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情的思考,“活著" 才是最大的生產力!!!

隨著2020年這種地獄模式的開局,相信越來越多年輕人感受到了自出生以來從未感受到的危機感。本人亦是如此,作為是一名85後,我平平凡凡,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有一個我很愛的、像朋友一樣的、很優秀的太太。雖然這兩年也遇到了不少工作上的不順,但是我還是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熱愛。直到遇上了這次疫情,我突然很感慨,活著才是最大的生產力。

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人類在近代,打過兩次毀天滅地的戰爭。特別是我國,1840年開始就一直縈繞著各種戰爭,神州大地完全是在悲愴中度過的。爺爺經常和我們說,那時候,餓肚子是常事。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遊的、樹上掛的、田邊長的......統統吃光。病了也是沒治的,熬得過就過了,熬不過就完蛋了。身邊還有戰爭的威脅,冷不丁就被抓丁了。除了人禍,還有暴雨、山洪、大寒、酷暑、蝗災等等的天災。還有低效的生產力、沒有氮肥、沒有除蟲藥......一言蔽之、在那個年代,無時無刻,生命都是受到威脅的。怎麼樣活著,是祖輩們思考最多的一件事情。這樣的需求也誕生了袁隆平爺爺這種專家---解決吃飯問題,錢學森、鄧稼先等院士---解決國家安全問題,茅以升等---解決了出行問題,等等。那個年代的明星科學家,都是為了解決國家亟需的各行各業而應運而生的。

借古鑑今,作為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很多時候確實沒辦法理解到父輩們的那種生活情景。對於還需要去健身房鍛鍊保持身材的我們,是不可能知道有上頓沒下頓的感覺是什麼的。現在看來,不是我們的父輩喜歡存錢,而是真的是窮怕了。。。但是這次疫情,讓我真正的感到,其實危機離我們並不是很遙遠。這裡講的是兩個危機,個人的危機、民族的危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我一直覺得這是對我經營企業的方法而已。沒想到,現在這句話體現的確實人生。疫情在家的時候,我發現你想工作是工作不了的,你想賺錢是很難的。以前剛畢業的時候,不要說去上班,就連擺地攤、開黑車等等,總能有一份不錯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