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在文化長河裡有什麼能站的住腳的地方麼?

相魄


大家好,我是白茶文化愛好者小詹,接下來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

文化的概念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詞,衣食住行等等方面都可以被賦予文化範圍,比如美食文化,服飾文化,建築文化,京劇文化等。文化可以是生活方式,也可以是風土人情,還可以是傳統習俗,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精神圖騰等等。

而茶文化同樣是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員,是我國燦爛文化中的組成部分。古人很早就開始飲茶了,或者說茶的起源地就是在中國,然後又傳播到世界各地。中國是茶的故鄉,古代有很多文人騷客喜歡喝茶,像茶聖陸羽,大文豪蘇軾,還有宋徽宗,乾隆等人。

可能大家對茶文化這個概念還是挺不好理解的,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在飲茶的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從飲茶的過程中領悟到了一些道理,陶冶了情操,從而有了茶藝,茶道,茶文化等等。

茶葉本來是自然的產物,但人類發現了它並給他賦予價值,並通過茶來交流文化,傳播文化,比如在絲綢之路上,茶葉成為炙熱的明星。茶葉在市場上的活躍身影,促進了世界的交流,所以茶文化當然能在文化長河中站住腳,茶文化是我們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並且茶文化十分璀璨。

茶文化內容豐富,從最早的煮茶,煎茶,到後來的點茶,泡茶。茶文化一直在發展,奔流不息,充滿活力。喝茶講的是“品”,通過茶來感悟自然,昇華自己。而且喝茶還需要講禮儀,飲茶禮儀是非常重要的,這體現了一個人的涵養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茶與我們緊密結合,我們離不開茶,也不能離開茶。要知道不僅是今人離不開茶,古人同樣如此,在古代,武王伐紂的時候,茶葉就被作為貢品,在後來茶葉又被作為流通品,等同於錢幣。再後來,茶葉生產有了一定的規模,它成為了貴族階級的飲品,大家喜愛喝茶,社會流行飲茶之風,不喝茶就算不得風雅。

隋唐可謂是茶業的頂峰,那時盛行喝茶,全民飲茶,唐代茶聖陸羽寫出了偉大著作《茶經》,這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因為茶在歷史長河中身影清晰,而且茶文化活躍,所以茶葉當然能在文化歷史長河中站住腳。


小詹茶肆


神農時代(原始社會)

關於茶葉的最早記載,是在公元前28世紀的神農時代(也就是原始社會),那時候出現了我國最早的中草藥學經典之作——《神農本草經》,裡面記載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故事。

西周

據《華陽國志》載:約公元前1000年周武王伐紂時,巴蜀一帶已用所產的茶葉作為“納貢”珍品,這是茶作為貢品的最早記述。

東周

食用茶葉的最早記載是在東周(春秋時期),嬰相齊景公時(公元前547年—公元前490年)“食脫粟之飯,灸三戈五卵,茗茶而已”(《晏子春秋》),這段文字記載,表明茶葉已經被人們當做菜餚湯料來食用了。

西漢

公元前59年,王褒在他寫的《僮約》裡,記有“武陽買茶,烹茶盡具”的事情,他上街能買到茶葉,說明茶葉已經是作為商品出現。這一句話也證明了茶葉進行商貿最早出現在西漢。

東漢

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神醫華佗《食論》中提出了“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茶葉藥理功效的第一次記述。

三國

史書《三國志》裡,記述了吳國君主孫皓有“密賜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記載。

隋朝

隋朝開始,茶的飲用逐漸開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見效,於是人們競相採之,並逐漸由藥用演變成社交飲料,不過當時也只有上層社會才能喝得上。

唐代

唐代開始,茶作為飲品開始擴大普及,從社會的上層走向全民,也越來越受重視。

唐太宗從大曆五年(公元770年)開始在顧渚山(今浙江長興)建貢茶院,每年清明前興師動眾督制“顧渚紫筍”餅茶,進貢皇朝。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納趙贊議,開始徵收茶稅。公元8世紀後陸羽《茶經》問世。

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師從中國帶茶籽茶樹回國。是茶葉傳入日本最早的記載。

唐懿宗鹹通15年(公元874年)出現專用的茶具。

宋代

宋太宗在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年)開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甌)設宮焙,專造北苑貢茶,從此龍團鳳茶有了很大發展。

宋徽宗趙佶在大觀元年間(公元1107年)親著《大觀茶論》一書,以帝王之尊,倡導茶學,弘揚茶文化。

元代

元元朝皇帝忽必烈詔令在武夷山興建御茶園製作貢茶,御茶園製茶前後經歷近300年,對於提高武夷茶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元朝對茶文化的最大貢獻是將茶推廣到四大汗國的領域,北達俄國、西抵波斯及地中海以東之地。

