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坭兴陶潘氏世家、黎氏世家的家族传承,坭兴陶传授传承方式

在中国传统手工业社会中,“父子相传”、“家族承袭”的传授方式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世家传承是基于父子、家族传承的基础上,经过三代人以上的传承而形成的族亲传承。因此,世家传承多采取家庭式和开放式管理,是族亲传承的主流模式。所以,世家传承不仅具有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而且表现出光宗耀祖、利己维权、宽厚报恩的倾向。坭兴陶中的潘家、黎家、卢家就属于世家传承。世家传承尽管存在排外性、单一性的局限,但它也具有集体性、体系性,是坭兴陶得以传承的有力保障。下面简单介绍比较有名的潘氏世家和黎氏世家。


潘氏世家

据民间口述和对潘氏后人的采访得知,潘氏世家现已传承十几代,是当地缸瓦烧制大户,至潘允兴、潘允香、潘允馨开始成为制作坭兴陶的名人,后由潘允兴、潘允香、潘允馨传其家族后人潘镜光和潘茂兴,再由潘镜光传潘建三,到潘云清已经四代,成为当今坭兴陶著名的世家之一。潘氏世家尤以潘镜光最为出色,潘镜光秉承父辈衣钵制作坭兴陶,手工精细,精通坭兴烧造全套技艺,他雕刻的坭兴陶始终古意盎然,惟妙惟肖。“潘氏技法”采用镶泥、凸鼓、通花、刻线等装饰手法,无论造型还是雕饰都令人赞叹,尤其精于罗汉及甲骨文雕刻。其中代表作“八仙之铁拐李”、“挖耳罗汉”、具有神形合一、妙趣横生的境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陶刻方面独具天赋的潘镜光转入国营坭兴陶厂工作。他将“潘氏凸鼓法”雕刻技艺毫不保留地贡献出来传授他人。作为钦州一代陶艺宗师,1958年潘镜光出席全国公益美术老艺人代表大会,受到朱德委员长接见,深受后人敬仰。


黎氏世家 黎昶春、黎昶昭在外祖父刘素清的影响下,步入制陶行列,在刘素清的言传身教下兄弟二人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以钦江东岸和西岸的软硬泥土,结合创制优质坭兴陶品,完善东西泥混合制陶的配制比例,创立“黎家园”作坊,成为坭兴陶官窑承制作坊之一,并推广到国际舞台。兄弟俩合作制造的坭兴陶花瓶在美国和比利时参展均获金奖。由于烧制坭兴陶技术娴熟,黎氏兄弟的名声广播远近,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后来的生活轨迹。兄长黎昶春将其技艺传承予李四达,李四达传授给李照允和李照准,再由李照允传授给赵善朝、郭纯珍和有黄文和,形成三代人的师徒传承关系。1914年,兄长黎昶春应钦州中学校长章正枢聘请,改业成为该校的美术教师,专职教学。退休后闲居在家直至去世,享年82岁。兄弟黎昶昭终生则以制作坭兴陶为业,长达40余年之久,并将技艺传“黎家造”坭授其子黎启铨,再由黎启铨传授与其孙黎仕清。

黎氏成为坭兴陶的知名世家,爷孙三人均是业界的行家里手。黎家园的作品,近年在收藏界出现很多,底款往往有“钦城黎家造”字样,并有“六桥主人”题落款等,成为收藏者十分青睐的藏品。此外,还有卢氏世家,有关其世家情况将在此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卢德辉中加以介绍。


钦州坭兴陶潘氏世家、黎氏世家的家族传承,坭兴陶传授传承方式


钦州坭兴陶潘氏世家、黎氏世家的家族传承,坭兴陶传授传承方式


钦州坭兴陶潘氏世家、黎氏世家的家族传承,坭兴陶传授传承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