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別看我命很苦,其實我吃得甜

問:如果被命運扼住了脖子,你該怎麼辦?

有人答:向命運求饒,懇求它放過自己一馬。

李煜如此做了,成為亡國之君,最終被賜死。

還有人答:我要反扼住命運的喉嚨,它絕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貝多芬如此做了,成為千古佳話。

可蘇軾卻給出不一樣的答案:

為什麼不去撓命運的胳肢窩呢?

既然艱難的日子無法改變,那為什麼不苦中作樂,讓自己開心起來呢?

蘇軾最擅長把苦日子,過得像蜜一樣甜。

蘇軾:別看我命很苦,其實我吃得甜


生活既然已經如此艱難...

為什麼不讓自己吃好喝好呢?

蘇軾深諳此中道理,他最愛吃甜。

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

從朝廷新秀,淪落為小城窮官。

工資驟減的蘇軾,遭遇到身為吃貨最大的痛苦。

看到好吃的,兜裡卻沒有錢......

無奈,只能選擇當時價格最賤的豬肉。

用紅糖、醬油、料酒等佐料,為豬肉注入靈魂。

他慢著火,少著水,待火候足時自然美。

甜口的東坡肉,讓苦悶的日子變得甜美。

後來回想起來,已不記得那時生活的苦。

只記得甜甜的紅燒肉,那味道太美了。

蘇軾:別看我命很苦,其實我吃得甜


古代的撒子,是甜的。

加了黃油和牛奶,再撒點芝麻。

入口即碎、脃如凌雪。

吃這樣的撒子,稱得上是生活中的小確幸。

難怪蘇軾最愛吃,他還特地寫了首詩

讓我們從他的文字中,也體會到吃的樂趣。

《寒具》


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輕蘸嫩黃深。

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


蘇軾:別看我命很苦,其實我吃得甜


1096年,蘇軾被貶惠州,彼時為蠻荒之地。

被放逐到這裡的人,往往頗多哀怨嗟嘆

如果讓我離家千里,去語言不通的荒蕪之地

我也絕對不會開心的。

但蘇軾並沒有怨天尤人,他忙著吃荔枝呢

《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別看我命很苦,其實我吃得甜


在惠州的蘇軾,還發明瞭一種美食。

他買不起羊肉,只能買些沒人要的羊脊骨。

他把骨頭煮熟,用料酒去腥。

撒鹽燒烤,把羊脊骨煮得嘎嘣脆。

他還寫信告訴弟弟:“這羊蠍子能吃出海鮮的味道。”

富貴的時候,能吃海鮮。

貧窮的時候,能品羊蠍子。

這樣的人,到哪裡都不會虧待自己。

蘇軾:別看我命很苦,其實我吃得甜


季節變換,詩人們總是傷春悲秋,愁緒萬千。

可蘇軾,想到的卻總是時令美食。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春天到,桃花開。

桃花想開、鴨子想游泳,人們欣賞春色~

而蘇軾想卻的是:

蘆筍、河豚可以吃了!

《新城道中》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一生好吃甜,他惦念著荔枝石榴與葡萄,不忘龍眼木瓜與櫻桃。

想著撒子紅繞肉、鱸魚羊蠍子,饞著生蠔與河豚。

蘇軾:別看我命很苦,其實我吃得甜


有人說,喜歡吃的人,能得到比旁人多一半的樂趣。

蘇軾一生坎坷,可他貶到哪,吃到哪,好食肉,愛吃甜。

漸漸的,我們就忽略他的苦,只記得他的甜。

我們為什麼不學習蘇軾呢?

孤獨的人,一定要讓自己吃飽;命苦的人,不妨多吃點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