明代

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設茶司馬,專門司茶貿易事。

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24年(公元1391年)發佈詔令,廢團茶,興葉茶。從此貢茶由團餅茶改為芽茶(散葉茶),對炒青葉茶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1610年,荷蘭人自澳門販茶,並轉運入歐洲。

1616年,中國茶葉運銷丹麥。

1618年,皇朝派欽差大臣入俄,並向俄皇饋贈茶葉。

清代

1657年,中國茶葉在法國市場銷售。

康熙8年(公元1669年),印屬東印度公司開始直接從萬丹運輸華茶進入英國。

康熙28年(公元1689年),福建廈門出口茶葉150擔,打開了中國內地茶葉直接銷往英國市場的先河。

1690年,中國茶葉獲得美國波士頓出售特許執照。

光緒31年(公元1905年)中國首次組織茶葉考察團赴印度、錫蘭(今斯里蘭卡)考察茶葉產製,併購買了部分製茶機械,並回來宣傳茶葉機械製作技術和方法。

近代

1896年,福州市成立機械製茶公司,是中國最早的機械製茶的公司。

茶的歷史悠久,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了。


大象孔雀


茶葉在文化長河裡有什麼能站的住腳的地方?

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歷史悠久,從神農時代到當今社會,茶文化發展未曾中斷,茶由最初的中草藥不斷髮展變化為飲品,被列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能歷久彌新的東西就證明它有存在的價值,茶文化是如何被綿延不絕的呢?

我認為一種文化的延續必不可少的是文字化的著作,以及它的普及程度。在我看來茶文化能延續至今的主要原因離不開茶文化著作的傳承。

茶文化的結晶

關於茶的記載由遠及近有:

《爾雅》、

原始社會的《神農百草經》、

晉代《華陽國志》、

春秋《晏子春秋》、

西漢《僮約》、

東漢《食論》、

三國《三國志·吳志》、

魏晉南北朝《廣陵耆老傳》、《晉中興書》、《南齊書》、

唐朝陸羽的《茶經》、白居易《琵琶行》、《水滸傳》、

宋《大觀茶論》、 《北苑茶錄》、《茶錄》、

明《本草綱目》《廣輿記》、《太姥山志》、《五雜俎》、《長溪瑣語》、

清《福寧府志》、清末程雨亭《整飭皖茶文版》

  1. 這些文人墨客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專門為茶著書立作的留下來的都為茶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站住腳做出了貢獻。
  2. 其次也是由於傳統飲食習慣的傳承讓茶葉及茶文化在歷史長河中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森嶼嶼


從“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開始,中國人便開始懂得喝茶了。

從最初的食用、藥用到日常的飲用,茶葉的發展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中國茶文化則經歷了“發乎於神農,聞於周魯公,興於唐而勝於宋”的過程。

一、中國茶文化的啟蒙時期-秦漢

東漢華佗在《食經》中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已經將茶的產地命名為“茶陵”。

二、中國茶文化的萌芽期-魏晉南北朝

在有著特殊歷史背景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茶文化開始萌芽。與漢代崇尚節儉不同,魏晉南北朝時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普通文人墨客均好聚斂財富,彰顯奢靡。後世風日下,於是有人提出了“以茶代酒”、“以茶待客”、“以茶養廉”的說法。與此同時茶葉已經開始發揮了它的社會作用,成為待客甚至祭祀時表示精神、情操的途徑。

三、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時期-唐

有了飲茶的生活習慣,茶道一詞便應運而生了,“茶道”最早出現於唐代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一詩的“孰知茶道全而真,唯有丹丘得如此”此句中。

茶聖陸羽所著《茶經》則是茶文化行程的標誌,亦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闡述茶的著作,全方位的總結了茶葉、茶飲和茶文化的各種知識。

四、中國茶文化的興盛期-宋

“ 茶文化興於唐而盛於宋”宋太祖趙匡胤是為嗜茶之人,他在朝廷設立茶事機關,嚴格要求宮廷用茶的質量,刺激了貢茶的發展,而在此時,皇帝賜茶則是無比榮耀的禮遇。

五、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時期-元明清

元朝,原本為遊牧民族的蒙古人,不喜歡宋人關於茶藝的那些繁文縟節,加上平時飲食多以肉類為主,茶對他們而言,只有解渴之用,外加幫助食物的消化 ,而這些出於生理和生活的需求,使人們逐漸忽視了茶的文化屬性。

