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就是把祖先的福报与我们的福报连在一起!


祭祖,就是把祖先的福报与我们的福报连在一起!

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敦厚习俗,相沿已数千年之久。在古代,上至君主帝王下到平民百姓,每年都会举行祭祖仪式。

祖先同我们是什么关系?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祖先是伏羲氏,距今有五千年之久。伏羲氏教导百姓佃渔畜牧、画八卦、造书契,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从伏羲氏到炎帝神农氏,就已开始农耕的生活,再到轩辕黄帝成为天下共主,文明开始形成。黄帝距今是四千五百年,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政治安定,文明进步。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使华夏民族的灿烂文明得以传扬后世。

据专家学者考证,中华民族万姓先祖有二万三千八百六十四个姓氏。《百家姓》,最初收录的四百一十一个汉族的姓氏,这些姓氏全都是一家人,都是炎黄子孙,就是说始祖是黄帝。由此可知,中华民族是一家,同体连枝,血脉相连,是不可分割的一个生命共同体!

我们的祖先、我们以及后代子孙是一体不可分的。大乘佛法讲的意思更深,不但祖先跟我们是一体,乃至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整个宇宙跟我们也是一体。佛在大乘经论上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未来佛就是所有的众生,都是同一个法身。佛和我们是同体的关系,“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没有条件,悲是怜悯苦难众生,众生跟我们是一体。佛菩萨对于一切众生的帮助和照顾是没有条件的!我们跟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我们要效法佛菩萨的大德,孝敬、爱护以及关怀一切众生,这也就是畅佛的本怀。

为什么要祭祖呢?

“不忘本”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人要懂得饮水思源、知恩报恩,才能积累深厚的福德。正如树木有根本才能长出枝叶花果,江河有源头才能形成滚滚长流;同样的道理,祖宗是我们的根源,有祖先的筚路蓝缕、开疆拓土,才有后代的繁荣昌盛与安定幸福。因此要常常怀念祖宗的恩泽,谨记祖宗的教训。

所以,祭祖的用意在于教导人们不忘根本、饮水思源、缅怀祖德、知恩报恩。我们对于千百年前的祖先尚且念念不忘,感恩戴德,对于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的道理?所以祭祖的主要的目的是提倡孝道。

为什么老祖宗、古圣先贤如此重视孝道?

“孝”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中华文化的根,因此,中华文化可称为“孝”文化。

什么是“孝”?

中国文字充满了智慧,“孝”这个字,里头的含义不可思议。“孝”是会意字,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老”代表上一代,“子”代表下一代,象征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关系。在“老”这个部分我们知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所谓“过去无始”;在“子”这个部分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所谓是“未来无终”,这两个字结合起来就代表着无始无终,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当我们看中国的“孝”字,至少我们可以看到“父子有亲”,这是人伦大道的原点,五伦的核心;把父子有亲展开来,我们会看到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彼此互为一体的关系,中国人仅用一个“孝”字就把它圆满地概括尽了。

为什么说孝敬是根本?

《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德行的大根大本,也是教育的源头。为什么?因为孝是人的天性,是对父母与生俱来的亲爱。一切的德行,都是从这种亲爱衍生出来的;一切的教育,也是以这种亲爱的教育为起点。

《孝经》上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教导人民相亲相爱,没有比弘扬孝道更好的了;教导人民遵循礼节,顺从长上,没有比弘扬悌道更好的了。孝道以父母为代表,然后把对父母的亲爱推而广之,对一切年长的人都要尽孝;乃至最后,推广到爱一切人、一切万物,所谓“爱心遍寰宇,善意满人间”。悌道(包括师道)以老师和长辈为代表,尊师重道、尊敬长辈,然后把对师长的尊敬推而广之,对一切从事教学与文化工作的人都要尊敬;乃至最后,推广到尊敬一切人、一切万物,诚如《礼记•曲礼》所说的“毋不敬”,佛法所说的“一切恭敬”。

孝与敬不但是人伦的根本,而且是各个宗教神圣乃至诸佛如来大道的根基。正如《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第一条所说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世出世间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从哪里来的?孝亲尊师。

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即使孔子、释迦牟尼佛亲自来教,都不会有成就,就算修的善法再多都是虚假的,所以不能成就德行。为什么?因为没有了根本,就像花瓶里面开的花看起来很美,两三天就凋谢枯死。所以真正想成就圣贤君子,一定要从孝敬的根本修起。

净土法门是当生成就的妙法。善导大师说,净土法门是万修万人去。为什么现前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修,如同树木没有根,其生命必然不会长久。这个根就是“净业三福”,一定要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修起。

祭祖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呢?

提倡祭祖,能够产生净化人心、移风易俗、振兴道德、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对于整个社会与民族的安定团结,具有深远的正面作用。

祭祖的第一个意义是报本反始、缅怀祖宗恩德,激发后代孝思。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的源头,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千万年道统承传的核心价值观。老祖宗、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祖先。

祭祖正是孝道的体现,是教导下一代如何行孝的教育方法。所以提倡祭祖就是提倡孝道,也就是提倡百善的根本。

祭祖的第二个意义是提醒我们要承传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与智慧宝藏,将它运用在当代,促进世界和平,造福当代人民,惠及后世子孙。所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就是报答祖宗恩德的最好方法。

如何承传古圣先贤的智慧?

