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疫情前线是战场,疫情面前是战士。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时刻,疾控人总是冲在前、做在先,自2002年全国疾控系统开始挂牌,2003年“非典”、2009年H1N1流感、2016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等21世纪发生的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中,疾控人从未缺席。


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之初至今,整整八十多个日夜,武昌疾控人枕戈待旦,不舍昼夜。工作中,他们被误解过、无视过、谩骂过,却从未抱怨过、退缩过。在这场战“疫”中,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他们是新冠战场的“侦察兵”


猎取蛛丝马迹,抽丝剥茧,把病例走过的路重走一遍,把情报完成在城市醒来前


2月份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发期,流调密接组平均每天会接到辖区定点医院上报的新冠病例500余例。作为新冠疫情防控的“侦察兵”,主要承担着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排查、网络直报等工作。每报告一例病例,流调密接组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数据审核,24小时内完成流调、密接追踪排查及流调报告撰写,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处理。


对于只有15个流调人员的流调组,每天要完成所有病例的流调工作,这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不分白天黑夜,所有的流调队员24小时待命,哪里有可疑病例,随时出发。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流调,第一时间寻访和追踪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和留观,第一时间将调查情况汇总上报。抽丝剥茧,大海捞针,为的就是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第一时间调查清楚可疑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和发现可能的感染来源,阻断传染源。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12月31日武昌区报告首例病例,新冠肺炎作为新发传染病,疫情之初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不明,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深入隔离病房,直面病人,冲锋一线。面对危重病人,流调难度大大增加,在隔离病房里每多待一分钟,就多增加一分风险。但为了确保获取到精确的流行病学信息,他们常常要在重症监护室对病人面访2个小时以上,感染的风险倍增。但他们对每个病例都不放弃,保证收集到的资料完整、准确、及时。


“最近14天到过哪里?都和什么人接触过?”“有没有外出过,外出回来坐的哪班车?中间有没有停留?”同样的问题每天反复询问,每一个问题都容不得遗漏。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每一位流调人员每天反复提出的问题。如果说医疗是处理存量,那么流调就是控制增量,可以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为后续其它密切接触者管理和疫源地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也为政府调整防控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每天与时间赛跑,经受着高强度工作任务和心理压力的双重考验。她们说:“只要我们防控工作快一点点,就可以保护更多人不被感染,时间就是生命。”


他们是新冠患者的“探测器”


尽快采集,尽早检测,身处“最危险”的地方,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


武昌区作为疫情风暴中心之一,对四类发热患者实施“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政策之后,大量发热病人需要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检验组采集样本、转运样本涉及13家医疗机构、6家社区医院、155家隔离点、31家养老院、8家看守所,采集人群庞大而复杂,采集人员多、涉及机构多。无论是在转运样本的各大医疗机构的隔离病房,还是在发热门诊、隔离酒店、方舱医院都有采样转运组队员繁忙的身影。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每一次采样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一旦被采样人感到不适,呕吐、咳嗽产生的飞沫就会直接飞溅到护目镜或是身体上,大量的病毒喷涌而出,稍有不慎,就会是下一个感染者。N95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双层乳胶手套、防护靴、密封严实的防护服……每次采样都要包裹得像个粽子,汗流浃背。半天下来,流汗流得虚脱,缺氧到想呕吐。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们完成了武昌区35000余人核酸检测样本转运、数据统计以及700余件消毒样本检测工作。她们长期战斗在疫情的第一线,多少个深夜穿着二级防护装备在生物安全柜前数十小时的样本核对工作,时刻直接或间接接触大量的病毒标本,充当新冠病毒“探测器”,只为了尽快尽早找出人群中的阳性患者,找出传染源,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工作的坚决落实。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他们是新冠病毒的“扫雷人”


应消尽消,不留死角,把最脏最累的活儿留给自己,把最美最净的家园还给人民


整个CDC工作中,消杀算得上最苦最累的活儿了。武昌区新肺病例有七千余例,为了阻止疫情的蔓延,这七千余例病家都需要进行消毒处置。“应消尽消”,他们奔波于疫情防控的前线,对武昌区所有的确诊、疑似病例进行终末消毒处置及采样、患者死亡遗体处理,对各个集中隔离点、各社区街道、各类转运车辆、养老机构分别进行消毒处置及消毒培训。耐心回答每一个病家的咨询电话,细致处理每一例病例消杀,确保疫情防控各个方面的消毒处置都能科学落实。


紧急组建的消杀组在进行岗前培训、分组后,进入了24小时待命状态,做好随时背负喷壶开始高强度高难度的挑战。二月初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武昌区消杀组平均每天收到新肺确诊或疑似死亡遗体处置多达十几例,每天收到的需上门病家终末消毒也有七八家,各种转运车辆的消毒,消杀组全体队员每天休息时间不到5个小时。

连轴工作,寝食难顾,常常是深夜刚脱下浸透汗水的防护服如释重负,便接到电话奔赴下一个战场“扫雷排毒”。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遗体消毒,一具新冠病毒逝者尸体所释放的病毒比一个新冠病毒的患者所释放的病毒要强出近百倍。面对被新冠肺炎夺去生命的冰冷尸体,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距离死亡是如此的接近,凝重的气氛和对病毒的恐惧,让他们心里一阵阵发紧。

但想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想到每一个死亡病例家庭背后巨大的悲痛,便渐渐地战胜了恐惧,默默为那些逝去的生命送行,愿他们在天堂里没有疾病的困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消杀工作中。


病家消杀,冬日里寒风刺骨,他们背起几十斤重的消杀装备,喷嘴对准每一个角落不放过……几个小时下来,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里,早已汗流浃背。一天下来,肩膀被喷洒桶勒出深深的压痕,刺鼻的消毒喷雾钻进缝隙,熏得两眼通红,呛得喉头一阵火辣辣生疼。那已经起雾到看不清的眼罩和脸上勒出的一道道红色印记,便是对这份荣耀最好的记录。


在这个严冬,消杀组进行了武昌区八千余户病家消毒,消杀面积累计81.2万平方米。他们身穿防护服,肩背消毒桶,用身体当做行走的消毒器,用脚步丈量这片深爱的土地。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武昌疾控群英谱:他们是“侦察兵”“探测器”“扫雷人”!


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也是疾控人毕生的事业追求。对于疾控人而言,他们从未想过当英雄,甘于平凡,默默奉献,他们不过是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平日做好公共卫生,战前嗅得蛛丝马迹,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信息。

如果国家公共卫生是一艘巨轮,疾控就是瞭望人,预防在先,防止公共卫生这艘巨轮触礁。“功成”在谁不重要,“功成有我”方可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