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創意榜樣徐志新和他的鄉村工匠學校

創意農業頭條推薦

新時代·新文化·新鄉村·新美學

2020第一屆創意農業美學觀察季

田園革命·中國創意農業魅力鄉村行

中國農村創意榜樣

徐志新和他的鄉村工匠學校


中國農村創意榜樣徐志新和他的鄉村工匠學校

徐志新

徐志新

湖北省燕兒谷生態觀光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市地平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湖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黃岡市返鄉創業促進會會長、湖北省羅田縣駱駝坳鎮燕兒谷聯合黨委書記、燕窩垸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在湖北羅田,徐志新算得上是個獨具慧眼又有家鄉情懷的創業者。

20多年前,他辭去司法部門公職隻身闖深圳,專職做起了律師,後又北上京城,在律師界闖出一片天地。2011年,他回鄉創業,立志為大別山美麗鄉村建設出一份力。從關停採石廠、養豬廠,到開荒修路、種樹養花,再到建民宿、打造康養基地,僅用7年多時間,就將一個落後山村打造成AAA級生態農業觀光景區。

如果說,徐志新從北京返鄉創業,是為當地脫貧攻堅立起了一座村企聯建的標杆,那麼他成立鄉村工匠學校,則是為傳承傳統手工藝寫下了一筆濃墨重彩,具有很強的歷史貢獻意義。

去年5月,為傳承大別山傳統手工藝,徐志新再次以超人的眼光和膽識組建鄉村工匠學校。不到一年,數十位能工巧匠雲集燕兒谷,那些瀕臨失傳的“九佬十八匠”再一次重煥生機。徐志新說:“這些傳統老匠人,就是我們鄉村的‘大國工匠’。創辦這所學校,就是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手工藝以這種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傳承下去,留住鄉村文化的精髓。”

陽春時節,循著燕兒谷濃郁的茶梅花香,記者走進了徐志新的鄉村工匠學校。

中國農村創意榜樣徐志新和他的鄉村工匠學校

新建成的鄉村工匠學校


中國農村創意榜樣徐志新和他的鄉村工匠學校

鄉村工匠在徐志新眼裡就是農村的“大國工匠”

為遊子鄉愁安一個“家”

千里大別山,美景在羅田。而這些年,羅田又新添一處美景,那就是燕兒谷。隨著觀光遊客與日俱增,鄉愁究竟在哪裡,成了包括徐志新在內的很多人開始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

鄉愁是什麼?鄉愁在哪裡?對於很多在大別山留下童年記憶的人來說,或許就在那一碗散發著濃郁面香的手工油麵裡,或許就在女孩子出嫁嫁妝裡的竹器、漆器裡,答案或許還有很多,說也說不完。而隨著大批農民進城務工,再加之大量工業生產的現代商品衝擊,曾經的鄉村老手藝人沒有了市場,也不得不放棄曾經養家餬口的手藝,背井離鄉進城務工。徐志新感慨地說:“現在農村成了很多人回不去的故鄉,城裡人回農村也找不到記憶中的鄉愁。”

“鄉愁是個抽象的東西,如何才能看得見摸得著?而傳統手工藝品正好是鄉愁的一個很好的承載物。我從小就生長在這裡,我要把這份鄉愁找回來!”去年5月,徐志新向當地縣政府遞交了關於重視鄉村工匠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並得到縣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很快,一所鄉村工匠學校的籌建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一則“工匠招集令”迅速通過網站、電視、報紙和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傳向大江南北。

一邊是八方招募能工巧匠,一邊是數百萬元的建設工程上馬。徐志新心裡當然明白,這種高投入、低迴報、週期長的項目,眼前不可能有回報。但他更清楚,“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功德無量,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這個錢花得值!”

