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这位民国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与爱情八卦无关

“在现代中国的文化界里,母亲也许可以算得上一位多少带有一些“文艺复兴色彩”的人。

她把多方面的知识与才能,即文艺的和科学的、东方的和西方的、古代的和现代的汇集于一身,并且不屑于人们常说的修养,而是在许多领域都能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儿子梁从诫的这段话非常精确地概括了诗人、建筑学家林徽因一生的特征和成就。

林徽因,这位民国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与爱情八卦无关

林徽因的一生见证了二十世纪早期中国历史的变迁,而她被三个颇有才华的男人深爱的爱情故事更是为民间所非议与传颂。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她一生为中国建筑事业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和卓越贡献。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杭州富贵之家,祖父林孝恂,福建人,中进士后一直在浙江做官。父亲林长民儒雅风流、才华超群,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林徽因母亲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第二任妻子,是个没受过教育的旧式妇女,只是因为长得漂亮而嫁入林家。

林长民原本就不喜欢林徽因的母亲,后来在上海迎娶了年轻美貌的三夫人程桂林后,对林徽因的母亲更是不闻不问,独留她住在僻静的后院,过着被遗忘的生活,终日怨天尤人。

伉俪携手,海外求学


林徽因,这位民国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与爱情八卦无关

林徽因和梁思成订婚后,在家人的安排下,于1924年6月携手前往美国学习。去美国留学前,梁思成并不确定自己学什么专业,但是林徽因却16岁时随父亲在欧洲游历时,在女房东建筑师的引领下,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梁思成爱屋及乌,选择和林徽因一起学建筑。到了美国后才发现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好改为学美术,选修建筑学。在宾大的三年期间,林徽因因为其悟性高,以及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让教绘画的老师对她十分赞赏。

宾大毕业以后,梁思成原本要去哈佛学习东方艺术博士,但是因为哈佛大学关于中国建筑资料非常缺乏,决定回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两年后交博士论文,于是两人在欧洲结束蜜月旅行后回到中国。

梦系中国,学成归来


林徽因,这位民国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与爱情八卦无关

回国后,梁思成起初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系主任,着手创立中国的新兴建筑学科。梁思成讲建筑学概论,林徽因则当建筑系的专业英语老师和美术装饰史老师。

后来他们回到北京受聘于中国营造学社,潜心研究中国古建筑,从此开启了梁思成和林徽因为中国古建筑奉献一生之路。

他们实地考察中国明清以前的古代建筑,从北京西山的卧佛寺、杏子口的三座700多年的佛龛,到山西应县辽代的木塔以及云冈石窟。

林徽因,这位民国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与爱情八卦无关

他们走过了泥泞的山路,睡过满是跳蚤的农家草棚,吃的是农家的粗茶淡饭,为了工作方便,林徽因甚至和当地的妇女一样,把头毛巾扎在头顶上。

1931年到1937年之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北京过着相对安稳的日子。他们在胡总布胡同的家里,经常每到周六就会高朋满座,有名的便是“太太的客厅”。

座上客都是政治学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文学家沈从文,大学者胡适,艺术史家邓以蛰,哲学家金岳霖,大诗人徐志摩等学界泰斗。

抗战爆发,颠沛流离


林徽因,这位民国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与爱情八卦无关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他们开始过上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从北京到长沙、从长沙再难逃到昆明,好不容易在昆明郊外安了家,营造学社又要搬往四川李庄。

在李庄他们一共生活了5年,在那物质匮乏和封闭的小山村里,夫妻俩都受着病痛的折磨,好在对古建筑的热情犹如一束光照亮着他们艰难岁月的前行之路。

新一期的营造学社汇刊经过全体学院的抄写、绘图、印制和家属们帮助折页装订包装,这些刊物,在连天的炮火中,从李庄寄到全国、全世界的建筑学界。

在李庄营造学社简陋的工作室里,在夜晚昏黄的油菜灯下,在半饥饿的状态下,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写作。

在《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前言里,梁思成坦言没有妻子林徽因20多年来共同为建筑事业不懈的努力,没有她的合作与启迪,无论是本书的撰写,还是对中国建筑的任何项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重回故里,英年早逝


林徽因,这位民国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与爱情八卦无关

1946年7月,经过多方努力,林徽因夫妇终于得以重返北京。此时的他们,儿女已经成长大,而他们夫妻俩也疾病缠身。

因为林徽因对于建筑的长期研究和独特艺术水准,先后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当凝聚了自己全部心血的作品被正式确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徽时,林徽因难掩激动之情,一阵眩晕袭来,眼泪夺眶而出,整个人虚弱的几乎不能从椅子上站起来。

除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北京城的古建筑保护上了费尽心血。然而梁思成、林徽因的声音在摧毁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浩大声势中,如浪花般被巨浪吞没,只留下那句无奈的“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让历史去验证。

1954年秋冬,原本就柔弱的林徽因终年长期劳累,双肺被结核杆菌深度吞食,于1955年4月与世长辞。

张奚若、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13位大佬为她操办后事。同时因为她为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殊贡献,遗体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镌刻着: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建筑师”这三个字也是对林徽因一生最大的肯定。

林徽因的一生是短暂的,在民国文化的土壤上,在那个才女辈出的时代,她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在古建筑间穿行,在诗文中游走,漫步于红尘之上,淡定、从容、与世无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