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二十七):战国时代的“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


日本研究(二十七):战国时代的“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

信长出生于尾张的武将世家,父亲织田信秀是尾张守护大名的奉行。织田信长是家中长子,自幼随父亲习武,且熟读兵书,头脑聪颖、做事大胆且不拘一格。他自律性很强,平日很少饮酒,甚至连饮食都很节制。可见织田信长虽然好战,但绝不是一介武夫。信长做事公平,身居高位以后仍然按照才能选贤任能,极端轻视权贵,甚至与皇室的人交谈时都用对下属一样的口吻。

织田信长的“第六天魔王”称号不是别人起的,而是他自称的。据说武田信玄曾经写信谴责他,署名“天台座主沙门信玄”,武田信玄是佛教徒,皈依天台宗,信玄就是他的法号。织田信长看完这封信之后,悠然一笑,回信署名“第六天魔王”,以示如果你信玄是佛,那我就是魔,挑衅之意,毫不掩饰。

以“第六天魔王”自称的织田信长不仅在蔑视权贵上大胆,而且在战术指挥上也邪气十足。战国时期,诸强都信奉以大军团作战来攻城拔寨。久而久之,大军作战就成了战争的永恒真理。但是织田信长反其道而行之,亲自组织名为“马廻众”的小数量的机动部队。马廻众的小型机动部队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特种部队。马廻众的人员组成以年轻人居多,军士中只有体格强健、有勇有谋的年轻将士才能被选中。马廻众的将士们平日住在织田信长府邸附近的城下町中,这样方便有紧急战事时能够迅速召集人马,火速出兵。

日本研究(二十七):战国时代的“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


1568年,幕府将军足利义昭请求织田信长进军京都,讨伐三好氏,在织田进军京都的第二天,将军足利义昭突然遭受叛军的攻击,紧急向织田信长求救。当时正是隆冬季节,漫天大雪,织田信长的部队竟然不到三天就赶到护主,化解了危机,这支部队就是织田信长引以为傲的马廻众,当中比较有名的是森兰丸和万见仙千代。森兰丸在本能寺之变中舍身护主,战死时年仅18岁。马廻众的将士们常常被织田信长委以重任,由此可见,马廻众也是织田信长的亲信军团队。

战国时期,地处东海道的骏河地区在今川氏的领导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战争的另一方,尾张地区的织田氏也在织信秀,织田信长的苦心经营下逐渐成为地方豪强。两家自战国中期开始就围绕三河、尾张地区冲突不断。由于北三河地区的松平氏家督软弱无能,且体弱多病,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得已向今川氏寻求庇护。于是素有“东海道第一武士”之称的今川义元便逐渐控制了北三河地区。

1560年,今川义元出兵攻打尾张,企图吞并尾张地区,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今川大军进入沓挂城后原地休整,命令松平元康作为先头部队攻打织田军的丸根寨。丸根寨很快便被攻下。消息传到尾张的大本营后,织田信长出奇的冷静。正当军士们焦急地等待织田信长的命令时,信长穿好铠甲后拿起扇子,在大厅里舞起了自己最喜欢的幸若舞《敦盛》,一曲过后,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也在脑中形成。舞罢,马上抱起头盔纵身上马,率领自己心爱的马廻众疾驰而去。更令人惊奇的是,织田信长没有马上奔赴前线,而是带领士兵前往了热田神社去拜祭织田氏的祖先。织田信长本人并不迷信,前往神社祭拜就成了一个历史之谜。后人推测,此举是织田信长鼓舞军心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让将士们相信有神灵在保佑他们凯旋。