通過一年的建設,一個聚集篾匠、木匠、畫匠、花匠、鐵匠、酒匠、面匠、石匠、雕匠、泥匠等數十名傳統手藝人的鄉村工匠學校已基本成型。徐志新將其作用和意義概括為3點:一是對傳統手工藝實現了活態傳承,沒把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搞丟,讓鄉愁看得見、摸得著;二是有助於實現農民就近就業,讓農村成為農民回得去、生存得下來的故鄉;三是助推當地全域旅遊,增強了鄉村旅遊的地方特色。他說:“鄉村工匠學校的開辦,不僅傳承了傳統技藝,讓返鄉農民離土不離鄉,而且為當地旅遊注入了本土鄉土文化內涵,使遊客在體驗手工技藝中感受農耕文化的魅力。”

最近,徐志新的鄉村工匠學校第一批學員開班,他致力於推動鄉村振興的願景正一步步實現。今年春節剛過,徐志新再次向全社會發布招聘書:“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高質量發展必須解決高質量就業。如果你不願意背井離鄉,歡迎關注燕兒谷陸續推出的46個就業崗位,薪酬不低於城區,圓你離土不離鄉的夢!”

中國農村創意榜樣徐志新和他的鄉村工匠學校

傳統手工藝承載著眾多遊子的鄉愁

老匠人在這裡收穫了什麼

一所鄉村工匠學校,為何能吸引眾人紛至沓來?是每月3000元工資、包吃包住的待遇?當然不全是。徐志新說:“他們這些由師傅手把手教出來的傳統工匠,對工匠精神的追求早已融入血脈,永遠都不會消逝。”

68歲的篾匠屈君臣,15歲就開始當學徒,曾經在羅田一家竹製品廠工作過多年。1982年廣交會上,他花兩個月設計出的一款竹籃一炮走紅,一次就接訂單7000多件。隨著時代變遷,竹編制品市場越來越小,他帶的3個徒弟早已另擇他業。10多年前,他所在工廠倒閉,不得不外出打工謀生。前年老家親戚女兒出嫁,非要請他幫忙做一套竹編嫁妝。後來,那位親戚在微信朋友圈一曬,後又經“掌上羅田”採訪報道,徐志新聞訊主動登門請他回鄉。屈師傅當時還提了兩點要求:一是給我一定自主權和話語權;二是隻管做、不管賣。徐志新一一應允,還讓他當了篾匠組組長。屈師傅說:“打了10多年的工,賺到的僅僅是用體力換回的辛苦錢,而在這裡我找到了一個工匠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我掙到的是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其實來工匠學校的絕大多數手藝人都有與屈師傅類似的經歷。他們當中,很多都是從建築工地和工廠趕來的,有的雖然一直在堅守傳統手工藝但也只能算作副業。20多年前,丁志剛曾是在當地很有名氣的畫匠,十里八鄉誰家娶妻嫁女,洞房裡的龍鳳床、梳妝檯、大衣櫃上,還有祠堂的樑柱上,都有他畫的精美圖案。如今,現代傢俱流行於農村,他手中的絕活也沒了用武之地。來燕兒谷之前,他在縣城裡幹了近20年保安。如今,本該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但他依然選擇在工匠學校開啟人生第二春。不言自明,丁師傅追求的,就是對畫匠工藝的那份執著與堅守。

與老工匠相比,陶匠王曉東真的算是個小字輩。1989年出生的他,曾經在杭州下沙一家陶藝工廠打工6年,練得一把陶藝製作的好手藝。今年1月,為了照顧年邁的父親,他毅然放棄杭州的工作來到燕兒谷。不到兩個月,他建起了陶藝工作室,燒製出100多件作品,還接待了20多位體驗陶藝製作的遊客。他有一個想法,就是把當地土陶製作工藝挖掘和保護起來,製作出有本地特色的陶藝製品。雖然工資比在杭州少了不少,但他算了一筆賬,刨去杭州的吃住,再加上休息日還能回家照顧父親,他還是賺到了。

