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您親歷農業合作社成功完美的典型事例?舉例,為什麼?

祥6858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有的,下面我給您說說一例農業合作社的成果事例。

——**種養專業合作社案例簡述

構樹扶貧工程於2015年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2018年3月,一個專注於通過雜交構樹種養帶動農戶脫貧的“**種養專業合作社”成立,經過近一年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合作社通過租賃周邊**戶農戶土地,其中貧困戶**戶,種植雜交構樹**多畝,可養殖漢吉黑豬**多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產方面

合作社在生產方面以“三統一回收”為運行機制,即統一種苗、統一管理、統一收割、統一回收。對貧困戶採取“兩送兩免雙回收”的推廣措施。

1、統一種苗。雜交構樹不僅生長快、生物量大,而且萌櫱性強、耐刈割,單位面積產量高,每年每畝可生產構樹鮮枝葉10噸左右。同時,構樹還具有很強的繁殖力,可行種子、根、莖等多種繁殖方式。為了確保社員的利益,必須統一雜交構樹的種苗,這樣既保證了雜交構樹的產量,又保證了構樹飼料質量,從而提高漢吉黑豬的品質。

2、統一管理。雖然構樹具有速生、適應性強、容易繁殖、熱量高、輪伐期短的特點。再加上根系發達,抗旱能力強,葉子帶毛,病蟲害少,管理方便等優點。但是,合作社雜交構樹的種植密度、除草培土、何時施肥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合作社都進行統一管理,實行規範化操作,確保雜交構樹的產量和質量。

3、統一收割。在適合的種植密度下,雜交構樹能更充沛應用養分空間,從而取得更高產量,因而造林密度的調控對雜交構樹高產有很大的影響。合作社每畝種植1500 株至2000 株雜交構樹。當構樹長至0.8m-1m時,採用機械按計劃統一進行收割,不僅及時快捷,又降低了種植戶的生產成本,合作社的社員們非常滿意。

4、統一回收。合作社與**公司達成供求協議,簽訂雜交構樹鮮枝葉統一回收合同,由**公司按1.5元/株的優惠價格以分3年回收的方式向合作社提供優質雜交構樹苗,合作社再引導貧困戶以勞動入股等方式開展雜交構樹種植管理。合作社按300元/噸的價格將構樹鮮嫩莖葉銷售給**公司,**公司則從收購的貨款中扣除構樹苗款。由**公司負責機械化收割和運輸,把構樹鮮嫩莖葉經科學配製成有機飼料用於生態養殖。

在示範引領周邊群眾種植雜交構樹的同時,還通過召開現場會、經驗交流會,通過評估,對部分農民實行“兩送兩免雙回收”推廣措施,“兩送”就是送雜交構樹苗和漢吉黑豬苗;“兩免”就是免費提供雜交構樹種植技術和漢吉黑豬養殖技術;“雙回收”就是按定價回收雜交構樹鮮嫩莖葉和成品漢吉育肥豬。

二、管理方面

合作社成立以來,按照“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多元投入、特色興社”的原則,依照《章程》的規定,積極拓寬雜交構樹種植服務領域,健全雜交構樹技術服務網絡,完善合作社的運行機制,提升服務種植戶的水平,不僅使合作社本身得到發展壯大,而且使社員收入不斷增加,深受社員的信賴,成為**構樹生態循環養殖產業核心示範區的標杆合作社。

1、運轉方式。在內部管理上,實行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三會”制度。合作社員代表由社員直接選舉產生,社員代表大會每年召開一次。理事會和監事會直接由社員代表選舉產生,理事長和監事會主席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理事會是合作社的執行機構,主持日常工作。監事會是合作社的監察機構,代表全體成員監督和檢查理事會的工作,監事由成員大會選舉產生。

2、兩項制度。一是入股制度。合作社通過吸納貧困戶以土地入股或勞動入股的方式,與**公司共同發展構樹產業鏈,共建**構樹生態循環養殖產業核心示範區。二是培訓交流制度。每季度以小組、分專業進行一次技術培訓交流。在會上各抒己見,交流種植雜交構樹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若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就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或者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進行現場指導。

