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遮百醜”,聊聊“化妝品”是如何征服古代女性的芳心?

“一白遮百醜”,聊聊“化妝品”是如何征服古代女性的芳心?

對於女性來說,愛美是天生的。女子自古就愛美,所以對於化妝品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楚辭·大招》是這樣描寫當時美女的:“粉白黛黑,施芳澤只。”早在先秦,姑娘們就已經開始塗粉、畫眉,將自己精心打扮。很明顯,那時候“化妝品”就已經是存在的了。

“化妝品”在我們古代就已被大眾認識,但有趣的是,戰國時化妝的人多數為男性。他們在臉和身體上塗各種顏色的油彩,以顯示自己特殊和高貴的身份。後來經過時代發展,女性才成為化妝品的使用主角。在中國古代,沒有那多琳琅滿目的化妝品來供其選擇,材料有限,製作工藝也較為簡單,大多都是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採用各種天然原料,研製出豐富多彩的化妝品。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我國古代“化妝品”的發展,看看它是如何在古代就征服了女性的心。

一、古代“化妝品”的種類

中國人素來講究“一白遮百醜”,

妝粉便是用於美白的化妝品。古代妝粉也有著自己的發展歷程。最早的妝粉應該是“米粉”,顧名思義是用米粉研碎製成。後來秦漢時期,隨著煉丹術的成熟,出現了“鉛粉”,這是一種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米粉”和“鉛粉”都有各自的長處,同時存在於古代社會之中。

“一白遮百醜”,聊聊“化妝品”是如何征服古代女性的芳心?

南朝詩人徐陵在《玉臺新詠序》中,提及到一種名為“石黛”的畫眉工具。石黛是一種礦石,質浮理膩,可施於眉,故又有“畫眉石”的美稱。古時候畫眉同樣需要很多工具,比如鑷子、眉筆、眉刀、黛等。古代畫眉的步驟一般是先用眉刀颳去多餘眉毛,修出自己想要的眉形,然後把石黛在黛硯上研磨,最後用眉筆蘸黛,描畫眉毛。

一個完整的妝容只有粉黛是不夠的,還得有胭脂。胭脂,指的是面脂和口脂兩種化妝品,只是二者常常是放在一起統稱。面脂是塗在臉上的,指的是今天的腮紅,口脂塗於嘴唇,也就是如今的口紅。《木蘭詞》中有句“對鏡貼花黃”,其中的這裡的“花黃”指的是花鈿用金、銀做成花形,貼在額頭上或鬢角上作為裝飾。

二、古代化妝品發展經歷

中國化妝品擁有豐厚的歷史原始社會的古代人們在面部和身上塗上各種顏色和油彩,從而顯示自己的地位和存在,這也是祭祀時候的一種禮節,表示對鬼神的一種敬畏。後來這種裝扮漸漸開始有了裝扮的意義,古人們用一些特別的東西來裝飾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美麗。

夏商周時期,“三代以鉛為粉”,“粉妝”出現。春秋戰國時期,畫眉之風尤為盛行。在還沒有特定的畫眉材料之前,婦女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後來出現名為“黛”的畫眉材料。用磨石黛對其研磨成粉末狀,之後加水調和,用畫筆蘸取使用。在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磨石黛,說明石黛在漢代化妝品中是佔有一定地位的。

“一白遮百醜”,聊聊“化妝品”是如何征服古代女性的芳心?

根據《西河舊事》等書之記載。有一首悲歌:“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這裡的燕支,是滿山的生燕支紅花,是最早的胭脂。也就是那時候的匈奴就已經開始用此物來化妝打扮,美化臉頰和嘴唇。魏晉南北朝文化交雜形成多種多樣的化妝品。其中就包括青雀頭黛,是一種深灰色的畫眉材料,它的色澤更受喜愛。等到隋唐時代,女權最盛,妝容更為開放,化妝品加劇更新變化。胭脂可謂尤為重要,還出現了專門盛口脂的容器,有的竟已經裝在管狀物裡,和今天的口紅很是相似。

