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溺愛孩子的8大“典型”,別讓你的“愛”害了孩子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句話

從明朝流傳至今,並非毫無道理,當今社會,大部分家庭只選擇要一個孩子,而孩子自然就成為了家長們的掌上明珠,不管孩子做了什麼總是一味地維護孩子寵愛孩子,但這樣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家長溺愛孩子的8大“典型”,別讓你的“愛”害了孩子

現在有很多家長甚至不知道何為溺愛“溺”這個字在字典上的解釋是“淹沒”的意思,人被淹沒在水裡就叫做“溺水”,而被淹沒在家長的“愛”裡,則被稱為“溺愛”

溺愛是一種父母對子女畸形的愛,往往會喪失自己的原則,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而被溺愛的孩子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無視規則、不懂禮貌,而且自理能力差、還承受不了任何挫折、蠻橫不講理。

不過有很多家狠啊個卻分不清到底什麼樣的愛才是溺愛,下面小愛媽媽就給大家分享8大溺愛“典型”,幫助大家瞭解,如果你佔了其中2點,那麼就要抓緊整改了。

家長溺愛孩子的10大“典型”

一、特殊待遇

由於一家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很多時候孩子的家庭地位甚至超過了家裡的長輩,在家裡的生活簡直就像一個“小皇帝”,家裡的長輩和父母都在旁邊伺候著,又是按摩、又是喂好吃的、又是陪玩的,生活恰意的很。

家長溺愛孩子的8大“典型”,別讓你的“愛”害了孩子

但是這種情況,時間一長將會讓孩子習慣高人一等變得自私自利沒有同情心,也不會關心他人,同時認為家人這樣做都是理所應當的,這樣的孩子通常不懂感恩,甚至容易成為“白眼狼”或是“啃老族”

二、過分注意

大部分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應該給他足夠的關照和陪伴,而且家裡來客人、親戚等等都會把孩子團團圍住,逗孩子玩或者是看孩子表演一下自己的小才藝,並且總是掌聲不斷。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家庭的中心,變成“小太陽”

家長溺愛孩子的8大“典型”,別讓你的“愛”害了孩子

這樣的孩子不僅注意力特別分散,而且“人來瘋”現象也特別嚴重,只要家裡來客人了,他就像要“上天”一樣。

三、過於包辦

之前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個街頭採訪,採訪的對象是一個孩子5歲的媽媽,問她應不應該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這位寶媽的回答卻顛覆了我的三觀:“如果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還要我這個媽媽幹什麼?”

家長溺愛孩子的8大“典型”,別讓你的“愛”害了孩子

聽了她的話,咱們也先不說是對是錯,畢竟每個人的育兒觀念都不一樣,但是這位媽媽的做法會帶來的危害,還是有必要讓大家知道的。

首先家長不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將會變得極差,嚴重一些的甚至將來離開家長都無法生存。其次孩子被過於包辦,對生活沒有經驗,到了社會上,將會遇到很多簡單的問題都無法解決,遠了不說,就連上幼兒園都容易被勸退。

家長溺愛孩子的8大“典型”,別讓你的“愛”害了孩子

我有一個朋友她家孩子可以說是“神童”,3歲會背​古詩,奧數也獲得過獎,但是卻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幼兒園勸退,連續去了3家幼兒園,最後沒有一家要的,而導致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媽媽的過於包辦。由此可見包辦對於孩子的危害是多麼嚴重。

家長溺愛孩子的8大“典型”,別讓你的“愛”害了孩子

四、輕易滿足

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那麼就會用金錢來彌補,有的孩子剛上幼兒園,零花錢就已經有好幾百塊了,上小學的孩子將會更嚴重。

家長溺愛孩子的8大“典型”,別讓你的“愛”害了孩子

而家長這樣做,孩子看似是幸福了,但是這種孩子必然不懂得珍惜,只懂得物質上的享受,

“財商”也必然高不到哪去。

五、委曲求全

這種類型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一般都比較卑微,事事哄著孩子,小的時候總是用糖果、零食來哄孩子,當孩子長大一些後,有用零花錢等物質獎勵來滿足孩子,但是你越委曲求全,孩子越會變本加厲,長大後責任心、誠信度等等都會喪失。

家長溺愛孩子的8大“典型”,別讓你的“愛”害了孩子

六、害怕哭鬧

孩子一哭,家長就失去了原則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例如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家長剛開始跟孩子說不給買,孩子聽了後,往往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哇哇大哭,家長一看到孩子哭了,自己就心軟了,最後無奈還是給孩子買下了那個玩具。

家長溺愛孩子的8大“典型”,別讓你的“愛”害了孩子

但是如果孩子用這種方法成功了一次,那麼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後變成一個善用“哭鬧”威脅父母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往往特別自私、任性、無情

七、當面袒護

很多時候由於家庭教育觀念的不同意們,爸爸在教訓孩子的時候,媽媽卻在旁邊袒護,甚至有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爺爺奶奶又不幹了,這樣下去孩子肯定是教不了了。

家長溺愛孩子的8大“典型”,別讓你的“愛”害了孩子

因為他已經沒有了是非觀念,並且因為有了“保護傘”和“避難所”,所以往往會不在乎家長的想法和行為,按照自己的想法肆意妄為,不僅性格變得扭曲,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導致家庭不和睦。

生活懶散

生活懶散應該是現在孩子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睡懶覺、不洗漱、貪玩等等都是生活懶散的表現,也可以說是沒有養成好習慣,這樣的孩子缺乏上進心,也沒有拼搏精神,總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理混日子。

家長溺愛孩子的8大“典型”,別讓你的“愛”害了孩子

對此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避免孩子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引起對生活的消極態度,所以家長培養孩子好習慣應該從小做起。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不良的習慣會隨時阻礙你走向成名、獲利和享樂的路上去。”

所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要從小做起,4-9歲乃是最佳時機,建議家長不要錯過。

尤其是男孩,男孩將來會成長為家裡的頂梁支柱,但是如果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那麼只會讓孩子變得驕縱、任性,同時也不懂得關心照顧別人,這樣孩子將來的婚姻、事業,往往一事無成,所以家長要注意“愛”的尺度,別讓溺愛害了孩子。

我是小愛媽媽,專業育兒達人,每天堅持分享育兒知識,有任何育兒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與我一起討論,歡迎點贊、轉發給需要的人,讓更多的家長學會育兒。

家長溺愛孩子的8大“典型”,別讓你的“愛”害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