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广明兵变的深层原因揭秘


唐末广明兵变的深层原因揭秘

周岌返许

据《旧唐书·僖宗本纪》载,广明元年(880)八月,僖宗命黄河南各道派兵进驻溵水,(今河南郾城县东)阻止黄巢军队北上。九月,三千感化军(徐州),前往溵水,路过许州(今许昌)。忠武军节度使薛能,以感化军前任自居,认为对徐兵有恩德威信,接待老部下住进球场。可是徐兵并不安分,抱怨招待不周,许州军民大为恐惧。大将周岌率兵前往溵水不远,得到消息,当天率部众折返,袭击徐兵。因怨节度使薛能厚待徐兵,遂驱逐之,并自据其城。

唐末广明兵变的深层原因揭秘

薛能作诗

一、薛能被逐后续

对于薛能结局,《新唐书•秦宗权传》、《新唐书•黄巢传》、《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九》、《郡斋读书志》卷十八、《全唐诗话》卷五、《唐才子传》卷七、《唐诗纪事》卷六十、《新唐书•僖宗本纪》均认为被害。只有《旧唐书•秦宗权传》、《旧唐书•僖宗本纪》认为被逐。尽管史料观点出现八比二的对峙,但薛能《闲题》所述却使得历史呈现出真理在少数一边的现象,即薛能只是被逐。中和二年(882)在得知朝廷命周岌为都统左司马,时溥东面兵马都统时,压抑不住愤怒的情绪作《闲题》云:

八年藩翰似侨居,只此谁知报玉除。

旧将已成三仆射,老身犹是六尚书。

时丁厚讟终无咎,道致中兴尚有馀。

为问春风谁是主,空催弱柳拟何如。

其诗首联回顾了两镇徐州的历史,颔联描述了下级将领官级己大于自己的现状,表现出不可名状的酸楚。结合题注:“能镇彭门[1],时溥、刘巨容、周岌俱在麾下。后各领重镇兼端揆,故作此诗。”据考证,时溥镇徐在中和元年(881)至景福二年(893),刘巨容镇襄在乾符六年(879)至光启元年(885),周岌镇许在广明元年(880)至中和四年(884),均晚于被遂的广明元年(880)。这说明此诗的创作时间在中和年间,再次证明薛能不是被杀,而是被逐。

其诗颈联描述了“无咎”(无祸)“道致中兴”(转危为安)的现状后,尾联仰望青天悲愤的发问,天(春风)哪!谁是“主管”,只欺侮“弱柳”(文官)想要干什么。很明显,薛能也在探索被“催”的原因。

据上,可看出薛诗尾联所涉对象有二。

其一,设问谁是主。自安史之乱起,朝廷的掌控能力大不如从前,不仅皇上由宦官确定,文官地位也日益下降,据统计从乾元二年(759)至文德元年(888)一百二十九年间共发生逐帅事件三十九次,平均每三年发生一次,而在僖宗执政的十四年中就发生了九次,这说明唐朝的体制已然坍塌,进入丛林规则。此主(宰)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其二,设问涉事武官逐帅原因。该诗颔联说明因厚待徐军被逐是“厚讟(诽谤)”,那被逐事件就另有原因。既然设问“拟何如”,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末广明兵变的深层原因揭秘

周岌设宴

二、广明许州兵变深层原因揭秘

此次逐帅事件发生在黄巢军北进中原的关键时刻。周岌驱逐薛能自据其城后,引发了一系列的逐帅事件。徐将时溥领兵返回徐州,逐节度使支详。被派往上蔡的秦宗权,也借口回军救难,驱逐蔡州节度使,占领城池。至此各道驻防溵水军队一哄而散,朝廷阻止黄巢军的部署落空,进入中原的关口,豁然洞开。十月,黄巢自号率土大将军“乃悉兵渡淮”[2]。然而,朝廷还指望周岌等护卫京城,十一月末,正式任命周岌为忠武(许州)节度使,秦宗权为蔡州节度使。十二月,黄巢进入长安时,周岌率部投降。在这种情况下,周岌等全然失去道德底线,谁强就依附谁,有奶便是娘。由此推断,周岌等以抱怨厚待徐兵为借口逐帅,实际上是一次有预谋,有计划的反叛事件。如果说,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大伤元气,由盛转衰,此次逐帅导致黄巢长驱直入则使唐朝只剩下苟延残喘的最后一口气,名存实亡。

百脚之虫死而不僵。黄巢进京后,凤翔节度使郑畋号召藩镇联合征讨,在龙尾陂大败黄巢军,与之在长安城进行拉锯战,黄巢“纵击杀八万人,备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后退守武功。淮南节度使高骈动员八万军队,河东李克用率军五万南下,讨伐黄巢。中和元年(881)五月,周岌见事不妙,在某夜,设宴紧急邀请监军宦官杨复光,酒过三巡,周岌谈到唐朝,杨复光哭泣流泪,说:“丈夫所感者,恩义耳!公自匹夫为公侯,奈何舍十八叶天子而臣贼乎!”周岌也假惺惺流泪说:“吾不能独拒贼,故貌奉而心图之。今日召公,正为此耳。”于是,共同盟誓,并杀了黄巢的来使。不过,与先行动后宣布的叛唐方式不同的是,由于忌惮黄巢势力,此次反正征讨黄巢,自己并不参与,而是委托监军杨复光挂帅。

杨复光将部分忠武军分作八个战斗单位,命属将鹿宴弘、普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从带领,击败了邓州守将朱温。中和二年(882)正月,以王铎为诸道行营都统,周岌(许州)、王重荣(河中)分别兼都统左右司马,分别率部驻扎在渭北与武功,黄巢的势力开萎缩。中和四年(884)四月,率部参与陈州之战。此时,各藩镇相互吞并,朝廷也不考虑谁是谁非,也没有法纪约束,只看谁的军队强悍。该年十一月,跟随杨复光征讨黄巢的鹿晏弘返回许州,周岌自知不敌,弃城逃走,不知所终,鹿晏弘如愿得任许州节度使,可谓一报还一报。

广明年许州兵变规模虽小,危害极大。责任人周岌等为了个人或小集团利益,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抛去他背叛朝廷的罪过不说,仅凭因战争涂炭的民众,杀他百次也难以抵偿。

注:

[1]咸通十四年(873)至乾符五年(878)。

[2]《旧唐书•僖宗本纪》。

[3]《新唐书•黄巢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