相傳楊貴妃有一種專用美白粉,民間俗稱“楊妃粉”。說明此時的妝粉也已經發展出了自己的特點。螺子黛也是是隋唐時代姑娘們常用的畫眉材料,它的做工更加細緻,形狀也多種多樣。而且它的使用也比以前方便很多,無需研磨,直接蘸水即可,非常方便。宋朝時期,畫眉墨的使用更為流行,以至於原始需要研磨的石黛漸漸退出化妝品的舞臺。由於唐朝的盛行,額黃花鈿直到宋朝依舊很受歡迎,詩人彭汝勵歌曰:“有女夭夭稱細娘,珍珠落鬢面塗黃。”這些姑娘們在額間塗上黃色以此來作為裝飾品。

到了元朝,由於執政者之前是遊牧民族,服飾妝扮都非常簡樸,元朝時期將這種風氣帶到中原,使得整個元代女子的妝扮都發生了變化。由之前華麗奢侈轉為樸素簡單,甚至存在不化妝的情況,所以化妝品在元朝不很流行。明清時期,國勢強盛,經濟繁榮,化妝品的發展得以進行。但是明清時期對女性的禮教約束很嚴壓抑及摧殘,妝飾儀容方面當然不可能有特殊的表現,所以化妝品發展緩慢,只是與唐宋時期比材料更新,款式有了新的變化。由此可見,唐朝女子的妝飾儀容已發展至極盛的巔峰,後朝很難超越。

“一白遮百醜”,聊聊“化妝品”是如何征服古代女性的芳心?

到了1829年,國妝第一品牌“謝馥春”誕生了。清同元年(1862年),興起另一家化妝品企業——孔鳳春香粉。大街上的女性各各光彩奪目,眉眼如畫。之後出現諸多企業,品牌興起,行業壯大,發展成瞭如今種類繁多的現狀。

在古代,皇宮內的化妝品為最高規格。宮粉,部分由宮內自行製作,也有在其他地區代為購買的。宮內皇后妃子們所用的胭脂,是用最新鮮的玫瑰花瓣由宮內統一製做。隨著歷史的發展,民間商品流通,一些地區做的化妝品甚至超過宮內所制,化妝品也因此而不斷地發展著,一直到今天,依舊在更新研製。

三、古代化妝品的製作發展

  • 米粉到鉛粉的工藝變化

關於米粉的製作方法,在《齊民要素》裡有詳細的記載

。最初的製做方法,是將米粉裝在一個容器加上水後,放在一旁等它沉澱,然後把水過濾出來,把表面那層刮掉,剩餘的水分放在太陽下暴曬蒸發,變成粉,再裝入盒中,用時可沾點水。方法簡單,且材料常見,因而此方法在民間很為盛行,直到唐宋時期,依舊採用這種方法來製作米粉。後來隨著時代的演變,開始用粟米制作,步驟不變,但是會在製作最後加上些許香料,使之成為“香粉”。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製作的米粉,不容易脫落。

相比較來說,鉛粉更為受歡迎。因為米粉附著力較差,時間長了會脫落。鉛粉畢竟是米粉的一種進化,早已解決附著力這些問題,而且就美白效果和光澤度來講,米粉也較鉛粉更差一些。但是米粉不會產生副作用,而鉛粉實際上是有害於健康的。可是那個時代根本不會有人在乎是否有毒,只要可以變美就夠了。

“一白遮百醜”,聊聊“化妝品”是如何征服古代女性的芳心?