日本研究(二十七):战国时代的“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

前线的战事惨烈异常,丸根寨守城大将佐久间盛重亲自率众出城迎敌,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鹫津寨守城大将饭尾定宗、织田秀敏战死,饭尾尚清负伤突围。虽然前线渍败,但是因为将士们顽强抗敌、死战不退,为织田信长援军的到来赢得了时间。正午时分,织田信长率军赶到。织田军军心大振,织田军将领佐佐政次、千秋四郎率部猛击今川军先头部队,打得难解难分,正在此时,天降暴雨。暴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由暴雨引发的山洪冲毁了今川军前进的去路,使得今川军大部队首尾不得相顾,织田信长果断抓住战机,率领机动能力强的马众杀入今川军本部,今川阵中顿时大乱。在混战中,今川义元被斩落马下,织田信长取得了桶狭间之战的胜利,开始了其称霸全国的第一步。

在桶狭间之战以后,德川家康脱离了今川氏的控制,成为独立的战国大名。并且和织田信长建立了同盟关系。另一方面素有“甲斐之虎”之称的武田信玄死后,长子武田胜赖继承父亲的衣钵继续扩张领土。长莜城位于丰川,寒狭川、字连川三条大河的冲积平原上,是沟通信浓地区和三地区的交通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武田信玄经一度夺取过长莜城的控制权。但是随着武田信玄的去世,武田氏的实力大打折扣,长莜城的控制权又转到了德川家康的手里。武田胜赖为重振武田家声威,于1576年5月发兵长城。德川家康联手织田信长,在长蓧城大败武田胜赖,武田家从此一蹶不振。

到1582年,织田信长已经平定了以京都为中心的近的大部分地区,在长莜合战中击溃武田大军主力。关东的北条氏、东北的伊达氏、九州地区的大友氏都因自身实力不足而对织田氏采取了恭顺的态度。信长的敌人仅仅剩下中部地区的毛利氏等几个实力偏弱的大名。统一全国指日可待,织田信长离霸主的地位仅剩一步之遥。


日本研究(二十七):战国时代的“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

明智光秀


1582年6月,宿泊在本能寺的织田信长因家臣明智光秀的叛变被围困在本能寺,无奈之下挥刀自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本能寺之变”,即将统一全国的织田信长的死使得日本统一的时间推迟了将近二十年。关于本能寺之变的原因,日本历史学界众说纷纭,但是其中“怨恨说”处于主流位置。

自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联手打败武田胜赖大军后,德川家康就占据了三河地区,加上原来的骏河、远江等领地,成为实力雄厚的战国大名,深受织田信长的赏识,再加上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自幼相识,所以德川家康的地位高于从属于织田氏的其他大名。

1582年5月,德川家康来到织田信长的安土城,受到织田信长的隆重接待,武将明智光秀担任接待工作。但是由于明智光秀接待疏忽,竟然在宴席期间端上来已经有些腐烂的鱼,织田信长大怒,并当众训斥了他,解除了明智光秀的接待任务。恰巧此时,率军攻打毛利辉元的织田军大将羽柴秀吉发来求救信号。原来,在羽柴秀吉攻打高松城的时候,眼看就要攻下城门,但是毛利辉元率领5万大军前来救援,羽柴秀吉眼看支撑不住,求织田信长发兵支援。


日本研究(二十七):战国时代的“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

本能寺之变

织田信长果断命令被解职的明智光秀回领地阪本城调集军由队支援。但是回到属地后的明智光秀因为对织田信长平时的跋扈怀恨在心(相传织田曾数次因明智光秀与自己意见不合而当众殴打他),加之以前在八上城战役中明智光秀的母亲因为织田信长而丧命。明智光秀不仅没有立即发兵,反而计划谋反。终于在6月2日,率领大军包围织田信长就寝的本能寺。而且调来炮队炮轰寺院,意在将织田信长一网打尽。织田信长一直以来为了行动便捷只带领自己的卫队“小姓众”活动,所以身边只有五六十人。纵然自己的卫队各个武艺高强、拼死护主,但是仍然难逃厄运。织田信长本人也出门斩杀叛军,无奈叛军人数众多,织田身负重伤,绝望之下自杀了。

一代霸主,没有死在战场,却死于内部叛乱,唏噓之余,也成了一个历史的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