護等多個品類的產品。此外,他還表示,物流也是影響出口業務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中國飛澳洲的航班正常情況下是每週約164次,但是現在一週僅有20次,航班減少了近9成;而航運方面也出現了多個港口停運的情況,因此物流變得非常慢。以前4天左右可以到的快遞,現在10天都到不了。

“即便現在有訂單、能出貨,但是產品也運不出去。”班育安還介紹,部分在疫情之前接到的國外訂單中,也有一半以上選擇了延期出貨。

而在上週時,我國商務部就發佈提醒稱,外貿行業可能面臨訂單減少的情況。如今看來,這一擔憂已開始在化妝品行業中顯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