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公考人“迷惑行為”大賞​!


當代公考人“迷惑行為”大賞​!

說到“迷惑行為”,我們先來探究一下根源,“迷惑行為”這個詞最早源於日本,是日本國人對困擾行為的一種含蓄、內斂表達,究竟是怎麼表達的呢?且聽“今晚月色真美”事件。


話說日本文學家夏目漱石曾在學校當英文老師,有天在課堂翻譯一篇英文短文時,出現“I love you”句子,學生直接將其翻譯成“我愛你”,這時夏目漱石老師就發話了,日本人是不會這樣說的,要委婉含蓄,我們可以說“今晚月色真美”(可以想象的一臉陶醉相哈),學生一臉疑惑,反問道,那女方要怎麼回應呢,這位夏目漱石老師就說啦,如果同意,直接回答“風也溫柔”即可!

哈哈,果真是夠含蓄。


可是,當“迷惑行為”來到中國,卻成為了中國網民的狂歡式宣洩,儼然成為中文互聯網世界的一股“清泉”,網上各類“黑人問號臉”的“沙雕事件”滿足了一大批網民的搞笑需求和獵奇心理,甚是受追捧。今天咱們就來細數下當代公考路上的各種迷惑行為。


迷惑行為1:

公考好難,三年奮戰終成功!

現實情況可能是:第一年奮戰了一天,第二年奮戰了一週,第三年奮戰了三個月,還有可能是遭受了導氮人的連番轟炸,才得以持續奮戰,最終成功上岸。


迷惑行為2:

心情不爽就想另謀高就

現實情況可能是:心裡默默地籌謀了很久,只待享受禮花噴放時的璀璨,偷偷去報考時,卻發現需要現單位出具證明,小心機暴露無遺,還得糾結考不上的失面子問題,心裡頓時有無數個“草泥馬”在奔騰。


迷惑行為3:

朋友圈裡打卡監督學習

現實情況可能是:第一天,完成計劃;第二天,照舊學習;第三天,歇歇吧,不行!那麼多人看著呢;第四天,朋友圈不過是個顯擺的地方,哪有那麼多人關注你,太累了,休息一下吧,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迷惑行為4:

為了公考上岸,拒絕一切社交活動

現實情況可能是:一會慰問下學友、一會關心下閨蜜,黃金時間再補充點營養,真是學習五分鐘,休息兩小時,只是沒出門而已,感謝我們發達的互聯網呀。


迷惑行為5:

起早貪黑去圖書館佔座,爭做努力學習的小公舉。

現實情況可能是:座位佔好了,後顧之憂已解決,那就趴會兒吧,畢竟精神足才能高效學習,再次睜開眼發現已經是兩小時之後,吃點早餐再學吧,吃飽了才有力氣學習呀,結果,翻開專業書時已經是中午11:30。


迷惑行為6:

臨陣磨槍,不快發亮。

現實情況可能是:各種求神拜佛,求完孔子求菩薩,最後再拜拜財神,拜拜關公,各位大神笑而不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