三、主要成效

合作社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堅持抱團發展,初步形成了經營組織化、裝備現代化、生產標準化、要素集成化、產業特色化的現代構樹種養產業模式。

1、規模種植聚人心。為了提高社員的收益,合作社根據《章程》規定,有計劃地吸收新社員凝聚人心,擴大雜交構樹的種植面積,因地制宜建設欄舍養殖漢吉黑豬。漢吉黑豬肉類產品的市場得到了有效開拓,產品流通渠道進一步拓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率進一步提高,合作社步入了良性循環軌道。目前,合作社種植雜交構樹800多畝,可以為貧困戶提供100多個就業崗位,年工資收入不低於3.6萬元。

2、雜交構樹顯效益。合作社發動社員科學種植雜交構樹,經過除草、培土、施肥等管理,大約40天后就可以進行收割。實踐證明,在**市**區雜交構樹一年內可以收割6茬,每畝每茬大約可以收割2噸。按每畝年產量10噸構樹鮮嫩莖葉計算,扣除種苗及種植管理成本之後,每畝年均收入約2000元;再扣除租地的成本之後,每畝年均純收入約1500元。按800畝計算,合作社當年收入120萬元。

3、創新管理促發展。合作社分工明確,操作程序相對獨立。通過召開小型座談會、走訪相關人員,訂出了一整套科學管理方法和利潤分配方案,既保護社員的利益,又不讓合作社成員收益相差過大,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全體成員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合作社協調、有序地發展。截止目前,合作社已先後安排30多戶貧困戶參加構樹種植工作,每月工資收入可達3000多元。

四、主要體會

合作社堅持“自願、合作、集約、共贏”經營理念,使全體社員共享技術、共創品牌、共得實惠。

1、當好組織者。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新形勢下一家一戶單打獨鬥的格局不能形成規模,防控投資風險能力低,導致生產銷售不暢,影響社員增收。合作社通過與**公司合作引導社員種植雜交構樹,真正成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統一體,體現了民有、民營、民管、民享的特色。合作社通過有效服務,得到廣大社員的信任,做到種植雜交構樹實現互惠互利,做到了特色農業增效,社員增收。

2、當好引導者。合作社成立後,堅持因地制宜,抓住國務院扶貧辦把構樹扶貧工程列入我國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和國務院扶貧辦2018年下發《關於擴大構樹扶貧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契機,與**公司形成戰略伙伴,組織引導社員開展雜交構樹的種植,讓構樹變成“搖錢樹”。

3、當好服務者。合作社有沒有吸引力和凝聚力,關鍵是看為社員提供服務的“含金量”,社員的收入是否隨著服務質量的提高而提高。合作社堅持“靠科技促進發展,靠創新贏得未來,靠誠信贏得天下,靠品質佔領市場,靠共享凝心聚力”的原則,在引導社員開展雜交構樹的育苗、示範種植、生產管理、技術培訓等方面,充分發揮合作社的服務指導功能,實實在在為社員服務,促進了**種養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豫見小鋒


農民專業合作社典型案例介紹--永春縣湖洋合興鵪鶉專業合作社

永春縣湖洋合興鵪鶉專業合作社前身為“永春縣鵪鶉飼養和管理技術協會”,創建於2003年3月,於2007年9月9日工商註冊登記為“永春縣湖洋合興鵪鶉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現有會員28場,成員135人。2009年,淘汰母鳥30萬羽,生產蛋135萬斤,產值750萬元,實現利潤160萬元,提取公積金5萬元,風險金4.5萬元。現有存欄35萬羽,每天可生產蛋37擔左右。合作社被列入農業部2009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示範單位,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生產方面

合作社在生產方面以“六統一分”為運行機制,即統一調種、統一孵化、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運輸、統一銷售、分散飼養。

1、統一調種。鵪鶉是雉科中體型較小的一種。人工飼養鵪鶉很怕近親繁殖,影響產量。合作社每年從北京、江西等地引入“朝鮮龍城系”新品種2萬羽,既保證了鵪鶉鳥和蛋的產量,又保證其質量,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和本社的聲譽。

