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言語理解題的重點你Get到了嗎?

今天中公教育帶大家瞭解行測言語理解與判斷的內容,並整理出相關重點,

1.是“幻覺”而非感覺

作為行測得分的三駕馬車之一的言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同學言語刷了很多題,其得分還停留在“看命”---“碰運氣”階段,做題還在全憑“感覺”,在這裡不得不指出,這些所謂的“感覺”,很大程度上只是考生一廂情願的“幻覺”。

為什麼這樣說呢,對言語認知不夠,以一道邏輯填空為例:出題人問在莎翁眼裡“哈姆雷特”的形象是怎樣的,眾所周知,悲哀的、悲涼的,而你卻感覺哈姆雷特是帥氣的、英俊的。顯然,你的“感覺”與正解大相徑庭。所以,邏輯填空考查的是還原文段的能力,而非簡單理解去填詞的能力,不然為什麼命題不再是“選詞填空”,而變為“邏輯填空”呢?要做的是去通過空前、空後,段首、段尾的上下文語境猜測、推斷作者原文用了哪個詞,而非單純憑感覺可以用哪個詞,很多時候考生覺得B選項這個詞可以用,C選項這個詞也可以用,進而陷入了糾結。事實上,作者所用詞為A選項。你看,所謂的“感覺”又與正確答案相去甚遠。總結起來,邏輯填空所填詞一定是“過去時”,而非以你的“感覺”去填“將來時”。把握好這一點,可能之後邏輯填空的正確率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2.你所需要的宏觀思維

言語做題核心點:語境是王者,技巧只是輔助,輔助打得好會事半功倍,但是掌握好王者往往可統領全局。特別是現在的考題,文段越來越長,讀起來很費勁,更應該從宏觀上去把握文段,行測的言語和高考語文還是有區別的。很多時候主旨觀點題也好,邏輯填空題也好,要從宏觀上去把握語境,主旨觀點題要求搞明白作者探討的重點方向是什麼。

例題:《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明確規定,贍養人應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而專家表示,應當大力倡導贍養人經常看望慰問老年人,但如何如法,語言上要仔細推敲。

下列作為選文標題最恰當的一項是:

A. 請關注老年人的精神贍養

B. “常回家看看”如何入法

C. 精神贍養是道德更是法律

D. “常回家看看”或入法律

【答案】:D。中公解析:B選項討論的是方式問題,怎麼入法的問題,實際上它已經寫在草案裡了,等於已經入法;C選項討論的是精神贍養是什麼的問題,是在給它定性,與文章明顯討論的話題方向不一致;只有D與文段討論重點一致,針對“常回家看看”已經寫入草案這一事實,作者有所質疑,其是否真正可作為法條?還是應當大力提倡?即使要入法,是否語言上還需再去推敲?所以,解題要有宏觀思維,技巧只是輔助,這一點還需同學們繼續反思總結。

3.你所忽略的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是解題的另一大法寶,很多時候可以幫助解題。

大家都知道感情色彩是褒義、貶義和中性,這裡不再贅述。在解題中更多時候應用的是:是積極、消極和中性的感情色彩。其實很好理解,正面的、成功的等就是積極;失敗的,負面的等就是消極。特別強調一點,中性詞,並非可褒可貶,它僅指沒有態度,即不褒不貶。以“標新立異”為例,此詞表示新奇的想法、觀點或辦法時,可表創新是褒義詞。但用來形容刻意與眾不同、刻意出眾的行為舉動時,作貶義詞用,但它並非中性詞。

例題:新聞媒介是溝通社會與政府的重要橋樑,在政務信息傳輸系統中具有( )的作用,但體制轉型的壓力,加之巨大利益的誘惑及制度缺失,給記者的職業操守帶來巨大( ),各種虛假報道不時見諸報端,成為小道消息的淵源,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完善新聞從業人員資格准入制度及新聞評估核實制度。

填入空白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A. 獨一無二 衝擊

B. 獨樹一幟 影響

C. 無與倫比 挫折

D. 無可厚非 挑戰

【答案】:A。中公解析:由“誘惑及制度缺失”,第二空作者用了一個偏消極色彩的詞,正解鎖定A和C,接著代入第一個空,C選項排除。 巧用“感情色彩”這一法寶,解題很快同時也很重要。慢慢掌握文中所述的解題思維,接受正確的解題方法,對於錯題簡單地寫出解題思路,最好標註出錯誤原因,相信大家言語解題能夠慢慢走向“正軌”,把正確率交給“實力”,而不再一味依靠所謂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