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歷代鎮守雲南的黔寧王沐英

順治十六年(1659年),吳三桂攻下雲南,即開藩設府,鎮守雲南,總管軍民事務。他為自己整修了一座豪華的平西王府,位於今天昆明市區的五華山。這座清代的雲南平西王府的建築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開國大將沐英修築的西平侯府。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沐英等人征討割據雲南的元朝梁王勢力。沐英一舉消滅了元朝殘餘和段氏的割據力量。朱元璋特封沐英為西平侯,詔令沐氏子孫世代為大明鎮守西南邊陲。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沐英留鎮雲南始,沐氏子孫世代承襲雲南王,鎮守雲南長達近280年。

歷史故事——歷代鎮守雲南的黔寧王沐英

洪武十九年(1386年),沐英在昆明北部的翠湖附近修築了自己的西平侯府,並一直居住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當沐英獲悉皇太子朱標去世,傷心過度,不久病逝於雲南任所。沐英去世後,沐家世襲不絕,歷代都以西平侯府為居所,府內的建築也不斷擴大。明末農民起義軍大西軍入滇時以之作為劉文秀的“蜀王府”,後落到吳三桂手中,至其敗滅。

歷史故事——歷代鎮守雲南的黔寧王沐英

朱元璋在征戰天下的過程中,當遇到一些中意的後輩,就會收養為義子。在朱元璋收養了近20位義子,沐英無疑是最優秀的。沐英之所以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沐英和朱元璋的身世非常的相似。沐英出生在安徽濠州定遠縣的一個貧苦人家,很小的時候,沐英的父親就病死了,後來沐英跟著母親四處流浪。在流浪的過程中母親也去世了,8歲的沐英成為了孤兒和乞丐。至正十二年(1352年),沐英被膝下無子的朱元璋夫婦發現並收留,不僅認沐英為義子還改姓朱。朱元璋夫婦待他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不僅教他識字讀書,還教他如何帶兵打仗。沐英於是在戰亂、兵營、征途中度過童年。

歷史故事——歷代鎮守雲南的黔寧王沐英

為了培養沐英,朱元璋就將12歲的沐英帶在身邊,做一個近身侍衛。當沐英長到18歲時,朱元璋對沐英委以重任,先是他鎮守鎮江,後來又提拔為江西重鎮廣信(今上饒)鎮守使。公元1367年,朱元璋攻打福建,在戰爭過程中,因沐英表現非常突出,朱元璋夫婦就沐英叫到跟前說道:“現在你已經功成名就了,你可以恢復原來的姓了。”

歷史故事——歷代鎮守雲南的黔寧王沐英

關於沐英的姓什麼一直是一個謎。明人李紹文《皇明世說新語》中記載:有一次朱元璋問朱英說:“朱英呀朱英,你到底是誰的孩子呢?“朱英只是一個勁地回答:“我就是陛下的孩子,深沐陛下和皇后的養育之恩。”朱元璋似乎不肯罷休,還是一個勁地問朱英,朱英卻始終磕著頭對朱元璋重複剛剛說過的話。就這樣來去了幾個回合之後,朱元璋一下子笑出了聲來。最後,朱元璋對朱英說:“你是朕的養子,現在就是不讓你恢復原來的姓氏,也不能讓你再隨我姓朱了。既然你一直口唸深沐養育之恩,就賜你姓沐吧,讓你可以永沐皇恩。”

歷史故事——歷代鎮守雲南的黔寧王沐英

洪武三年(1370年),沐英被封為鎮國將軍,年輕的沐英成為了朱元璋最信任的人。洪武十年(1377年)農曆四月,鄧愈、沐英領兵至甘肅、青藏,分三路前進,進攻川藏,一直打到崑崙山。回師途中鄧愈去世,沐英率領軍隊返回,因軍功獲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年祿二千五百石,並被授世襲憑證。

歷史故事——歷代鎮守雲南的黔寧王沐英

洪武十四年(1381年)農曆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軍三十萬征討雲南的元朝殘部。元朝梁王聞訊,派平章達裡麻率十萬軍隊前去抵禦。沐英等人率領士兵冒著霧前進,迅速到達曲靖。當時達裡麻軍列陣白石江一岸,明朝軍隊在另一岸。傅友德欲即刻渡江,沐英不同意,說敵方已兵陳對岸,扼制水面,這樣渡江對自己不利。於是只擺出渡江的樣子,臨江而立,另派幾十人從下游潛渡,到達對岸後鳴金吹角,大造聲勢,致使達裡麻軍陣勢開始動亂,明朝軍隊趁機渡江。沐英讓勇猛會游泳的士兵在前面,登岸後與達裡麻的軍隊展開大戰。達裡麻大敗被俘,二萬士兵被俘,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聞訊自殺,昆明不攻自破,盤踞雲南的殘元勢力被消滅。

歷史故事——歷代鎮守雲南的黔寧王沐英

洪武十五年(1382年)閏二月,沐英和藍玉領兵西攻大理。段氏聚眾守在下關(點蒼山有上、下二關,又稱龍首關、龍尾關)。王弼進攻上關,沐英、藍玉親自率兵進攻下關,形成犄角之勢;另派一隊人馬攀援點蒼山背後而上,居高臨下作為策應。沐英身先士卒,策馬渡河,將士在他的後面跟隨。段氏不知背後虛實,陣勢潰亂,兵敗被俘。攻佔大理後,沐英、藍玉或分兵其他地區,雲南西部大部歸附明朝。

歷史故事——歷代鎮守雲南的黔寧王沐英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農曆八月,朱元璋的馬皇后病逝,沐英聞訊悲傷過度而咳血。雲南全部平定後,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季,沐英去京師朝見朱元璋。朱元璋高興地說:“自從沐英鎮守在西南,朕就高枕無憂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年僅48歲沐英的靈柩運抵京城應天府時,朱元璋親往迎接,並派遣宮中官員,負責安葬,追封沐英為黔寧王,諡昭靖,侑享太廟。葬在南京之南,由三山環衛,背靠山脊,面向一片碧綠的湖水。他的歷代子孫多封王公,都葬在這裡,此地就被叫做“將軍山”。

歷史故事——歷代鎮守雲南的黔寧王沐英

1950年,祖孫三代都是盜墓賊康永海偷盜了將軍山的沐英墓,除了得到一兜子寶貝,他還意外地獲得了一隻冥器——梅瓶。康永海抱著這隻梅瓶,直奔南京的新街口,將這隻梅瓶賣了5根黃魚(金條)。精美的梅瓶出現,很快驚動了南京政府的文物部門,它的出現,代表著一座大墓被盜。很快,當地政府就發現沐英墓後的盜洞,他們將這個消息上報到了南京的公安機關。不久之後,康永海被押赴刑場槍決,南京地區的盜墓歪風終於被剎住了!這件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為國寶級文物,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