就在前兩天,在家當了多年家庭主婦的楊能香帶著數十件繡花作品慕名而來,正式成為一名專職的大別山繡娘,她也是工匠學校的第一位女匠人。徐志新說:“今後會有越來越的傳統工匠加入這所學校的。他們這些傳統工藝是大別山民俗文化的精髓,每一件純手工作品都烙印著鄉村文化的符號,承載著無數大別山遊子的鄉愁。他們雖然年事已高,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願望,就是將傳統手工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中國農村創意榜樣徐志新和他的鄉村工匠學校

鄉村工匠學校成為很多中小學校的研學基地


復活鄉村工匠是一道常解常新的考題

“天有時,地有氣,工有巧,才有美”。這是徐志新對鄉村工匠學校的美譽。在他的眼裡,這裡匯聚的“九佬十八匠”,個個都是能與造飛機火箭的大國工匠媲美的民間高手。他們的工藝充滿了生活的智慧與情懷,具有獨特的思想文化魅力。

但好的手工藝品,必須通過市場變成高附加值的產品,否則這種傳承不會持久。如何結合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創作百姓喜聞樂見的工藝作品,讓傳統工藝重回生產生活,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這或許是擺在徐志新面前一道常解常新的考題。

徐志新談到,“一方面是堅守,就是如何原汁原味地複製傳統手工藝,這是基礎和前提。”去年年底,幾名酒匠運用傳統釀造工藝釀出的3000斤谷酒,不到一週就搶購一空。之所以受大家歡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酒匠傳承了古法釀製,讓大家喝到了原汁原味,喝到了放心酒。釀了幾十年酒的酒匠趙傳德介紹說:“同樣是釀酒,發酵的環境、酒麴的多少、蒸餾的火候,哪怕是一個細小環節都會影響到酒的品質和口感。要想把這一傳統釀酒工藝傳承下去,非有足夠的恆心和毅力不可。”51歲的木匠樊曙光,最近也正在為傳承傳統木工技藝做一些研究和規劃。他心中的一個美好願望,就是未來他製造的傢俱將不用一顆釘子、一滴膠水。

“另一方面就是創新,你的設計和內涵都要趕得上時代潮流。這是最難做到的。”徐志新介紹說,近一年來,他和工匠們在創新上下了不少功夫。僅竹編制品設計中,就先後開出用於裝飾、生活等近100多個品種,既適用又有藝術價值的竹編作品,設計主題從傳統的福祿壽喜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振興等主題豐富拓展,每天都供不應求。從英山縣請過來的篾匠錢宗應,是一位一直從事竹製品加工行業的堅守者,從15歲開始學習一直到現在43年從未間斷。來到燕兒谷之後,為了編織不同的圖案,他堅持從零開始刻苦練習編織漢字,僅半年他就成了編字高手。他告訴記者,“現在只要是電腦上設計出的圖案和漢字,我都能編出來。”過幾天,他還打算用竹編技法為篾匠班的教室製作一副對聯:“辛勤似園丁栽培新花朵,體貼如慈母撫育接班人。”說話間,錢師傅滿臉的自信和驕傲。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工匠學校的開辦,相繼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從縣到市再到省,各級領導多次來到燕兒谷視察指導,對辦好鄉村工匠學校提出了要求、明確了方向,並給予很多的政策支持和幫助。如今,一些中小學校和企業、事業單位紛紛將學校確定為研學基地,先後近萬人次來學校參觀研學。“這種帶動效應將是幾何級速度增長的,如果整個社會都來關注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揚,那就是一股不可估量的推動力!”徐志新興奮地說。

今年3月11日,在鄉村工匠學校門口多了一棵羅漢松。這是湖北省工商聯領導種下的希望之樹。徐志新堅信,這所鄉村工匠學校一定會越辦越好,也一定能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未來可以預見,徐志新的鄉村工匠學校也一定能成為羅田縣產業發展的一張新名片。

相關鏈接:https://m.sohu.com/a/314482611_481646

《全國創意農業精品教材暨鄉村振興叢書》推薦作品

(章繼剛總主編,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創意農業系列作品

章繼剛:《創意農業學》,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章繼剛:《中國創意農業發展報告》,北京: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

章繼剛:《田園革命》,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