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人家”,為何如此有意境?

三九天冬泳


《天淨沙·秋思》為元曲四大家大家之一的馬致遠的傳世名作,意境深遠。

古人寫詩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曲也亦然,文字與畫面感完美交融才稱得上有意境。這首小令,短短28字,卻包含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下的遊子等十種事物,並且把這些事物組成了四組畫面,這四組畫面又組成一幅大的圖畫,可謂妙手偶得,渾然天成。作者就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隨手一拍,就捕捉到了意境深遠的風景,然後再把它們自然地剪輯在一起,遂成千古絕唱。

具體到“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小橋為靜,流水為動,而人家則代表著人間煙火。這組圖畫的意境美在於動靜結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搭配。注意,作者是一位遊子,此時此刻看到小橋流水人家,會勾起作者怎樣的心思,或許這位浪跡已久的遊子,此時已身心俱疲,他想到了故鄉的村莊,想到溫暖的家,想起了美麗的妻子,那是他心中飢腸轆轆的鄉愁啊,如何讓人不斷腸?所以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美在於,給這幅略顯悲涼的秋日遊子圖,點染了一抹生動的亮色。

“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暖和“斷腸人”的悲苦,形成了一種絕妙的平衡。它在遊子心中點燃了一縷故鄉的炊煙,嫋嫋不絕,慰藉了那滄桑的風塵。


文趣新


自古以來,多少文人,無論是為詩,為文,小橋流水,竹籬茅舍,無不見諸毫端,:這是因為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廣大農村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不僅僅因為它很美,它更是中國人民吃苦耐勞的象徵,幾千年來,純樸善良的農民,日出面作,日入而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了財富,過膏和平安寧的生活,如果沒有戰爭,沒有突害,他們也就會滿足了。

有一首《西江月》描寫了這樣和平寧靜的農村生活境界…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心鋤頭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善小兒示奈,溪頭臥剝蓮,蓬。

幾千年來,廣大約農民,就生活在這樣的優美環境中,先生不息。

這也是:富貴人家仰慕的生活環境,他們給踢來到農村,傍山臨水,修建亭臺樓閣,臨淵而魚,賞煙霞,聽鳥音。

在現代,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在工作之餘,遠離塵嘯,訝風景於崇阿,陶冶自已的情操,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其樂無窮。

啊l小橋流水人家,它給我們的,示僅是這些,它是中華文比的汁華,完是中華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菁莪老人


再一次讀到這首詩,感嘆為何當年上學時,對詩中所寫毫不上心,而是不斷地停留在背誦的層面,只因當年年少?

我眼中的“小橋流水人家”

“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句,三個詞,動靜結合,雖未添加任何修飾,但從小橋讀到人家,讓人不自覺地腦補出這樣的一幅畫面:前方是一座木板搭成的小橋,耳邊傳來潺潺的流水聲,不遠處落著幾處人家,此刻正炊煙裊裊……

然而,再試想一下:秋天的黃昏裡,身為遊子的你,走在一條人煙稀少的古道上,道旁長滿枯藤,老樹上的烏鴉不停地在叫喚著……牽著那陪你走過千萬里路的馬,其現已消瘦不堪,然而前路仍漫漫……

相信每一個人心中的“小橋流水人家”都不一樣,或生氣勃勃或蕭瑟寂靜,然而放到整首詩中,在那樣的秋風蕭瑟、夕陽西下的環境下,都會讓遠在異鄉為異客之人,倍感思親!

心疼讀懂作者的自己

雖然感嘆當年,反覆背誦只為默寫,但是更加心疼此刻的自己,因為我已不再是當年的我,不再是爸媽臂膀下無憂無慮的孩童。

此時此刻,遠在他鄉,雖然沒有“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但卻同樣是“斷腸人在天涯”!


奶茶愛尚咖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


關中博雅齋


引言:“小橋流水人家”來自一首著名的元曲《天淨沙·秋思》,要分析這句曲子的意境,不能把它單獨剝離出來,必須放到整隻元曲中去品味和感受。原曲如下: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 我們來看看這隻曲子為何如此著名吧。

此曲一開始即白描了一副蕭瑟的秋景,這幅秋景圖中,有枝葉凋零枯萎的老樹和樹藤,樹藤上棲息著嘎嘎鳴叫但並不討喜的烏鴉,一個遠在異鄉的遊子,牽著一匹瘦馬走在空無一人的古道上,他極目遠眺,看到了和充滿居家氣息的小橋流水人家,在這個異鄉的秋日黃昏,這一幕觸動了他的思鄉之情。何為愁?離人心上秋。