中华先祖千万年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成果和经验,都以汉字文言文的形式记载在《四库全书》里头。他们念念为千秋万代的子孙着想;不但自身积德修福,以庇荫后代,而且还留给后世无与伦比的智慧宝藏。

然而,令他们担心的是文字会随着时代改变,改变到后来都看不懂了,所以老祖宗分语言和文言两条路走:语言会随着时代而改变,文言则从古至今永远不变;加上汉字是表意文字,不会随着语言而改动,所以汉字文言文能够贯通古今,是世界上最佳文化载体,是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

要能真正读懂古书,就必须先学习汉字文言文,取得打开圣贤智慧宝库的钥匙。你只要学会汉字文言文,即使孔老夫子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人,你念他的文字就跟与他通信、当面谈话一样。这种设想是大智慧,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所没有的。

老祖宗为我们设想周到,我们不能辜负他们,要直下承当,尽己所能,努力承传他们千万年积累的这些智慧与经验,这对于现代社会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言文如何学习?

学习文言文没有别的诀窍,就是要“读诵”。看着本子叫“读”,不看本子叫“诵”。怎么学习?李炳南老师教我们一定要熟读五十篇古文,教材取《古文观止》,从《古文观止》里面选五十篇。五十篇能够背诵,就有能力看文言文,像《四库全书》,我们就有能力阅读。我们能够熟背一百篇古文,就能够写文言文。一个星期背一篇,用上一年的时间,也可以背五十篇,我们文言文这把钥匙就拿到了。《四库全书》、三藏经典,对我们来说,文字的障碍破除了,我们就有能力阅读,并从中汲取古人的经验与智慧。

祭祖典礼的第三个意义体现在,它是礼乐的教化,能够陶冶人和平的气质。《孝经》上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显示礼乐对促成和谐社会与善良风俗的重要性。

什么是礼?

“礼”代表天地自然的秩序,能规范人类的行为。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应如何相处。

什么是乐?

中国传统的音乐是指德音和雅乐,非靡靡之音。“乐”代表天地自然的和谐,优雅的音乐能够调和人类的七情五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五欲又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七情。乐的作用就是让七情五欲“发而不逾规矩、不过度”,使人们懂得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我完善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

礼乐的作用是什么?

祭祖典礼是礼乐教化的充分体现。

祭祖过程所使用的乐器也很特别:击鼓与叩钟的作用,在于提醒大家祭祀礼仪必须诚心正意,尊重祖先文化的传承;另一个作用,则是体会钟鼓里面是空空如也,但是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以此表示心清净至极则生智慧,智慧而能应万变。演奏的乐器是用中国传统的古乐器:古筝、古琴、笙、笛、箫等。演奏的乐曲有《咸和之曲》《宁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都是安稳祥和的乐章,体现出中国人自古“以和为贵”的精神。

我们翻开《二十五史》,二十五个朝代,每个朝代政权稳定之后,不超过五年,颁布礼乐,社会就恢复正常。

祭祖的第四个意义是有助于维持社会安定。

我们现前的环境,可以说是在整个人类历史当中空前的混乱,天灾人祸频发,今天的社会大众沉迷于欲望享乐,放纵不良的习性,蒙蔽了纯真纯善的天性,所以社会动乱的现象愈来愈严重。

社会动乱的根源是什么呢?

根本的原因就是疏忽了“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宗教教育”。最根源就在于孝敬没有了。

用什么方法来化解社会动乱?

世界的安定和平要靠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孝与敬。要把孝道跟师道找回来;离开了这个根本,我们就没办法救自己,也没法救全世界的苦难众生。

由此可知,孝道不仅在过去适用,在现在和未来也都适用,都能产生敦厚世道人心的巨大功效。因此,孝道不仅是人伦大道,而且是社会安定与世界和平的根本。

社会安定、世界大同,要从我们自己做起;自己不做,要别人去做,世界永远不会有大同。圣贤人都是自己发愤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毛病习气,来给大家做好榜样。我们要努力把中国传统的教育找回来,也要帮助世界其他民族,把他们的宗教教育也都找回来。没有这些教育,这个世界不会有希望,人类的文明不可能长久;经济与科学,没有一样能靠得住。“教学为先”,无论是修身、是齐家,全部都是以教学为先,我们不能把教育丢掉。当前这个世界非常需要和平,中国人说“治国平天下”,平天下是以一颗平等心、以一颗无分别的心,去恭敬平等的对待一切万物,去和一切万物和谐相处,这是平天下。从哪里做起?要从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从这里做起。古大德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希望大家要读圣贤书,要学圣贤人。

我们要把祖宗的教诲认真落实,再推广到全世界,这个世界才能够真正的化解冲突,得到社会安定,世界和谐。

祭祖正是承传传统文化、振兴圣贤教育的最好方式,能够产生安定人心与和谐社会的正能量,是现代社会需要积极提倡的教育活动。

希望天下有识之士能够共同来提倡祭祀祖先,如果能够这样做,全世界人民共同过着真善美慧的幸福人生,确确实实可以实现。

祭祖,就是把祖先的福报与我们的福报连在一起!

慎终追远 缅怀祖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