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听人说对于国学文化要去其糟粕,那么去掉的真的是糟粕吗?是不是很盲目呢?

不二蒙教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哦,说明你本身不是人云亦云的人,是有足够独立思考能力的。而对于个体而言,他的个体性和唯一性,也正在于独立的思考。

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是基于个体的认知水平的。认知越能突破成规、界限、偏见的人,越能看清一些事物的本质。

这个问题的处理,其实也是一次认知的大考验。我们初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点:去其糟粕的问题。

一种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特定生产力条件下的形成的文化,有其历史的必然,或者是为某种政治形态服务的特殊产物。

也就是说,这些时代文化,我们都需要历史地去看待,而不是以现在的审美或功利的标准去衡量它们。

这种有距离的审美,在消除时代隔膜的可能性之下,你需要的是,尽可能融入进去,感受一时一代的特有文化。丰富自己,在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辨,而不是以现有眼光去抛弃。

第二点:取其精华的问题。

为什么要取其精华?无外乎是传承和适用。

但是,你凭什么判定这些就是精华呢?或者你现在是精华,那再过百年呢?所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是坚决不能一棍子打死某些东西,也不能一揽子就说这些东西要传承千秋万世。无论哪种行为,都是短视而功利的。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正确地做法,应该是:

第一,不能割裂文化的整体性。要不然,咱老祖宗的文化史就七零八落了。这也会造成咱们民族记忆的断层。

第二,要取其精华,就必须精通其所有的糟粕,不知糟粕,何来精华呢?

第三,即使用其精华,也只能阶段性解读和应用,要随时随刻进行反思。要不然,你所谓的精华,若干年后,也将被鄙弃为糟粕。

总言之,世间没有一层不变的,只有你足够的认知水平,才能站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地方,来相对合理的评价和借用我们的文化。

与诸君共论。



图腾读书


社会文化应该多样性!有些文化尽管我们不喜欢,认为其糟粕,它也是存在的!对于这种文化,我们不宣扬,它只要不违反法律,应该允许。


聚星小院


不是,那是文化精粹


停经名家


我个人为,国学文化所包含的东西存在,都是有道理的。不过是在不同时期,看到的结果不一样而已。当你遇到了就有用。中国几千年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瑰宝。不能随意丢弃。在很多方面老祖宗的智慧是远超现在的。赵州桥来说,1400年了还在使用。谁敢定国学文化有糟粕。在现在看来有些东西,国学里面的不好的东西是在特殊时期产物。只是不适合现在这个时期,并不是糟粕。


王微通


其实,你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用深入业务领域,咱们用最基本的辩证法就能回答——事物皆有两面性,世事皆不出外。国学文化当然会也是如此,精华糟粕并存,就看你如何理解。


大劦说国学


对于所谓的“文化糟粕”,应该采取“不扬不弃”的态度,要保持其完整性。人为的“断章取义”是不可取的,更不能鼓励别人点燃蜡烛的同时,你却蒙上了人家的双眼。


金涛书法


“精华”与“糟粕”不能简单机械地划分,而应以我们现在的生存和发展为标准,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尸温余凉


我个人为,国学文化所包含的东西存在,都是有道理的。不过是在不同时期,看到的结果不一样而已。当你遇到了就有用。中国几千年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瑰宝。不能随意丢弃。在很多方面老祖宗的智慧是远超现在的。赵州桥来说,1400年了还在使用。谁敢定国学文化有糟粕。在现在看来有些东西,国学里面的不好的东西是在特殊时期产物。只是不适合现在这个时期,并不是糟粕。


刘敦杰


这是现代人自大的表现,其实愚蠢至极。

孔子: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



粤品粤德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社会风气、价值取向都会影响一个时代对文化的解读方式。

封建时期的国学文化要流传到后世,必然要符合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那么放在当代,必然就有些思想和主张是不适合现代社会的,也就是所谓的糟粕。

还有一些社会文学,各个时代得社会风气和价值取向不同,民众的道德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有一些在当时可能并不算离经叛道得思想,放在现在,那便是大逆不道。我们也将这些称为糟粕。

所以,国学文化中的糟粕算不算真的糟粕,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