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生產及供應商情況10問

特斯拉生產及供應商情況10問

一、產能和爬坡進度如何?

• 一季度和全年產量預期:因為疫情影響和電池包產能瓶頸(北美供應量不夠,這邊的工廠沒有準備好),1月份沒有達到預期產能。1月份的產量比預期少2000-3000臺,預計一季度的產量在1.4萬-1.6萬之間,今年在15-20萬之間(單model 3)。

爬坡進度:目前是每週生產1000臺車,計劃從2.10開始開工,從周產1000臺開始爬坡,到3月底會達到3000臺每週(設計產能滿產),計劃5月中達到每週生產5000臺。

• 電池:有兩個工廠,1是臨時的組裝廠,2是正式的電池工廠,初期使用LG的電芯,在7月左右會使用寧德電池包。

modelY:產能規劃可以參考model 3,工廠二期已經在籌建了,預計在8月底廠房交付,第四季度下線。供應商和model 3有80%的重合。

二、供應商情況?

國產化時第一步考慮的是車身件,比如說焊裝件零部件的國產化,裡面是韓國供應商,在國內會分攤到幾家大的供應商,比如賽科利、凌雲還有韓國供應商的常熟工廠。凌雲佔大頭,賽科利比較少。

拓普:前後副車架和內飾,價值量在5000-6000元。

凌雲:車身、焊裝件,第一批10個件,第二批18個件,加起來4000-5000元。原計劃是去年12月要切換完,因為質量問題導致推後,現在基本上開始供貨,等質量做測試。

賽科利:供應電池托盤。電池上面的蓋,會有旭升來供。

萬都:轉向節這邊的供應商是,目前不考慮切換。

三、特斯拉的年降情況?

之前面對供應商很弱勢,都沒有年降。在引進中國時,因為採購部門是北美的人,第一次籤的時候都沒有年降,在進入中國市場後兩年,會逐漸本地化,考慮年降。

四、會考慮雙軌供應商嗎?

如果供應商產能足夠的話,基本不考慮二供,因為對供應鏈是比較大的挑戰。

五、零部件國產化率按照什麼順序,什麼時候到100%?

2020年年底之前,供應商20%國產,先把重的、大的件國產化,原計劃在2月底全部切換,由於疫情,會稍微延遲,預計在3月中,達到40%的國產化率。第二個要切換的是內飾件。後面是小的電子件,比較小和輕,運輸也不貴,沒有強烈的意願。今年年底80%應該能做到。

六、特斯拉選擇國產供應商主要考慮哪些方面?

在保證產能的條件下,價格最優,再考慮質量問題,供應商的質量都很好。

七、特斯拉目前電池托盤是哪家供應商?未來是否會切換到凌雲?

目前用是賽科利的。在項目沒有穩定的情況下不會切換供應商。

八、特斯拉給供應商的定價或者利潤率在什麼水平?

至少是平均水平。因為所有的採購都是美國人,他們剛進來的時候拿了很多benchmark,對中國的市場不是很瞭解而是拿北美的價格作對比,可能會在北美的價格基礎上稍微低一些。

九、特斯拉輪轂目前使用的是哪一家供應商?未來是否會切換成國產?

目前是國外的供應商,由韓泰組裝,沒有切換的想法,因為在我們看來它已經屬於國產化供應商,它擁有國內的倉庫,直接從國內的倉庫供應、沒有進口的。

十、Model Y國內的底盤件會不會配套給國外?

國內和國外供應商差距非常大,我沒有注意過Model Y在北美供應商的清單。國內MODEL 3 和MODEL Y的零件有80%是重疊的,比如三花對於Model 3和Model Y的零件供應是相同的,這樣的做法對於項目初期的公司也是比較穩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