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地名故事】斛山乡蔡桥地名的由来


【光山地名故事】斛山乡蔡桥地名的由来

(网络图片)

位于光山县城东南7公里临仙河上的蔡桥(古时称蔡公桥”),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是明清年代光山县的标志性桥梁建筑。当地的行政区域曾以该桥命名有蔡桥乡(1985年建乡,2005年撤乡)、蔡桥大队、蔡桥村、蔡桥街等。

【光山地名故事】斛山乡蔡桥地名的由来

2005年,蔡桥撤乡,其行政区域划归斛山乡管辖。据记载,原蔡桥乡面积45.2平方千米,人口1.9万,辖郑围孜、胡店、赵岗、蔡桥、鄢墩、良种场、赵桥、天赐城、油坊、喻畈10个行政村和蔡桥街1个居委会。目前仍以蔡桥命名的地名还有“蔡桥村”、“蔡桥街”等。说起蔡桥地名的由来,笔者通过寻访附近的老人,翻阅历史典籍,发现他与明代我国历史文化名人蔡毅中有关。

【光山地名故事】斛山乡蔡桥地名的由来

蔡毅中(1548-1631)河南光山人,字宏甫,号濮阳,人称中山先生;万历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时矿监税使肆虐害民,他尝集祖训会典诸书有关禁戒内容二卷,注释呈上,后称疾归。天启间迁果子监祭酒,擢礼部右侍郎。

【光山地名故事】斛山乡蔡桥地名的由来

(网络图片)

“蔡桥”原叫“蔡公桥”,是一座连拱石桥。蔡桥坐落在临仙河上,据传历史上的临仙河经常洪水泛滥,河道虽多次治理,并修建了桥梁,但一直没有根治。一有特大暴雨,依然是洪水四溢、淹没庄稼、冲毁桥梁房屋。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灾难。生长在临仙河畔的蔡毅中,从小就目睹河水给人民带来的疾苦,勤奋好学、立志救人民于水火。

【光山地名故事】斛山乡蔡桥地名的由来

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诬陷受贿二万两,历经拷打,惨死狱中。蔡毅中不顾个人安危率部属继续向皇帝上书直言,极言阉党之害,被罢职归乡。归乡后的蔡毅中看到临仙河依旧祸害两岸的百姓,为民请命,下定决心进行河道治理。一次大暴雨中,蔡毅中亲眼看见河道及桥梁被洪水冲毁,不少百姓房屋被淹,还有百姓甚至被夺走生命。蔡毅中悲痛不已,洪水过后便带头捐款,并组织募捐,筹集资金,带领两岸村民分流加固河道,重新架起了桥梁。从此以后,此桥再也没有垮塌过,洪水也再没有危害一方了。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桥上为他立碑,亲切叫它“蔡公桥”。后经几次翻新,名字也变成“蔡桥”了。据光山县志记载,蔡毅中死后就葬于蔡公桥的左侧。后来,当地行政区域的地名,也分别以“蔡桥”命名。

【光山地名故事】斛山乡蔡桥地名的由来

(上图为传说中的蔡毅中墓)

蔡毅中以孝闻名古今,少有大志,读书欲为圣贤,关心民生疾苦。曾为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曾注《禁戒矿税书》上皇帝。是中国的历史上非常了不起名人,也是我们光山人的骄傲。值得我们推崇和学习。

【光山地名故事】斛山乡蔡桥地名的由来

如今的蔡桥村、蔡桥街,省道s338线和光白公路穿境而过,并与司马光火车站濒临,交通便捷,地理位置独特。各类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道路宽阔了,街道整洁了,一排排整齐的别墅洋房,优美的小区环境,无不体现新时代蔡桥人民的辛福生活。

【光山地名故事】斛山乡蔡桥地名的由来

【光山地名故事】斛山乡蔡桥地名的由来

(收集者 夏炎 夏陈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