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業者為何仇視電商?可以相愛,又何必相互殺

幾天前,我在悟空問答上回答了一個問題,題目是“是否應該關閉電商以支持實體的發展”,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並且列出的了我的看法,沒想到,這一個回答引起了相當熱烈的爭論,兩種觀點在評論區相互交戰,在眾多評論中,我所看到的,依然是許多實體業的創業者們,對電商仍然懷著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實體業者為何仇視電商?可以相愛,又何必相互殺

對電商的聲討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1.電商破壞了實體業的發展。

2.電商的低價破壞了市場規則。

3.電商假貨橫行坑害消費者。

4.電商讓人宅不出門,有害國家的發展。

以上評論多數帶著個人的情緒,其背後的本質,是電商帶來的衝擊確實讓實體業的創業者們不太好過,甚至有人說,建議國家徹底關閉電商,這種觀點,就是逆勢而為。

首先,我們要明白,電商對實體業的衝擊是不可否認的,但實體業的衰退並不能讓電商背鍋,即便沒有電商,以我們國家眾多企業產品同質化、創新力低下、渠道力不佳的原生劣勢,普遍的衰退依然會出現,因為市場早已供大於求,把實體衰退的氣撒在電商上,只是掩飾經營者自己不能擁抱趨勢導致經營下滑的現實而已。

實體業者為何仇視電商?可以相愛,又何必相互殺

電商是什麼,電商的本質就是一個渠道,它的作用就是賣貨,僅此而已。

在電商出現以前,一個小規模的企業,在沒有品牌、資金、渠道和人力的情況下,想要擴大自己的銷售渠道需要付出高額的成本和漫長的時間,許多小企業根本不具備進入大渠道的資格,銷量更是無從談起,互聯網出現後,電商應運而生,它打通了信息,加速了流通,匯聚了商品,聚合了用戶,讓許多小規模的企業找到了一個高效的賣貨渠道,一大批原本籍籍無名的實體企業通過電商平臺發展起來,它十年就完成了傳統渠道幾十年才能達到的量級,這是多麼厲害的一件事情,眼光超前者,早就看到了電商的渠道作用,擁抱電商成就自我,如果大量的實體企業獲得了成功,那就說明電商是有益的,沒有跟上節拍的企業不僅不反思自我,反而把怨氣撒在電商上,這難道不是自己的問題,反而是電商的問題?

實體業者為何仇視電商?可以相愛,又何必相互殺

還有原本從事實體銷售的企業,受到電商的衝擊應該是最大的,但是回過頭來想想,一個主做實體銷售的企業本身就是渠道商,作為渠道商你卻沒有看到電商的渠道力,這種責任本身就在自己身上,怪不得電商,電商的衝擊是無差別的,並不針對某個個人,它帶來了衝擊,更帶來了機會,只是你自身沒有看到和抓住而已,我身邊一個開酒水專營店的年輕人,五年前挖了一個電商公司的運營,請他來做自己的酒水網絡商城,到2019年,他的網絡商城酒水年銷售額已經達到四千萬,這是他之前做線下專營根本不可想象的,如今他已經關掉了門店,專心做網絡渠道,300多平米的倉庫每天忙忙碌碌的進出貨物。

還有一家做烘焙的客戶,本來有三家店,其中只有一家盈利能力特別強,其餘兩家都是雞肋,兩年前藉助微商城,搞社群營銷,面向本市用戶做網絡推廣和銷售,生意做得也是風生水起,去年又關掉兩家雞肋店面,每年又節省了將近四十萬的店租費用,效率高了,營收好了,成本卻大幅降低了,如果不引入電商思維,她現在仍然過著一家賺錢的店養活兩家賠錢的店的日子,這種生意,有做頭嗎?

實體業者為何仇視電商?可以相愛,又何必相互殺

時代變了,人要往前看,過往舒適的方式並一定適應當下,只是我們在舒服的地方待久了,不願意挪出來而已,使用電商渠道已經成為消費者的習慣,你的消費者喜歡這樣,你為什麼要逆著他們?如今的電商發展越來越昌盛,傳統電商,社交電商,直播電商,你可以用到自己生意上的東西太多太多了,電商不但不會被取締,反而會繼續紅火下去,這就是現實,對看懂並擁抱它的人,它就是蜜糖,而抗拒和抵制它的人,它就是毒藥,預期在抱怨中錯過一個有一個的機會,不如與它攜手,共赴未來,作為一個營銷人,我必須再次向各位實體創業者強調——電商只是一個渠道,看到它的渠道價值,要遠比做著夢讓它被關閉現實的多,對於新進入的創業者,最好一開始,就帶著電商思維去創業。


實體業者為何仇視電商?可以相愛,又何必相互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