2、統一孵化。鵪鶉的孵化技術比較複雜,它對溫度、溼度、通風、翻蛋、涼蛋、照蛋、落盤、出雛、清盤等環節都有嚴格的程序,一環扣一環,哪一環節掉了鏈,就影響了下一個環節,最終可能影響出苗率。合作社現在擁有5臺電腦全自動控溫控溼孵化機,每天出苗3000多羽,保證了合作社成員的飼養供應。

3、統一飼料。由於鵪鶉對飼料變化敏感性強,飼料要相對穩定,不能變化太大。合作社統一向廠家訂購相關飼料,每月需要近100噸。合作社要求成員按統一的配方,將豆餅、魚粉、鼓皮、骨粉、槐樹粉等進行科學配製,不允許隨意增減其中含量,確保鵪鶉正常生長。合作社統一調配飼料既保證了質量,又降低了生產成本。

4、統一防疫。鵪鶉是目前家禽中最小的禽類,防疫技術尤其顯得重要。2003年底忽染時令瘟疫,當時的技術協會近12個場受災,經濟損失達60萬元。這次教訓後,合作組織硬性規定,向縣農業局畜禽服務中心統一購買防疫苗,並專人管理,建立臺賬,督促飼養戶按時、按量防疫;並委託縣農業局畜牧獸醫站進行抽血化驗,確保防疫面達100%。

5、統一運輸。合作社成立運輸組,配備了5臺運輸車輛。合作社的飼料、疫苗、蛋等統一由汽車組承運,不僅及時快捷,又降低生產成本,客戶非常滿意,銷路暢通,一舉兩得。

6、統一銷售。合作社在泉州、福州、三明、廈門、莆田、仙遊、漳州、福清等大中城市設立55個銷售點,合作社產品統一配送、價款統一結算、統一分配報酬。

7、分散飼養。鵪鶉鳥分為雛鵪鶉、仔鵪鶉、成鶉飼養三個階段,各階段側重點不同,合作社生產組以相對獨立場管理方式,在統一安排生產規模、生產方式下,各場獨立管理、獨立核算,目的就是調動各生產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入競爭機制,有序競賽,實行獎懲結合,最大限度提高效益。

二、管理方面

合作社成立以來,按照上級要求,依照《章程》規定,積極拓寬服務領域,健全服務網絡,完善運行機制,提升服務水平,不僅使合作社本身得到發展壯大,而且使社員收入不斷增加,深受社員信賴,現有30多戶申請入社。

1、運轉方式。在內部管理上,實行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三會”制度。社員代表由社員直接選舉產生,社員代表大會每年召開一次。理事會和監事會直接由社員代表選舉產生,理事會由7人理事組成,由理事會選舉理事長1人、副理事長1人、秘書長1人、理事4人,理事長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理事會是合作社的執行機構,主持日常工作。監事會是合作社的監察機構,代表全體成員監督和檢查理事會的工作,監事由成員大會選舉產生。監事會由3人組成,由監事會選舉監事長1人。監事長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合作社下設5個小組,即辦公室(包括財務室)、孵化組、銷售組(包括運輸組)、生產組(下設若干個生產場)、飼料組。各組業務獨立,財務統一核算。各組生產、銷售指標每月由辦公室下達,工資每月結算付清。

2、三項制度。一是會費及股金制度。凡要加入合作社的社員,申請經理事會研究同意後,每股交納股金2000元,入股者享受合作社保險機制,參加本合作社的股金分紅,同時承擔虧損風險。二是定期會議制度。每月月底,定期召開理事會議,總結本月生產、銷售情況,布暑下個月生產、銷售計劃,解決生產、銷售存在的問題。三是培訓交流制度。每季度以小組、分專業進行一次培訓交流。在會上各抒己見,交流生產、銷售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若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就邀請專家進行現場指導。

三、主要成效

合作社經過幾年的努力,堅持抱團發展,初步形成了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生態化生產的現代養殖產業模式。

1、抓規模,拓市場。為了提高市場的佔有率,合作社根據《章程》規定,有計劃地吸收新社員。合作社創建時只有15個場,現在發展到28個場;年產量由30萬斤發展到現在135萬斤;產值由原來的70萬元上升到現在的750萬元;原來代銷網點只有8個,現在有4個市55個代銷點,本省市場佔有率由35%上升到60%;目前已在仙遊、莆田等地成功進入超市。國內市場不斷開拓,產品流通渠道進一步拓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率進一步提高,合作社步入了良性循環軌道。

