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懷孕後另嫁她人,與張愛玲齊名,天才女作家蕭紅的悲苦一生

一張病床上躺著一名形容枯槁的女子,她頭髮雜亂,一直處於似睡非睡之間,她的喉嚨很疼,因為她的氣管被切開,插入了銅管,她已經不能說話,她知道,她的人生即將完結,但是,她這一生,總是有著那麼多的遺憾。

聽著窗外飛機的轟鳴,那此起彼伏的爆炸聲,她心中嘆息,不甘,但卻不得不接受命運的殘忍,她寫下了她的遺言:

“我將與碧水藍天處永處,留得半部“紅樓”給別人寫吧……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兩度懷孕後另嫁她人,與張愛玲齊名,天才女作家蕭紅的悲苦一生

她以為歲月將會很長,她將寫出更多的流傳於世的作品,她也以為,她將會遇到一生都在追求的愛和歸宿,但最終,她還是孤零零一個人。

1942年1月22日,與張愛玲,呂碧城、石評梅並稱民國四大才女的天才作家蕭紅,年僅31歲,逝世於香港。

她,才氣天成,但卻終究“愛難求,一生寂寞飄零。”

1.祖父和父親

蕭紅,原名張乃瑩,出生在黑龍江一個名叫呼蘭縣的地方,冬天時,那裡滴水成冰,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在小刀一樣的天氣裡,身上都掛滿了霜,饅頭掉到地上,立刻變成了冰疙瘩。

大地凍裂了,人也凍裂了。

蕭紅卻不怕,因為她有著愛她的祖父。只要有祖父的愛,嚴肅冷酷的父親,愛揍她的母親,還有扎她手指頭的祖母,她都不恐懼,雖然,他們經常讓蕭紅受傷。

兩度懷孕後另嫁她人,與張愛玲齊名,天才女作家蕭紅的悲苦一生

當蕭紅被父親責打,回到祖父的小屋,祖父的手輕撫著她的頭髮,一言不發,他們一起看向窗外那片被冰雪覆蓋的後花園。

那裡,春夏時,有黃瓜,有倭瓜,有蝴蝶,有螞蚱……還有那開滿花的玫瑰花樹,她常常躺在那裡嗅著玫瑰的清香,曬太陽。那裡是她童年的樂園。

關於那個大花園,蕭紅總能寫出它的活力與生機: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裡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

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而祖父的愛,是撒在這片樂園的陽光。

兩度懷孕後另嫁她人,與張愛玲齊名,天才女作家蕭紅的悲苦一生

蕭紅的出生為祖父帶來了歡樂,祖父也給了蕭紅最無私的愛。蕭紅與祖父互相照映著對方的生命。但祖父能陪伴她的歲月終究太短。

蕭紅十幾歲時,剛剛過了80歲的祖父就離她而去。

“我耳邊時常響起祖父的聲音:‘長大吧,長大就好了。’二十歲那年,我離開了父親的家庭,直到現在還是過著流浪的生活。長大是長大了,而沒有好。可是從祖父那裡,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外,還有溫暖和愛。”

沒有祖父的家,是一個需要喘著粗氣呼吸的地方,沒有了愛,只有了冷酷和壓迫。

蕭紅想繼續上學,她逃離了家,逃離了包辦的婚姻,她自由了,但是,生活也將它最殘酷的一面展現在眼前。

蕭紅被退婚,她成為了家族的“恥辱”,她被父親關進了荒涼不見人煙的屯子,她被虐愛,被毒打。

兩度懷孕後另嫁她人,與張愛玲齊名,天才女作家蕭紅的悲苦一生

老天有眼,她被同為女人的姑姑和小嬸藏到送白菜的車底下,他又逃了出來。

從逃出的那一刻,蕭紅明白,她沒有了家,父親於她而言,只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初冬的哈爾濱,天氣極冷,人們已經穿上了厚棉襖,蕭紅衣衫單薄,飢餓、寒冷,無處住宿,她遊蕩在街頭,遇上了弟弟,弟弟心疼她的處境,勸她回家。

“瑩姐,天氣冷了,太孤寂了,還是回家好。”

“瑩姐,再不能漂流下去了,回家去吧。你的頭髮這樣長了,怎麼不到理髮店去一次呢?”