這首曲子採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先是描寫一副蕭瑟的秋景,最後一句點明思鄉之情,蕭瑟的秋景在思鄉之情的映襯下更顯蕭瑟,而思鄉之情由於蕭瑟的秋景的烘托也更讓人斷腸。這種婉約含蓄不直白的寫法最善於營造意境,而意境也是東方傳統美學的終極追求。

這種手法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比比皆是,比如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的第一支曲子【正宮·端正好】也是採用了這種寫法,即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離別之情,原曲如下:碧雲天 ,黃花地, 西風緊 ,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這隻曲子同樣做到了情景交融,將蕭瑟的秋景與離別之情完美地融合到一起,與《天淨沙·秋思》有異曲同工之處。

結語:什麼是意境,我理解的意境就是不直白,婉約含蓄,表現在創作上要借景抒情,借物言志。這和我國傳統的美學理念,以及為人處事的哲學思想都是相一致的。縱觀那些著名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曲,基本都是這種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


小滿老師說電影


第一,馬致遠是元代的曲作家,他和關漢卿、白樸、鄭光祖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更是家喻戶曉。馬致遠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可見他創作的元曲成就之高。

《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全文28個字,無一字寫秋思,卻字字相連飽含秋思之意。馬致遠也因此被稱為"秋思鼻祖"。

第二,此曲運用白描手法,寥寥數字,表達了濃濃的遊子思鄉之情,意境深遠。

枯死的藤蔓纏繞著落盡了葉的老樹,黃昏時候,歸巢的烏鴉在老樹上一聲接一聲地悽慘地叫著。潺潺的流水旁坐落著幾戶人家,炊煙裊裊,流水之上有一座小橋,多麼溫馨的夕陽晚景圖啊!

可是這溫馨之景與作者無關。古老的道路上,凜冽的寒風中,行走著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太陽落山了,在外流浪的遊子啊,分外思念家鄉。

第三,從全曲來看,運用了反襯手法。全曲主旨是表達遊子對家鄉的思念,而第二句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卻是以溫馨的生活場景反襯作者漂泊他鄉的孤寂與淒涼。

第四,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經典詩詞曲著作更是不計其數。想要深刻理解詩詞意境,需要多讀多背經典拙作,這樣才能透過表面字詞看懂文章的深遠意境。

希望以上幾點能對您瞭解這首元曲的意境有所幫助。




梅姨的智慧錦囊


小橋流水人家,是由三個名詞組成的一句話,它包含了三種物體,一是小橋,二是流水,三是人家。由三種物體組成了一個事物,也就是田園風光,是一幅很美的山水畫,讀到小橋就想起了過去農村的石拱橋,讀到流水就想起了小橋下的流水,讀到人家就想起了小橋旁邊的房屋和人,人家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房屋,二是人,有房屋有人才叫人家,如果是小橋流水房屋那就是一個呆版的地方,換成人家就有了動態的感覺。給人以活的意境,流水在動,但它沒有氣息,通過水的流動和人的活動及固定的小橋房屋,達到了動靜結合,充滿活力。意境很好,彷彿置身其中,感覺到了美好的田園風光和生活。


趙有會Z2226


《天淨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夕陽斜掛在山頭欲落還留的樣子,依依不捨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滿目淒涼,藤是枯萎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

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在吹著它走向風燭殘年。

道是荒涼的古道,馬是體弱無力的瘦馬。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怎麼能不斷腸呢。

你看這小橋、流水、人家都是那麼安詳,那麼靜諡。又是那麼溫馨。而我的家鄉、親人卻又離我那麼遠。

如此蕭瑟、悲涼的景色,引人盡顯愁腸 ,但馬致遠又加上安詳,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做反襯,使愁情更為深切,悲傷更為悽瀝。也更顯思鄉之厚重,想念之深沉。寫景之妙盡妙於此也!


史永wang


這句與上句是自然意境對仗: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裡面包含著虛實兩景,充分渲染了人世間的炎涼而又自然,可聽得到心中的慨嘆!詩的寫法除整首詩的尾句外,全是名詞的堆砌而且對仗工整,使人讀起來韻味很濃,唱起來簡直振撼人心而又暗暗傷感!這就是詩的一種魔力!


直又直


看著就舒服,心曠神怡,難道你不願意嗎,難道你不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