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新冠疫情自爆發以來

就受到全世界的密切關注

截止北京時間3月31日13時56分

全球確診病例累計

已達到578867例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截圖及數據來自人民日報.丁香醫生)

為抵抗新冠疫情的進一步蔓延,很多國家都積極採取了相應處理辦法和防疫措施。

“群體免疫”這一概念在防疫期間也被提及,什麼是群體免疫呢?今天小科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什麼是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也叫牛群免疫,最早指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群體免疫水平高,表示群體中對傳染具有抵抗力的動物百分比高。

因為,疾病發生流行的可能性不僅取決於動物群體中有抵抗力的個體數,而且與動物群體中個體間接觸的頻率有關。

如果群體中有 70%—80% 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我們可以以人群接種疫苗產生抗體作為例子: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小藍人代表沒有免疫力的健康人

小黃人代表已有免疫力的健康人

小紅人代表已感染、有傳染性的人


如圖所示:小黃人越多,達到一定比例,阻斷疾病傳播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醫學專業的解釋就是:小黃人就是指個體免疫的存在,個人對病原體(比如病毒)有了免疫力,產生了針對病毒的抗體和特異性T細胞。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讓人們獲得“群體免疫”最常用、最有效、最便捷

的方法,就是普遍接種疫苗。

目前“新冠”疫苗還在試驗期,所以,暫時無法通過接種疫苗來獲取免疫力。

群體免疫抗擊疫情靠譜不?

“群體免疫”的概念被廣泛用於傳染病防控中,根據牛津大學發佈的報告得知,“群體免疫”也有嚴格的適用範圍。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群體免疫”只適用於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對於非傳染性疾病則無效,因為形成“群體免疫”的核心是需要有足夠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

根據德國哥根廷大學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系講席教授於曉華髮表的文章:“群體免疫”是否有效,需要達到“群體免疫”門檻,這與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值相關。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基本傳染數的概念:衡量病毒傳播能力的最重要指標,就叫做基本傳染數 R0。

它指的是,在自然情況下(沒有外力介入,同時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一個感染到某種傳染病的人,會把疾病傳染給多少人的平均數。

有以下3種情況:

如果 R0 < 1,表示傳染病得到控制,將會逐漸消失;

R0 = 1,傳染病則會變成人口中的地方性流行病,就像擊鼓傳花般一個傳一個;

R0 > 1,傳染病則會以指數方式爆發,一傳十百千萬,R0 的數字愈大,疾病將越難以控制。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下面這張圖是歷史上幾次大流行傳染病的R0,而另一張則是對應的產生群體免疫的大致門檻。

目前來看關於新冠病毒的 R0 數值大概在 3 多些,免疫門檻估計在 70% 左右。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Wiki 數據)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在歷史上,烈性傳染病天花的被消滅就是依靠“群體免疫”的原理。

根據世衛組織公佈的數據,在天花被消滅之前,它已困擾人類至少3000年。

僅在20世紀就奪去3億人

的生命,最後一例已知天花流行病例據報1977年發生在索馬里,隨著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疫苗,世衛組織於1980年宣佈消滅天花。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在歷史上,人們也利用“群體免疫”的原理,通過接種疫苗控制麻疹、牛瘟等疾病的傳播。

但牛津大學強調,

只有在大多數人都接種過疫苗的情況下,“群體免疫”才有效。

案例

每20人中有19人需要接種麻疹疫苗,才能保護未接種疫苗的人,如果沒有足夠多的人群接種疫苗,“群體免疫”就會失效。

2000年,聯合國宣佈美國已經消滅了麻疹,然而到了2019年,麻疹在美國全面暴發,主要就是因為接種麻疹疫苗的人數減少,“群體免疫”失效。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國內一位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群體免疫”理論本身沒有問題,但前提是已經研發出疫苗。

饒毅表示:一般來說,如果少數人不肯打疫苗,但大多數人接種疫苗後獲得免疫力,病毒可能碰不到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導致傳播鏈中斷,呈現“群體免疫現象”。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在一個新病毒出現、沒有疫苗、極少數人可能有先天免疫力的情況下,不遏制病毒傳播,把全體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現“群體免疫”的。

僅靠少數天然有抵抗力的人,不可能像大量接種過疫苗獲得免疫力的人那樣,有效阻止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並且“群體免疫”是否能達到最理想的設想,實際效果是否真的能夠成功,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譬如:

“新冠”痊癒者,體內就有持久而充足的抗體嗎?

假設,我們成功實現了群體免疫,然而面對群體免疫,病毒也會做出最有效的反抗——抗原漂移

抗原漂移指的是:病毒通過改變自己的基因,讓蛋白的序列和結構改變,當蛋白改變得讓原本有免疫力的人識別不了的時候,這就是抗原漂移。

因為原本有免疫力的人不再能識別這些改變了的病毒,那麼群體免疫的基礎就失效了。

也就是說,病毒會發生突變,而新冠病毒屬於突變率更高的RNA病毒。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新冠”痊癒者,就不再具有傳染性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有著典型群體免疫的疾病,比如說天花,麻疹,脊髓灰質炎等,這些疾病基本上都是一次感染之後,終身具有免疫力,感染治癒之後,需要具有穩定的免疫力。

但新冠病毒爆發到現在,也就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很難看出來結果。

現有的醫學證據無法證明,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癒後會出現終生穩定的免疫力。

這意味著,幾個月之後,很有可能一批已經治癒的患者,因為體內抗體水平下降,會再次出現感染。

這樣,之前的努力就全部歸零了,甚至可能會出現第二次流行。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因此,此次運用群體免疫抗擊病毒並不靠譜。

鍾南山院士怎麼看待?

目前,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帶來了很多問題。對所有傳染病來說,從上游源頭來防控,是最古老但最有效的。

鍾南山院士認為:不能靠“集體免疫”來防控新冠疫情,目前並沒有相關證據可以證明新冠病毒“一次感染就終身免疫”。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疫情面前最重要的任務,是要迅速防控、治療真正做到科學防護,全民抗疫!

在日常生活中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嚴格遵守:勤洗手、戴口罩、不扎堆!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陝西省第二十八屆

“科技之春”活動之際,陝西科普公眾平臺對外徵稿活動啦!

如果你是科技工作者、科普愛好者等具有科普相關屬性的“科普人”,同時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為大家帶來更多實用、有趣的科普知識。

就可以以圖文、視頻、圖片、攝影、繪(漫)畫等多種形式,向陝西科普平臺進行投稿!

“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有科學性?

| 審核:科普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