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的製造業就不純粹了嗎?

製造業與互聯網產業之間,似乎天然就存在的溝塹。製造業既羨慕互聯網產業的火爆,又覺得其是空中閣樓,缺乏根基。而互聯網產業則對製造業的傳統、保守的模式缺乏認同。而近幾年,隨著技術發展與觀念進步,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開始變得微妙起來。

製造業與互聯網產業,在十餘年間,從“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逐漸開始“水乳交融”。最先交互的地方在小宗商品和小設備領域。在線交易的興起讓顛覆了傳統消費模式。而小宗商品和小設備低廉的特點,讓其在線上交易中更容易被買方所接受。製造業與互聯網產業之間的交互,也在C2C(消費者互相之間進行銷售買賣)、B2C(企業對客戶間電子商務活動)、B2B(企業對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活動)中逐步加深。

上網的製造業就不純粹了嗎?

現在,互聯網平臺成為製造企業的重要的拓展市場的途徑。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老闆認可互聯網帶來的市場商機,但是也僅僅止步於此。更多的製造企業,在市場較好的情況下還是更傾向於傳統模式,互聯網的作用似乎只是一種時興的市場補充手段。但是這種情況也在逐步瓦解。近期的疫情就給製造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思考。

在此次疫中,人員密集型和和採用傳統管理手段比較多的企業受到的衝擊更大。傳統的生產方式讓其在員工返崗困難的情況下,生產變得難以為繼;傳統的管理模式則讓這類企業在線下交流不暢的情況下運營效率和信息靈敏度降低。筆者在網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疫情後中國製造的五種可能性變化》關於互聯網產業與製造業發展的看法就與筆者不謀而合。

上網的製造業就不純粹了嗎?

在《疫情後中國製造的五種可能性變化》中提到,疫情後產業互聯網實踐的速度會加快。因為傳統的生產、運營模式的弊端開始暴露——“傳統的管理方式就是車間使用更多的工人,供應鏈、運營平臺、營銷系統仍然是依靠傳統的現場、線下人力進行處理,整個價值鏈基本以人工為主且必需現場操作導致整體運營成本高居不下不說,在特殊情況下,這種局面也降低了整個運營的效率和靈活性。”

文章還提出,在企業模式弊端顯露的情況下,更多企業會開始看到“更加快速、更加靈活、總體成本更低,也使得總資產變得更輕,更能有效的面對各種市場情況以及突發事件”的產業互聯網的優點,這或將讓“中國製造迎來一波產業互聯網落地的高潮”。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趨勢勢不可擋,但其中還有一些阻礙因素,如長期形成的觀念和對陌生事物本能的抗拒。就拿筆者熟悉的機床行業來說,在筆者與一些業內人士的交流中發現他們對與互聯網的結合存在擔憂,害怕其會讓行業發展重心偏移,變得不“純碎”。

他們對機床行業“大而不強”、“同質化嚴重”、“核心創造力不足”等現狀有更深的體悟,因此也更傾向於“沉下心來做好產品,練好內功”的發展模式。他們認為,業內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缺乏競爭力的的主要原因的是產品不強,因此更需要腳踏實地。這種想法本身沒有問題,但也導致了一些業內人士過度“務實”而把互聯網及一切相關產物打上“不務正業”的標籤。實際上,二者完全是相輔相成、互為助力的,也並不影響製造企業的發展本心。相反,如果兩者結合得當,反而會達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現在,以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的興起,為製造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也將催發製造業與互聯網產業更深度的結合。

點擊“瞭解更多”,幫您輕鬆買賣機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