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帶飯”上班?不注意這幾點,可能會讓人進醫院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平穩,

很多地區已經漸漸開始復工了。

一些復工的小夥伴,

擔心外面的飯菜不安全,

選擇自己帶飯,

便宜又健康。

疫情期間“帶飯”上班?不注意這幾點,可能會讓人進醫院

不過,隔了一個晚上的飯菜,

吃起來能保證衛生嗎?

這種擔憂是有道理的,

最近就有不少白領,

最近,浙江醫院消化內科門診的患者多了不少,浙江醫院消化內科、營養科主任鄭培奮主任醫師介紹,最近幾乎每天都有吃自帶午餐導致發病的,大多是年輕的女白領。

疫情期間“帶飯”上班?不注意這幾點,可能會讓人進醫院

26歲的朱小姐(化名)有帶午飯的習慣。上週四,她帶了前晚剩的炒雞蛋和銀耳湯當午飯,吃完後就腹痛、嘔吐,只好到醫院看病。

32歲的徐女士上週也碰到同樣的遭遇。上週五,她帶的是前晚的剩菜,結果中午吃完就上吐下瀉。

醫生推測,最近氣溫升高,有利於細菌繁殖,如果盒飯沒有加熱完全的話,就可能導致食物中毒。

自己帶飯,怎樣保證安全?

自己帶飯該怎樣保證衛生又安全呢?

最好能注意以下幾點:

1、別帶涼拌菜

由於沒有經過加熱殺菌,再加上切過的蔬菜難免會滲出菜汁,涼拌菜簡直就是微生物的天堂。

涼拌菜本來就是衛生風險很大的一種菜,還是現做現吃比較安全。

2、提前分裝,冷藏儲存

在菜品做好之後,最好提前將想帶飯的部分撥出來,放進飯盒冷藏儲存。

如果吃過飯之後再分裝菜品,很可能會將唾液和空氣中的細菌帶入飯盒中。

而如果將熱的飯菜放入冰箱中儲存,飯菜中的熱空氣遇冷收縮,會使便當盒形成負壓從而密封地更嚴實。

有人擔心熱食放進冰箱會減少冰箱壽命,實際上並不會,只會多消耗一點電而已。以此來換飲食的安全是值得的。

3、食物加熱要徹底

食用前,要將飯盒內的食物徹底加熱,這也是保障安全的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擔心加熱太過,飯菜味道變差,可以在做菜時將菜品炒至八成熟的程度。

另外,還要注意不要將飯盒裝得過滿,食物裝到飯盒的2/3或3/4滿度為宜,否則容易出現部分飯菜已經熱了,但中心部分還是冰冰涼的情況。

帶盒飯,怎樣色香味俱全?

在飯盒裡悶了半天又再加熱的飯菜,

味道、顏色都難免變差,

該注意哪些事情,

才能讓盒飯和新鮮飯菜一樣好吃呢?

少用綠色蔬菜

很多綠色蔬菜,在二次加熱後都會變黃,味道也會變差。如果要帶飯,最好少用這種蔬菜。

一些綠色的調味料也是一樣,比如青蒜、香菜等。

多用淺色蔬菜

白菜、包菜、娃娃菜等淺色的葉菜二次加熱後口味變化較小,適合帶飯。

同時,還有人苦惱,

每天做飯、帶飯,

花了太長時間,

該怎麼更快地準備盒飯呢?

週末處理肉類

買好的肉類,可以在週末就切好,用小袋分裝,隨用隨取。

一些適合燉煮的肉類,還可以在週末進行初步的加工,例如醃製或者煮至斷生,省下之後再次加工的時間。

半成品菜冷凍保存

一些菜品,可以在煮熟之後整體放入冰箱冷凍,食用前拿出解凍加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