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鑄劍會有活人獻祭的傳說?

古裝電視劇或電影常見刀劍對決,在古代打仗戰鬥多以冷兵器為主,所以當時的勇士都四處奔走尋找寶劍;而每把寶劍幾乎都有一傳聞,就是要成就一把厲害的劍,得用“活人獻祭”,對現代人來說聽起來荒謬,但背後竟有這樣的解釋。

為什麼古代鑄劍會有活人獻祭的傳說?

歷史上春秋戰國有一位著名鑄劍師父歐冶子,他的女婿干將也是鑄劍師父,早把女兒莫邪許配給他,後來他們被吳王重金請去鑄寶劍,歐冶子把立功的機會給女婿;豈料過了一段時間,儘管用再好的材料都燒不成形,一無進展下,莫邪擔心吳王會怪罪干將,想到曾聽聞活人獻祭寶劍說法,於是犧牲自己。沒想到在莫邪跳火獻祭後,寶劍真的順利製成。

這起神秘傳說也被廣傳,而也有許多類似故事,因此古人更相信活人獻祭寶劍,劍才會有靈氣這個說法。後來有專家發現,古代燒火燃料是木炭,木炭最高溫僅1200度,但鐵礦要煉化成鐵水需1500度高溫;因此人體脂肪投入火裡,在一定時間內能提高溫度,將鐵熔化開。

專家也認為,古人覺得活人獻祭後的寶劍不會生鏽是因為有靈氣,但事實是人體血液中的碳和鐵一起加溫,達到一定溫度產生化學反應,變成不鏽鋼。隨著科技與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金屬冶煉技術的不斷提升,早已廢棄了這種荒唐的鑄劍方式,但這段歷史仍舊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