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到底想不想當皇帝、

在當時曹操其實已經具備當皇帝的資本,曹操為什麼不想當皇帝,主要是因為幾個問題。

第一,孫權當時勸曹操當皇帝,是在自己的立場,覺的這樣可以取得曹操的信任,從而實現吳魏的和解,保護吳國不被魏滅,可以使自己專心對付劉備,襄樊之戰,孫權為奪回荊州,偷襲關羽,幫了曹操大忙,但得罪劉備,使兩國關係緊張,更需要和解吳魏的矛盾,如果曹操稱帝 那麼劉備就會對付曹操,因為劉備是以匡扶漢室起兵的,曹操看到這點,才不輕易上當。

第二,從形勢上看,如果貿然稱帝,會給政治和擁漢勢力一個藉口,使自己在政治上處於被動,內部反對從曹操稱魏王的情況上看 反對的人依然很多,因此繼續維護漢帝,鞏固自己,是不可忽視的,稱帝時機不到。

第三,從建安15年開始,曹操就 自明本意,說自己沒有稱帝的野心,一心為漢室,說了幾十年突然自己稱帝,對自己的名譽會造成影響,不如繼續演下去。

第四,曹操是一個實際現實的人,只圖實際權力,不圖虛名,施於有政,是亦為政,是他內心的想法。

此外當時曹操一生征戰而且年齡也大了,為了自己的名節,也沒有稱帝的心,總之曹操不稱帝是以當時的形勢而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