明朝,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因體恤茶農的辛苦,下旨停止繳納貢茶和使用龍鳳團茶,大量使用散茶,從此團茶的生產變便開始衰落,而散茶的生產則日益擴大。

清朝,在清雅文士的推動下,“功夫茶”的形成和茶館的興起是這個時期茶文化發展的最大成就。尤其是茶館,已經成為普通老百姓日常娛樂的場所,在茶館聽書是當時最消遣的一種娛樂方式。

此外,茶葉的外銷也達到了空前的巔峰時期,並伴隨著茶文化的交流和影響傳播世界各地。





花影瘦


中國茶葉種植史源遠流長,之所以能在歷史的長河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僅僅是因為它本身所含的藥用價值和飲品功能,更主要的是我們使其成為了一種文化,就像玉石,只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一樣,一旦賦予了特定的文化符號,它便不單是一種物品,茶亦然。

陸游品茶何其美,均因茶香可逍遙。


過過腦子再說


茶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中國人喝茶也有數千年的歷史,茶文化起於魏晉興於唐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普通百姓,對飲茶情有獨鍾。從最初的飲茶解渴到茶藝再上升到茶道,自然形成獨具魅力的茶文化。神農嘗百草,發現茶的藥用價值,陸羽寫《茶經》被後人稱為茶聖。以及近現代曹雪芹巴金林語堂等著名的文人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及茶葉,甚至是用巨幅篇章來描寫茶葉。任何一種文化,只要深受人們喜愛,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能夠使人身心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都是能夠站得住腳的。


茗農茶業合作社


茶葉在中國古貿易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與瓷器、絲綢並列為古中國三項大宗商品,將“絲綢之路”別稱為“茶葉之路”也不算為過。可見茶葉在文化長河裡,不僅僅是站不站得住腳這麼簡單!而是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重要的一環!

首先,茶葉最早在中國種植,在種茶品茶的過程中,文人墨客對它推崇備至,歌賦詠之不計其數。我就不在這裡班門弄斧了!僅在此分享一下我對茶的感悟:

《茶》

人生如茶,

不泡不化,

曬煎火烤煮,

只為一啖香。

人生如茶,

貴賤有差,

散包粒磚餅,

最後都成渣。

人生如茶,

環境有嘉,

廚廳堂館莊,

同品差天價。

人生如茶,

功夫到家,

採揉制烹品,

差一難上佳。

可見茶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不光喝進我們肚裡,還溶進我們的血脈,寫進我們的文化之中。

另外,因為茶葉早期只有中國人能種出來,然後經絲綢之路傳入西方,歐州上流社會為之痴迷,後因奧斯曼土爾其的突然崛起,切斷了絲綢之路的中東段。致使歐州人不得不從海上另尋商路,這便大大的促進了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而地理大發現僅僅是個副產品!為了擺脫中國茶葉的壟斷地位,大英帝國在她“日不落”的地盤上,全球尋地試種,皆以失敗告終。直到鴉片戰爭時期,東印度公司才在斯里蘭卡,第一次在中國以外的土地上種出茶葉!但質地卻不是一個等級。

也同樣是因為茶葉,瓷器與絲綢。使得大英帝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後,發現與中國的一般商貿交易,始終無法填平這三項大宗產品的貿易逆差!迫使英國人無恥的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中國也因此進入百年恥辱時期。

綜上所述:你來判斷,這個溶進我族血脈,挑起異族慾望,見證我族榮辱的茶葉,在文化長河裡有什麼站得住腳的地方?











太白湖伢兒


青茶一杯解累休,方知敗火了無憂。


用戶趙仲林


茶葉在漫長的歷史中佔據著一定的地位,一部茶葉史,亦是一部茶文化史。東方與西方,茶葉是待客之道,是禮尚往來,是茶馬古道上悠悠的駝鈴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陣陣風帆,是商業史,也是文化史,亦是社會生活史。人們離不開它,俗話說,百姓開門一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茶。茶以及茶文化,已經融入我們的血脈之中,不可分離。


塗塗讀書


你好,凡是有益處的東西都能流傳下來,都能站的住腳。

茶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茶能補充身體所缺少的維生素,對身體有著非常大的好處,中華民族更是將茶變得多元化。其中分為四大項,為吃茶、喝茶、飲茶、品茶。

吃茶、喝茶的重點是在「吃」與「喝」這兩個字,其主要是突出解渴的重要性;而飲茶、品茶卻更強調的是品位、體悟,是精神層面的寄託和享受,注入了人的精神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