秦漢時期出現的鉛粉,顏色白皙,質地細膩,而且粘性十足,深受姑娘們的喜愛。鉛粉有著自己發展,由最開始的糊狀到後來研製成的粉狀或塊狀,效果逐漸提升,攜帶也更為便捷。漸漸的,成為了妝粉的主流。事實上鉛粉的製作過程要比民間流行的米粉製作複雜得多,是運用化學工程提煉製成。

最初的糊狀鉛粉還沒有經過“脫水”處理,還有很多的其他元素混在其中。後來漢代粉狀或塊狀的鉛粉已經較為純淨。但是,鉛粉畢竟含重金屬,長期使用會影響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造成大腦、肝、腎等疾病,是很不利於健康的。

  • 胭脂的材料和形態變化

胭脂是古代婦女常用的化妝品。據說胭脂傳入中原和張騫出使西域有關。面脂和口脂的原料和製作方法有所不同,面脂的原料一般是一種叫“紅藍”的花朵,而口脂主要成分為硃砂混合油脂而成

。面脂的原料紅藍花,在花開之時摘下,用石缽反覆杵槌,去除雜質和黃汁後,留下的鮮紅色染料,就是面脂。《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記載:“婦人妝時作顏色用,殊覺鮮明”。

口脂的原材料主要是紅色的礦物質染料,名為硃砂,其主要成分是硫磺汞。硃砂本身不具有附著性,因而想要將其作為化妝品塗在唇上,需要在其中摻入適量的動物脂膏,製成唇脂。這樣既可以提升光澤,防水且持久粘合,達到美妝作用,還能夠防止唇裂保護嘴唇,因而廣受女性喜愛,這也是最為人知的化妝品了。

“一白遮百醜”,聊聊“化妝品”是如何征服古代女性的芳心?

古代的口脂也分許多不同的顏色,與當今的口紅一樣,種類繁多。有紅色唇脂,“檀口”淺紅唇脂,深紅,黑色等等。到了唐代,口脂改名為“唇脂”,此時的口脂已經和最原始的糊狀不同,被加工成為固體膏狀盛放在特製的盒子裡。《鶯鶯傳》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口脂五存,致耀首膏唇之飾,但積悲嘆耳……”由“口脂五寸”不難看出唐代的口脂已經被製成管狀,接近現代的口紅了。

  • 花鈿的裝飾性演變

宋人陶谷《清異錄》記載:“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由此我們也可見,唐代花鈿是較為流行的。關於花鈿的起源有多種傳說,其中最流行的是唐朝時期上官婉兒,因為犯錯,被額頭刺字。樂觀聰明的她用翠鳥的羽毛做成精緻的圖案,貼在傷口上,以此來掩蓋傷疤,而這恰好成了漂亮的裝飾。後來大家開始模仿他,一傳十,十傳百,這種花樣紋飾就傳開了。於是開始流行起了用花鈿來作為裝飾品。

唐代的花鈿的顏色有紅、綠、黃等,甚至還有用蜻蜓翅膀來做花鈿的,以紅色梅花形狀為最多。最初是由王公貴族發起,用金銀製成花紋物件貼於額頭,後來逐漸推廣到民間,但是民間百姓沒有能力去佩戴金銀花鈿,只能採用羽毛等常見材料,後來直接由“貼”變成了“畫”。這樣,不僅種類花樣變多,可以每日更換不同花樣,同時在女子化妝時也簡化了很多。以至於到了盛唐的時候,兩種手法相映成趣,成了坊間一道風景。

“一白遮百醜”,聊聊“化妝品”是如何征服古代女性的芳心?

四、總結

古代的化妝品除了各種美白“粉底液”,還會有胭脂,花鈿等美妝用品,可以說,中國的化妝品也是歷史悠久的化妝品雖好,但卻十分殘害身體。就比如秦朝時出現的硃砂,古代女子將其製成口脂塗抹在嘴唇上,卻不知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屬於毒性很大的重金屬。

他們臉上敷著的鉛粉,時刻威脅著生命,更嚴重的是,姑娘們愛美,在化妝品中加入了水銀。因為將香料,胭脂等和水銀混合在一起,頻繁往身上塗抹,會讓自己變得很香。“自古紅顏多薄命”這句話也是很有道理的,天天在臉上擦,在身上塗,殊不知死亡正在向她們招手。所以還是奉勸大家,即使是今天號稱無添加的化妝品,我們也要注意,適量使用,珍惜我們的生命。

參考文獻:

《女為悅己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