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文史|宋權:大明骨大清肉


商丘文史|宋權:大明骨大清肉

歷史上有“三蘇”、“三曹”,其輝光照亮的不止是中國文壇,還有中國政壇。歸德有“三宋”、“三侯”,其文學雖不如前者聲名顯赫,但在中國政壇上,其“清名”卻不輸於他們。“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自古,歸德古城就是一塊風土吉壤,由其養育出來的古城人物,其精神力量和人文厚度,終將與古城一起,在擦亮自己的同時,擦亮世界的眼睛。

歸德“三宋”指宋纁、宋權、宋犖,在明清政壇上,他們均是舉足輕重的朝臣。宋權是明天啟五年進土,是大明的賢臣。在李自成與清軍的雙重鉗制下,崇禎帝吊死萬壽山,一時,千千萬萬的大明遺臣均面臨著生與死的嚴峻考驗,以及如何生、如何死的艱難抉擇。歷史見證的不僅僅是一段朝代更迭,而是從混亂到有序的帝制嬗變中,大明遺臣大多數自覺或不自覺地成了“大明骨,大清肉”。這其中就有宋權。

宋權《清史稿》中有傳,大概900字不到,倒是有650多字是寫他順治元年的事情。他請求清兵減稅賦、寬兵役、慰農耕,力薦武將文臣,為大清殫精竭慮。

從明朝巡撫搖身一變為大清大學士,大清宰輔,這就是宋權在這場歷史演變中的華麗轉身,這樣的轉身多少帶點傳奇色彩。不過,大丈夫一屈一伸之間,骨頭的硬朗始終是其人生演繹中一脈貫之的動人情節。


大明骨:寧舍官位不捨官道


宋權生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字元平,另字雨恭,商丘歸德府人。28歲中大明進士,之後誓死追隨大明王朝。

宋權為人樸直,為官剛正。早在他任陽曲縣令時,不少朝臣畏懼魏忠賢的淫威,爭請為他建立生祠。唯有宋權,不僅看不過,堅決拒絕,而且多次犯顏上書,要求明熹宗朱由校出面廢止。這讓一向寵信魏忠賢的熹宗皇帝大發雷霆,隨即命人拿魏忠賢回京問罪。不料局面急轉直下,沒過兩天,熹宗皇帝駕崩。眼看朝野動盪,閹黨霸道。好在繼帝位的崇禎登帝之前,就志在清除閹黨。明天啟七年十一月,崇禎帝一紙詔書,貶魏忠賢鳳陽守陵,然後下令治罪,命其自縊而死。剷除魏忠賢集團後,崇禎帝對忠於大明帝國的朝臣頗為器重,尤其對在魏忠賢事件中“寧舍官位不捨官道”的宋權,更是另眼高看,擢他連連升官。

宋權是大明遺臣,在他骨子裡,逼死崇禎帝的明末農民起義軍才是敵,而借來助其剿滅敵人的清軍就是友。為舊主復了仇,他的官場人生就可以圓滿了,就可以問心無愧地歸隱鄉野了。他沒想做大明的逆臣,也不曾想做下一朝的“二臣”。然而,他的官運似乎不完全由他掌控。

明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下北京,皇帝朱由檢吊死萬壽山,明朝徹底滅亡。接著,李自成親率百萬大軍東至山海關,捉拿各地舊官員。時任順天巡撫駐守遵化剛剛19天的宋權,為確保遵化百姓安全,全力抵抗。無奈農民起義軍來勢迅猛,宣化府唐珏冒死突圍到山海關借兵。清軍不僅優侍唐珏,並誇讚宋權等仗義復仇之美德,敬佩之至。數日之後,清軍佔領北京城,李自成率農民軍奔赴陝西關中一帶。遵化安然無恙。此時的宋權鬆了口氣說:“對於崇禎故主之仇已報,我的事情完畢了,也該歸田啦!”事實是,大清朝廷不允,仍然下詔書令宋權繼續擔任順天巡撫之職。

宋權在明朝為官近20年,對明崇禎皇帝忠心耿耿,且素以清廉忠孝、正直敢言而聞名。史載:“公為人清慎仁厚,事親孝,為吏廉而慈。在朝廷慷慨遇事敢言……”清太宗破昌平時,聽到身旁有人朗誦宋權的奏稿,被其文辭和見識所打動,大聲感嘆道:“中原若行此,豈不常有太平乎!”馬上命人抄錄下來,以備瀏覽。

大清肉:為官之道即民道

作為明朝順天巡撫,宋權留守北京近郊密雲。明崇禎十七年,即清順治元年五月,多爾袞揮師入京。在范文程等人的建議下,清廷厚葬崇禎。當時,群龍無首,一片混亂。宋權召集將士,登高而呼:“我封疆臣,國亡無所屬,復故主仇者,即吾主也。”他當機立斷,將所轄4路21州縣歸降清廷,並面見多爾袞要求解甲歸田。理由是:“主仇復,臣事畢矣。”多爾袞見宋權儀表不俗,舉手投足之間頗有一股氣勢,一口回絕了他的請求,仍然命他擔任巡撫。不料宋權提出三項條件,聲稱若不答應,決不赴任。多爾袞越發覺得宋權絕非等閒之輩,愛才之心迫使他放下身份,虛心問詢。

宋權的三項條件是他獻給大清帝國的《治平三策》。這第一策就是要求敕議崇禎皇帝的廟號。宋權認為,崇禎登基十七年,宵衣旰食,勤於政務,聲色玩好一無所嗜。不幸有君無臣,釀成大亂。幸逢清廷聖主揮師入關,殲滅李自成,為崇禎報了仇,而且予以祭葬。“倘敕下廷臣議定廟號,以光萬世,天下鹹頌大聖人之仁至義盡,四海可傳檄而定。”

