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不知道別人家孩子怎麼樣,我們家女兒對疫情封閉非常適應,她說她可以永遠這樣在家裡待著。待著不是閒著,每天都在給自己找樂子。

哇咔咔,媽媽我買了個男朋友!

我一頭黑線,但故作鎮定問,幹嘛用呢?

給MYH買的,10塊錢半個鐘頭,替我不停提醒她,快做作業哦。

她還補充說:

這個人很起勁的,做作業時間還從服務中扣掉,然後超過半小時了還聊了一會。

還截屏給我看聊天記錄。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經她帶路,我知道了原來淘寶和閒魚上買人聊天已經很流行了。

有“粗暴的爸爸”催作業,孩子急了,朋友再給買個“溫柔媽媽”。還有人買個佛,給朋友語音唸經的。普通陪聊10塊錢半小時,可以要求對方改頭像,且變換任何身份,還有人要求改成狗的呢。高階的,閨女還沒買過,有價目表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角色很豐富的,這湯瑪士小火車系列加上以後聊啥都會“況且況且”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李雲龍加上以後會說髒話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最近她的小閨蜜過生日,閨女說要定製手機殼給閨蜜當禮物,我當然答應了。沒幾天快遞寄來,竟然是這個樣子的!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一隻圖案是她朋友頭像集錦,另一隻是她自己得意的照片,上面寫著“好好學習,爸爸愛你”(自稱是朋友的爸爸)

我女兒是不怎麼花錢的小孩,基本上說起什麼吃的太貴,回家做吧,她基本都同意。她會花錢買娛樂,真沒想到。忽然我想,00後的消費習慣,註定會與我們有很多不一樣了。

2018年,騰訊社交洞察,騰訊社交廣告聯合騰訊CDC發佈《00後研究報告》說是給00後的成年紀念,那份報告蠻有趣的,但樣本數不高。第二年他們又補充出了一個樣本更加多的報告。相關文件網上都能找到,不多複述,這兒,只想就生活中看到的,給出我自己的觀察。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比前幾代富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淘寶最近有一個報告,統計疫情期間各年齡層消費行為,發現80後70後今年2月消費有顯著減少,但20歲以下的購買數據,幾乎沒有變。還沒輪到他們負擔生活,對經濟形勢的變化,小朋友們是最不敏感的。他們長大的這20年,是樂觀富裕的20年。他們手上可支配的錢,也比前幾代多。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為知識產權買單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幾乎女兒所有的有消費行為的同學朋友,都買過視頻網站或者音樂網站的會員。這是我們習慣了免費的70後到現在還經常內心打鼓的。遊戲氪金、漫畫和小說平臺付費閱讀,也是年輕人常見的消費。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為開心和認同買單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中學生們約著出門,很少去不消費的公園等場所,咖啡館麥當勞坐一坐,商場裡娃娃機和兩人卡拉ok也深受他們喜愛。娛樂的偏門,就像我女兒這樣,天天研究怎麼搞笑。娛樂的大類別,就是追星。為開心花錢,理所當然。

以前追星是寫信,現在得“應援”,不花錢追星算“白嫖”,語言粗俗得可以,但不可否認,十幾歲的追星族也不得不按這個節奏走,才能在粉絲隊伍裡獲得認可。這種娛樂裡有非常大的成分是自我認同,“我支持誰”比“他多優秀”更重要。

說來有意思,我這公共號,那篇寫碧梨的,居然也收到過女兒同學的一塊錢打賞。用錢來表達認同,是他們的特點,這種認同幾乎都有平等意識的萌芽了。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為服務買單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女兒的學校規定高年級才能午休時間出校園,於是低年級的有的不願意帶飯,就請高年級師兄師姐帶飯,這樣代買,是付費的,加兩塊五塊的跑腿費。第一次聽說我可吃驚了,這都是同學哎。後來大學生們告訴我,收跑腿費是常態。

發現嗎,00後幾乎不怎麼喝罐裝飲料,他們的父母都比前輩更加註重飲食健康,所以罐裝飲料,糖果,甚至冰激凌,都不怎麼流行,但是人總是追求口腹愉悅的,所以這一代人幾乎都喝現調飲料,從十塊錢的奶茶到四十多的品牌咖啡館外帶。有一個移民澳洲在那兒開送餐服務的老闆告訴我們,留學生們下單買奶茶非常常見,送餐費與奶茶價值都差不多了,老闆都很感慨,孩子們真是大方。

這一代基本上都是在快遞外賣鐘點工服務下長大的,他們習慣了購買服務購買手工而不是自己花時間和力氣。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國貨認同度高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我15歲的女兒花10塊錢在閒魚買了個男朋友


天真的00後生長在中國什麼都有的時代,並不像前幾代那樣迷信外國品質。80後70後上網買衣服,習慣性都找外貿貨,下意識覺得外貿貨品控更好,但90後,00後接受國產品牌,接受新品牌,服飾類的,她們在商場這種有秩序環境更安心,很少像上一代那樣扎小店。甚至,抖音裡朋友圈裡沒品牌的,同伴推薦的他們也能接受。十幾塊錢的三無眼影,居然很多購買者是00後。

還有什麼別的嗎,歡迎朋友們補充。

觀察孩子們的消費習慣,並不是要去做產品,也沒有批評的意思,我由衷欣賞年輕人的狀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希望我們都能更加理解他們,彆著急做什麼“引導”,能看懂就不錯了。

他們天真無謂的樣子,可能正是我們幾十年前希望看到的中國人的樣子,走在街上眉目舒展,不想欺負別人也不會被人欺負,追求每天都過得有趣。

期待著女兒給我的下一次驚喜,或驚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