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芪与黄芪的区别是什么?

用户9104401894937


北芪就是中药黄芪的别称。因为黄芪产地在我国北方,如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等地方,所以,黄芪又称为北芪,北芪是根据地域来命名的。


黄芪是植物蒙古黄芪或者荚膜黄芪黄芪的根部,名字中的“黄”就是根的颜色,这是根据颜色来命名的。


黄芪还有其他别称,如黄耆等。黄芪在古代最早是写作黄耆,“耆”是年长的意思,比如一群老年人中年纪最长的,称作耆年之人。所以,究其命名原因,可能与秦汉时期在补气药中,黄耆的补气效果最好,甚至在人参之上,所以取其意而命名。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主要功效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尤其适用于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者。


最好的黄芪表面呈灰黄色,切面中央有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状纹理,称为“菊花心”。嚼之微甜,有豆腥味。


黄芪炮制时有三种切法,横切、竖切、斜切。最常见的是横切。


横切


斜切


纵切


黄药师手记


过去,黄芪主要产于东北各地,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等北方各地。所以,黄芪,亦称:北芪。只是,黄芪和红芪有一点区别。古来,红芪主要产于甘肃,后来,南方一些地区也出产,并出口国外。但,黄芪和红芪,功效基本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