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已至 英雄歸來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暢

在返程的航班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和乘務員合影。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供圖)

3月21日,載有318名四川援助湖北醫療隊第三批撤離隊員的兩架民航客機飛抵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自1月25日派出首批醫療隊,截至3月8日24時,四川共派出10批醫療隊、3批疾控隊、3名國家單獨抽調專家和前方工作組,共計1463人。期間,醫療隊共收治患者2030人,治癒921人。

湖北和四川,山水相鄰。12年前,汶川特大地震,作為18個對口援建省(市)之一,湖北為四川抗震救災貢獻了重要力量。“我們不會忘記汶川特大地震時全國各地對四川的援助,我們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奔赴湖北,關鍵時候衝得上去,危難關頭挺得過來。”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副主任周仲輝的話代表了每一位出征“川軍”的心聲。

爭分奪秒,

每一天都像是在“打仗”

“逆行,為了醫者使命。武漢,我們來了!”1月25日,農曆正月初一,發完這條朋友圈,周仲輝帶領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20名醫護人員出發,於1月27日7點30分進入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

“剛到時,醫院裡的醫護團隊大多沒有從事過成年人重症肺炎救治工作,必須重新梳理院感防控流程,全面消毒並改造病房,創造收治更多病人的條件。此外,醫院供氧系統原本只能同時滿足100餘位病人的吸氧量,在患者驟增20多倍的情況下,必須馬上解決供氧問題。”周仲輝所面臨的問題並非是單一。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內科黨總支書記羅鳳鳴帶領團隊把集中供氧系統和鋼瓶供氧相結合,用最“土”的辦法增加患者供氧量。“在集中供氧條件下,如果患者使用無創呼吸機,就給患者增加鋼瓶鼻導管吸氧;如果患者使用經鼻高流量氧療儀,就給患者增加鋼瓶面罩吸氧。”羅鳳鳴說。

病床數量增加了,新的ICU病房建起來了,供氧系統優化了……初入“戰場”時的困難在逐一化解,工作強度卻一天比一天大。來自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主管護師張智榮擔任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9樓病區護理組組長。她回憶,儘管每天在病房裡工作的時間只有4小時,但從離開賓館駐地到返回,一般需要8小時。“在清潔區,隊員互相協助穿防護服,把自己裹得像個‘粽子’。進入病房,打針、輸液、監測血糖……沒有一刻休息。”

有14年工作經驗的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黃進,對於日常加班加點早已習慣。然而到達武漢後,她第一天就滿負荷工作10小時。她說,“整個人都差點虛脫,咽喉就像著火一樣,但能做的只有一個字‘扛’,就算後背癢得不行,也只能‘忍’”。

守望相助,

我們是戰友是親人

3月19日,前往機場的大巴車上,張智榮在手機上寫下這樣一段話:臨行前在酒店樓下的西湖廣場集合等待出發。發現對面居民樓的陽臺上有一面五星紅旗在搖動,隱隱聽到有人為我們喊著送別的話。

張智榮說,她最希望看到的送別場景是,大家走出家門、摘下口罩,大聲告訴醫療隊,“我們一切都好了”。

多少個日夜守望相助,多少次彼此相互鼓勵,應對疫情、共克時艱,他們是戰友是親人。

周仲輝說,他們要把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骨科醫生武振威的抗疫故事改編成話劇,搬上醫院春節聯歡的舞臺。“武醫生的愛人被確診以後,他堅守崗位。沒過多久,他的父親也被確診了,他還是堅持和我們一起並肩工作。直到父親去世當晚,他自己也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必須接受治療,至此他的工作才按下‘暫停鍵’。”周仲輝說,在武漢有太多這樣的醫生,他們強忍悲痛履行著自己的使命,而這個職業的使命就是為生命站崗。

3月12日,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Z9樓感染科182床85歲的張爺爺要出院了,臨行前,他對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主管護師何姍提出要求,和每一位照顧過他的醫護人員單獨合影,並拿出筆和紙記下他們的地址,他要將洗出來的照片寄給每一位。

卸下“鎧甲”,

感受春回大地

醫生真的能跑贏病魔嗎?他們真的不會被傳染嗎?這樣的問題,很多醫生也曾問過自己。

四川省人民醫院感防控專家向錢說,初期前往一線的醫護人員確實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主要表現是緊張、疑病和失眠。科學的心理疏導、工作逐漸步入正軌讓這樣的狀態有了好轉。偶爾下了夜班,大家會在雲會議室裡舉行唱歌比賽,聊聊天鼓鼓勁。

按照慣例,半個月是單次救援任務最長時限。因這次救援任務特殊,大家都不太確定回家的時間。“30天左右,達到了很多人心理和身體承受的極限,但是這道坎兒必須要邁過去。”向錢說,多次參加國內外一線救援的專家和領隊們成了大家的“心理醫生”,和大家單獨談話,既有鼓勵也提出建議。在醫療隊隊員的“大後方”,心理衛生科的同事們為大家制作了舒緩情緒的音樂,不定期展開心理疏導。

“春回大地,陽光一天天暖了起來。病患越來越少,出院人數越來越多,疫情防控形勢越來越好,這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向錢回憶。

春天如約而至,當馳援湖北的白衣天使們返回家鄉時,他們的心境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何姍說,她去武漢前還和上高三的兒子有些小摩擦,連續工作11天后,他給兒子寫了一封信,母子關係緩和了許多。“我兒子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醫生,我感到很自豪,隔離結束後,我要抱抱他,為他加油鼓勁。”何姍說。

3月24日,一批理髮師來到定點隔離賓館,為向錢和同事們集體理髮。“理髮師們稱讚我們是英雄,每一句話都透著感謝。其實,大家都在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每個人都在發光,每個人都是英雄。”向錢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