2、抓服務,促規範。養殖業風險大,技術含量高。合作社每年兩次邀請縣、鎮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到飼養場進行技術培訓,社員可以面對面提出飼養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專業技術人員認真解答疑難問題,提高了飼養鵪鶉的成活率和出欄率。同時,合作社每年還派出相關人員到浙江、江西等地參觀學習,借鑑別人的先進技術和營銷策略,揚長避短,提高本地產品的質量,得到了顧客的信賴和認可,鞏固了顧客群體。合作組織成立六年來共培訓9場,參訓人達820人次。

3、抓科技,提質量。合作社增強對下屬專業組的服務功能,去年2次從北京、江西調入“龍城系”自分鵪鶉鳥4.5萬羽,在本社進行試驗,現已成功,公母鵪鶉分清率達99%,不僅趕上了銷售旺季,同時也提高了鵪鶉產蛋率。

4、抓管理,增效益。合作社下設5個專業組,各部門專業分工明確,操作程序相對獨立。合作社通過召開股東大會,小型座談會、走訪相關人員,訂出了一整套科學管理方法和利潤分配方案,既保護各組的利益,又不能讓各專業組成員收益相差過大,最大限度調動全體成員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合作社協調、有序地發展。

四、主要體會

合作社堅持“自願、合作、集約、共贏”經營理念,使全體社員共享技術、共打市場、共創品牌、共得實惠。

1、當好組織者。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新形勢下一家一戶的格局不能形成規模,防疫環節較為薄弱,導致生產銷售不暢,效益不高,賣難現象制約著農村經濟發展,影響社員增收。合作社通過專業分工,形成規模,真正成為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統一體,體現了民有、民營、民管、民享的特色。合作社通過有效服務,得到廣大社員的信任,做到真誠合作,互惠互利,生產發展,社員增收。

2、當好引導者。合作社成立後,如何引導社員走上科技化、市場化的軌道,成為合作社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品種落實。原來一律外調品種,現在自己制種成功,防止近親繁殖。二是防疫落實。統一向縣獸醫服務中心定購防疫苗,統一抽血化驗。三是銷售落實。鵪鶉鳥與蛋不宜長期積壓,務必根據市場供求信息,及時調劑生產數量,既確保市場供應,又不能使產品積壓。四是清潔落實。鵪鶉鳥飼養不能影響周邊環境,合作社對鵪鶉糞統一烘乾,統一銷售,既不破壞環境,又增加銷售利潤。

3、當好服務者。合作社有沒有吸引力,信譽高不高,關鍵是看為社員提供服務水平高不高,社員收入是否穩定並相對提高。合作社始終堅持“靠服務贏得信譽,靠信譽贏得支持,靠支持贏得發展,靠發展強化服務”的原則,在引導社員生產、管理、技術培訓、產品銷售等方面,充分發揮合作社的服務功能,實實在在為社員服務。

4、當好調控者。合作社成立前,飼料供應、品種引入、生產孵化、加工銷售由農戶分散經營,各自為陣,不僅難以形成規模,而且資金配置不合理,造成極大浪費,效益低下。合作社成立後,通過對飼料、品種、生產、銷售等一體化經營,使鵪鶉飼養業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人才、技術、勞力等生產要素得到優化配置,發揮最大效益。


周國賓1


我公司是專業生產切花月季及其它一些切花品種和公司,2013年大學畢業後在農村創業至今,從最初的三畝地大棚,發展到現在的50畝地大棚,並帶動周邊數家農戶種植,效益是小麥玉米的幾倍,雖然我們是註冊的公司,但我們是走的真正的合作社路,目前發展採用公司+農戶+互聯網的模式。

今年又有幾家農戶要加入我們的團隊,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我們準備採用農民出地,公司出種苗,農民管理,公司銷售,農民拿大頭,公司拿小頭,風險共擔,合作共贏的方式。

您覺得我的算成功嗎?大家多給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