第二策要求廢除明朝的苛捐雜稅。宋權指出,明朝軍需浩繁,田賦加派不斷增多,有所謂“遼餉”、“剿餉”、“練餉”之分。許多負責徵稅的官吏假公濟私,從中加徵“火耗”,明徵之外有暗徵,公派之外有私派,民困已極。他主張:“今請照萬曆初年《賦役全書》為正額,其餘各項加增,悉予豁免,則百姓熙然樂業。”

第三策要求廣泛起用有作為的漢族儒生、官吏,“廣育賢才,以佐上理”,併力薦薊遼總督王永吉、監軍道方大猷、蘇州道楊毓揖、南京禮部尚書朱繼柞、戶部侍郎葉廷桂,以及寶坻進士杜立德等11人出仕。

不想多爾袞爽快地接受了宋權的三項要求,而且仍命他駐守密雲,撫治20多個州、縣,兼理軍務。不久又以遵化為軍事要衝,命宋權移駐遵化。在此期間,宋權先後擊殺、收降李自成農民軍數千人。不久,豐潤地區發生民變,宋權受命捕治,但成效甚微。宋權疏請革職處分,清廷卻溫旨慰留。順治三年,宋權擢升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次年,充任會試主考官。順治六年,再度出任會試主考官,擔任纂修《太宗文皇帝實錄》總裁官,詔加太子太保。

商丘文史|宋權:大明骨大清肉

宋權在清廷為官僅八年,這八年中居相位就有六年。為清官史雖短,但其忠心效力的精神一如既往,積極議政的風格絲毫未減。“公處滿、漢間,持大體,不激不隨,以濟國事,上下倚之”。短短數語,足見其在調和滿、漢之間矛盾、以求同心協力同襄國事上的臣子之心。

宋權為大清宰輔時,多次上疏呼籲革除明朝積弊,認為明朝自神宗、熹宗以來,“朝政情墮,銓法弊壞,奸並猾胥,上下其手,終於導致農民起義漸成燎原之勢”。他疏陳祖軍、民壯之害,言辭懇切:“明制祖傳軍籍,隸在營路;選取民壯,隸在州縣。身故則勾子孫,子孫絕則勾宗族,宗族盡則勾戚屬,流離逃竄,亂由此階。”宋權認為應該廢除這種侵害民生、繁瑣不堪的制度。

常言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然而在宋權看來,無論為大明還是大清,無論為巡撫還是宰輔,他都只是個官。官守官道,而官道即是民道,在於安民,在於吏治,在於考績,古法昭然。於是他多次上疏請定考核官吏政績的律令,以三年為限。當時,有人私刻順天巡撫官印,偽造諮文,陰謀陷害忠臣良吏。宋權迅速偵破此案,逮捕為首分子,並上疏提醒清廷,必須嚴明權限,以防大權旁落,小人得勢,滋生流弊。

當初,清廷定鼎中原之後,頒行圈地令,把北京附近的土地以及明朝權貴的莊田,一律劃為旗地。由於民田錯雜其間,為確保廣大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害,宋權斗膽上疏,嚴正指出:“農民甫種易授之田,廬舍無依,耕種未備,請特恩豁租三年,與民休息。”他還接連上疏,請求免除薊州農民田租一年,免除密雲荒地逃丁派徵錢糧,將寶坻儲倉中的粟谷賑濟貧民,招徠百姓開墾荒地,暫免起徵。宋權還特別注重軍屯,建議大興三協屯政,將18萬餘畝的農田分給駐防的士兵耕種,每人給40畝,充作五個月的軍糧。

“歸德老農”笑醉翁

一度,清廷對宋權的奏議十分重視,將其多數建議予以採納。但宋權最後也因敢於直諫,難免急躁冒進而斷送了自己的仕途。順治七年,清延讓群臣議論是否採用明制,派遣御史巡方。宋權力阻,而且上奏罷除諸巡方御史。順治八年,宋權條陳時政時,又說應該恢復明制,設立巡按。這樣的彈奏失誤給宋權的政敵創造了攻擊他的口實。

商丘文史|宋權:大明骨大清肉

此後便有給事中陳調元、王廷諫等人聯名上書彈劾宋權,指責他不揣聖意,前後自相矛盾。並且追劾宋權母喪未除,便入闈主試。此時,吏部大臣也多認為宋權年老多病,應該辭官回鄉。這才有清廷下詔命宋權退休一說。

由此,宋權回到商丘歸德府的家,歸隱鄉野的他自號“歸德老農”,常與摯友故人對酒當歌、吟詩作賦。據說宋權酒量驚人,每飲必一醉方休。有人勸他飲酒須有節制,宋權笑著說:“若知我耶?吾母逝,吾事畢矣。”言罷,狂飲如故。一年之後,即順治九年,宋權病逝,享年55歲。

宋權一生為官清廉,家無儲蓄,兒子宋犖變賣田產以葬。當時,禮部大臣上奏朝廷,稱宋權被劾致仕,應減祭葬之半。順治皇帝搖頭否決,指出宋權本無大過,在清軍入關之初,誅殺李自成農民軍,率眾首先投誠,功不可沒,特贈少保兼太子太保,賜祭葬如例,諡文康。

宋權作為明朝高官,忠心耿耿,清廉忠孝,正直敢言。作為清朝宰輔,為滿清王朝收攬民心,助其定鼎中原,忠心可鑑。由此,記者在思考宋權的時候,還是覺得用“大明骨大清肉”界定宋權再透徹不過。他追隨大明王朝,是一種骨子裡的追隨。他忠於大清帝國,是一種面子上的忠於。但這種做在面子上的文章不是沒有底線的,底線就是心懷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