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植復綠,只為秦嶺樹青青

又是一年春來早。3月11日至25日,在秦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工人們正搶抓春季種植的有利時節,在基地百竹園南坡進行補植,共栽植箬竹36.4畝3萬餘株。此次栽植所用的20萬元資金是近日西安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向秦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移交的第二批生態修復費用。


補植復綠,只為秦嶺樹青青

工人正在秦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補植箬竹

此時,秦嶺南麓的安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裡也是一番忙碌景象,工人們正在栽植桂樹、紅豆杉等樹苗,到處生機勃勃。


補植復綠,只為秦嶺樹青青

工人正在安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栽植樹苗

安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設在安康新機場,自去年10月份以來,利用安康鐵路運輸法院移交的50萬元生態修復費用,安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先後栽植紅葉李、青脆李、黃櫨、桂花、紅豆杉等樹苗300畝2萬餘株。目前,基地北坡已是點點翠綠。新機場建設協調辦公室主任對此充滿感激:“司法保護基地的設立使我們安康新機場的生態環境更好了。”

秦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和安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成立於2019年,是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在充分調研考察的基礎上,指導西安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安康鐵路運輸法院聯合相關部門建立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作為落實環境替代化修復常態化運行的平臺。對於盜伐濫伐林木、非法採礦、非法獵捕、買賣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等各類破壞環境資源後無法恢復原地生態環境和資源不可再生的案件,秉持“誰破壞,誰修復,重在保護與修復”的審判工作思路,積極引導當事人採取異地補植樹木、增殖放流的方式進行替代性修復,在實現環境資源保護目的同時,也給被告人改過自新的機會,創造性地探索出一條“青山+”的環資司法替代性修復之路,實現了環資審判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效統一。

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對司法服務保障秦嶺生態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陝西法院將全面加強環境資源審判,不斷完善環境資源審判機制體制,積極探索創新環境資源審判執行方式,進一步加大裁判力度,繼續向秦嶺、安康兩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移交生態修復費用進行異地補植復綠,讓生態修復司法機制助力美麗陝西建設,實現山青水淨坡綠;同時也將積極通過巡迴審判、開展法治教育課等方式拓展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生態修復、成果展示、法治宣傳、警示教育等功能,讓基地為陝西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