蕭紅沉默地聽著,手捧著弟弟請的咖啡,

“那樣的家,我是不能回去的,我不願受到與我站在兩個極端的父親的豢養。”

弟弟要給蕭紅錢,她拒絕了,既然要與父親,與這個家斷絕,就不要有一絲一毫的牽絆。

蕭紅依舊窮困潦倒的生活,一次她碰到了父親,他們擦身而過,沒有一聲問候,沒有一句客氣的寒暄,甚至誰也沒看對方一眼。

蕭紅之於父親,也未曾比一件貴重的物品更有價值;父親之於蕭紅,只是一個要扼殺她靈魂和肉體的人。

兩度懷孕後另嫁她人,與張愛玲齊名,天才女作家蕭紅的悲苦一生

所以,在蕭紅的《呼蘭河傳》中,團圓媳婦的婆婆,會為了一隻能賣錢的小雞,暴打兒子三天,直到打出病來。為了外面的閒言碎語,她用迷信“殺死”了團圓媳婦。

沒有祖父的家,不是蕭紅的家,那裡沒有愛,沒有溫度,而蕭紅也終身未曾回去過。

2.愛情,委曲求全,只求來滿身傷痕

沒有家,沒有錢的蕭紅,怎麼活呢?蕭紅不得不與妓女同住,但是她想清清白白做人。

蕭紅遇到了曾經的未婚夫,他將蕭紅接到了一個小旅館,一起生活。蕭紅懷孕了,她也被拋棄了。

小旅館的老闆看蕭紅拿不出分文,又打起了將她賣到妓院的主意。

被賣抵債,難道這就是蕭紅拼命逃出家的結局嗎?

她不甘心被旅店老闆擺佈,她拿起筆,寫了“救助”的小詩給哈爾濱的《國際協報》,果真,蕭紅盼來了救她的人--蕭軍,這個她今後分分合合近十年的男人。

他們如彗星撞擊地球,互相欣賞,心靈相通,即使破衣爛衫,滿身狼狽,也抑制不住的歡喜。

兩度懷孕後另嫁她人,與張愛玲齊名,天才女作家蕭紅的悲苦一生

蕭紅在小說《棄兒》中描寫了她與蕭軍這段在苦難中結出的愛情:

一天跟著一天尋找,可是左右布的密陣也一天天的高,一天天的厚,兩顆不得散步的心,只得在他們兩個相合的手掌中狂跳著。

她們很窮,經常餓肚子,居無定所。

蕭紅有時會憎惡“人活著必須吃飯”的需求。但是,她們也有快樂的時光,她們談未來,談理想,他們一起寫作。

日子艱難依舊,但是蕭紅有了依靠和愛的歸宿。

因為寫作,他們有了更多興趣相投的朋友,蕭紅喜歡這種朋友的熱鬧,熱鬧的生活才不會孤單和寂寞。

蕭紅愛蕭軍,蕭軍亦是。蕭軍是大男子主義,不通家事,脾氣暴躁,有時候還會打蕭紅。但蕭紅仍然願意為這個男人洗衣做飯,精心的照顧他的生活,還為他謄寫稿件。

兩度懷孕後另嫁她人,與張愛玲齊名,天才女作家蕭紅的悲苦一生

有人把蕭紅與張愛玲比較:

張愛玲是不會為胡蘭成謄稿和操持家務的,因為張愛玲更愛惜自己的才華。

的確,很多人說蕭紅是天才,但她更想兼顧寫作與愛人,兩者對她同樣重要。

可是,愛情卻亦逝,蕭紅一直愛著蕭軍,但蕭軍卻一次次出軌,他愛上別人,但又捨不得放棄蕭紅。蕭紅痛苦,也痛恨這樣的蕭軍。

一次,蕭軍又出軌了,出軌的對象是他們兩人的朋友,蕭紅與蕭軍爭執了起來,蕭軍認為蕭紅不懂寬容,他們情緒激動,蕭軍用拳頭砸向了蕭紅瘦弱的身體,她的眼睛被打青了。

為了替蕭軍掩飾,蕭紅謊稱是自己撞青的,可是蕭軍卻厭煩掩飾,直言就是他打的。蕭紅可憐的自尊被蕭軍碾碎。

如果,愛情註定是一次次的背叛,如果愛情是一次次被要求“寬容”,如果愛情是愛人經常揮下的拳頭和被碾碎的自尊,愛情的火焰早晚會被澆滅。

兩度懷孕後另嫁她人,與張愛玲齊名,天才女作家蕭紅的悲苦一生

蕭紅與蕭軍終歸沒有攜手一生,蕭紅懷著蕭軍的孩子,嫁給了端木蕻良,一個愛慕她,願意娶她,比她小一歲的男人。

蕭紅不愛端木,但是他願意給蕭紅歸宿,也願意尊重她,蕭紅能過上平靜的家庭生活。

我對端木蕻良沒有過高的要求,我只想過正常老百姓式的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和體貼。

婚禮上,蕭紅表達了對這段婚姻的期待。

他們的婚姻一直被朋友詬病,很多人認為端木相比蕭軍,顯得自私,認為端木並不愛蕭紅。

但是,在香港,端木陪伴了蕭紅最後的歲月,並且想辦法達保留住了蕭紅的骨灰,實現了她的遺願--與碧水藍天處永處,將她葬在了香港的淺水灣。

兩度懷孕後另嫁她人,與張愛玲齊名,天才女作家蕭紅的悲苦一生

蕭紅和張愛玲,她們的愛情都不圓滿,但是張愛玲更決絕,不愛了,就毫不猶豫的揮劍斬情絲,所以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而蕭紅在愛情中一直委屈求全,她比蕭軍更有才華,但是卻總是被愛人嘲諷和貶低。她愛的痛苦,心死後離開。

3、魯迅,是導師,也是“父親”

在文學上,蕭紅被稱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魯迅對蕭紅也給予了高度的讚揚,這是魯迅第一次對青年作家給出這樣高的評價:

蕭紅是當今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有可能成為丁玲的後繼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時間,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時間要早的多。

魯迅先生對於蕭紅而言,不僅是寫作的導師,也是蕭紅心目中“父親”的樣子。

蕭紅常常去魯迅先生家,這樣,她既可以幫許廣平照顧魯迅先生,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魯迅先生也憐惜蕭紅的悲苦,才二十出頭的蕭紅,早早的花白了頭髮。

兩度懷孕後另嫁她人,與張愛玲齊名,天才女作家蕭紅的悲苦一生

有一段時間,蕭紅覺得很焦慮,她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懶惰,作品寫的不滿意,身材也越來越胖,蕭紅寫信給魯迅先生訴說自己的煩惱,她請求魯迅先生督促自己。

可是魯迅先生卻不以為然,覺得這樣也挺好:

“文章是打不出來的,越督促越寫不好。如果胖的像蟈蟈,就會有蟈蟈樣的文章。”

蕭紅也經常去先生家,時不時下廚,一展廚藝,做韭菜盒子、荷葉餅……可是“馬有失蹄”。每當這時,魯迅先生都要多吃幾個,來寬慰蕭紅沮喪的心情。

蕭紅的處女作《生死場》,也是魯迅先生一字一句,用蠅頭小楷修改後最終定稿發表。也是因為魯迅先生,蕭紅和蕭軍才認識了那麼多文學上終身的朋友。

蕭紅是一塊難得的璞玉,蕭軍發掘了她,但魯迅先生的打磨和愛惜,成就了她的光彩。

魯迅先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蕭紅精神上的支柱。但是,魯迅先生逝世時,身在日本的蕭紅,卻沒能陪伴魯迅先生最後的時光,沒有見到魯迅先生最後一面,這樣的錯過成為蕭紅終身的遺憾。

兩度懷孕後另嫁她人,與張愛玲齊名,天才女作家蕭紅的悲苦一生

在香港,蕭紅感覺到了生命的流逝,她想要死後葬在她心目中的父親——魯迅先生身旁,但是香港淪陷在日本鐵蹄下,她未能如願,只能葬在那碧水邊,遙看祖父、愛人,還有她的“父親”——魯迅先生。

蕭紅的一生,受盡了人世的折磨。青春年華,獨自逃離家庭,忍受飢餓、寒冷,還有外人的指點。她生下兩個孩子,卻要麼不得已送人,要麼早早夭折。

她愛的人,最終不能攜手,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傷害她。

而那些愛她的人,卻總是先她而去。

她感情細膩,善於發現美,更能看透惡。她為我們留下了《生死場》、《呼蘭河傳》、《小城三月》等諸多作品,她計劃的《馬伯樂》下部也終究未能完成。

她的人生有太多遺憾,但是她筆下的那些忙著生,忙著死的生靈,她童年的呼蘭河和祖父,還有親切和藹的魯迅先生卻永遠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